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118896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2、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3柳宗元

3、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这一措施( )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5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

4、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71869 年 4 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

5、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8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9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

6、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10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中央参加抗战。这一态度表明( )A国民政府威望高涨B民族利益高于一切C军间派系纷争消除D抗日战争开始兴起111861 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 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 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 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1219 世纪末,日本

7、外务大臣声称:“讲和条约中有关通商上之让与,与其说于我有利,莫如说于欧洲各国更大为有利从新开辟港口、扩大航线以及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欧洲各国将立即享受其利益。”“各国将立即享受”是因为( )A列强攫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B南京条约给予英国协定关税权C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D马关条约使日本可在口岸设厂1319 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机会均等”D提出协定关税制度14这里因为 1935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

8、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D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15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6这是一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C反映了维新志士

9、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8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

10、深入人心3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9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签署了“双十协定”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01927 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可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这一阐述(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触及无产阶级革命

11、领导权问题C继续追随国民党继续国民革命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2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D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1931 年,28 个布尔什堆克来到瑞金,谴责毛泽东没有采取坚定的“阶级和群众路线”,搞游击战术、在土地革命中持“富农”思想。他们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这一事件( )A直接

12、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有利于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说明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出现错误D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3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4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

13、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

14、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对百姓教化),抚黎氓(百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4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在官员任用方面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2)

15、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7 年 4 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纲领还表示,日本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1930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1941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

16、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莫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时间 大事1938年45 个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1939年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1943年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 30 年代加紧侵华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

17、说”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3)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有哪些?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材料二 修改后

18、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通过,1954 年 6 月 14 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9 月 20 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正式诞生。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法律共同体现的原则,并分别写出两部法律的性质。(2)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部法律的历史作用。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请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研究主题。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外 语 学 院 重 庆 第 二 外 国 语 学 校高 一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历 史 答

19、案1D【解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 B 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 C 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 A 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

20、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 B 选项;C 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3C【解析】此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封建论中“封建”一词的理解,此处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的这种政治制度在汉文景帝时期便出现了分裂国家的事件,所以 A 项错误,B 项是无关,这种措施是不可能产生统一的思想

21、。D 项为错误项,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并不是郡国并行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4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 D 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 A 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

22、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5A【解析】在明代,内阁成员没有宰相的权力与地位往往不愿得罪大臣。这种害怕得罪人的心理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故选 A。内阁的设立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并未加强对百官的监察,排除 B 项;材料突出内阁的消极影响,C 项错误;内阁的设立加强了皇权,D 项错误。6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 D 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23、 A 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 C 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7C【解析】材料中“会审制度”是针对外国人予以特权,针对中国人专门适用,治外法权不得干涉,显然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 C 项正确;会审制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体现,并未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制度与传播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不符合,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实质不是文明的交流,实质

24、是半殖民色彩浓厚,故 D 项错误。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长征的经过的信息,故选 A;延安整风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实现空前的团结,B 与“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排除;C 与“边行军边打仗”不符,排除;D 与“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排除。点睛:将零碎的信息合理拼凑,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是材料型选择题判断选项的基本方法。例如。就本题而言,“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指如雪山草地的自然环境,“边行军边打仗”指长征的作战,“分裂的内部争端”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生存下来”指长征的意义

25、。9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 11 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 年,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点睛:2018 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10B【解析】根据材料“卢沟桥事变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桂系军阀李宗仁要求“先国难而后私仇”,这体现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26、故 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国民政府的威望,排除A;李宗仁表示“先国难而后私仇”,并不表明当时军阀之间的矛盾纷争已经消除,排除 C;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了抗日战争,故 D 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卢沟桥事变后”“先国难而后私仇”,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史实分析解答。11D【解析】要到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才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A;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取悦列强的表现,排除 B;材料中没有突出传统朝贡外交造成天朝上国的观念的信息,排除 C;材料反映清政府外交事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选 D。12A【解

27、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反映列强将取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这符合一国享受其利益“各国将立即享受”,故选 A;南京条约给予英国协定关税权便利于英国商品输出,排除 B;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便利于列强商品输出,排除C;马关条约使日本可在口岸设厂之便利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排除 D。13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现行之关税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即各国“机会均等”,符合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故 C 正确;19 世纪末,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作为外交

28、的出发点,A 项明显错误,排除;材料并非反对划分“势力范围”,而是强调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货物进出口自由,排除 B;D 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现行之关税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联系所学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分析解答。14D【解析】注意题中信息:“1935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1935 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方针路线问题。故选 D。A 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的中心;B 项是中共抗战时期的总后方;D 项是长征会师地点。考点:遵义会议点评: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的召开,解

29、决了党的内部矛盾和分歧,是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指导中国具体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发展到成熟的标志。 15B【解析】“共和国成立首日”即 1949 年 10 月 1 日,当时已经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 B 符合题意;A 项应为抗战爆发后,C 项应为 1956 年,D 项在抗战爆发前,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成立首日”,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分析解答。16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义和

30、团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表明,故选 D 项。A 项错误,林则徐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B 项错误,体现不出材料中的迷信色彩;C 项错误,维新变法并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17B【解析】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18A【解析】“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见第一点指的是民族意识增强,第二点指的是民主意识增强,只有 A 项符合。B、C 和 D 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19D

3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隐含信息,“蒋介石和毛泽东言和”即国共第二次合作。A 是国民党“一大”成果,B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就,均不符合题目要求,可排除。C 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和谈的成果,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又可排除。故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就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抗日20B【解析】从材料中的“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可以看出,瞿秋白已经涉及到了关于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 B 正确;材料并不是只强调工农联合,这也看不出“开始认

32、识到”的特征,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关于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不是侧重于继续追随国民党,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信息,排除D。21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国民党对于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以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以及要团结海内外全民族抗战都有准确判断和认识,故 C 正确;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当时正面战场并没有完全失败,并非为失利寻找借口,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战略思想,并不是具体的作战方略,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一些战略思想,无法体现国民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 D。22D【解析】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具备正规战争的条件,所以“正规

33、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等是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没有坚持毛泽东的军事方针而非材料中所述的事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事件也是错误的,也起不到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作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并未出现错误,选项 C 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了城市革命论对中国革命的不利影响即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政协的召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显然是指政协会议

34、的民主气氛,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D 项不符合题意。24B【解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C 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 D 项也不符合。另外,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 A 项说法有误。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 B 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25(1)变化: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任用官员,世代为官;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委派,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是职业官僚。意义: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

35、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2)职责:教化安抚百姓;扶弱济贫(赡养鳏寡,体恤穷困);执掌司法,审查案件等。原因:统治者的硬性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解析】(1)变化:根据“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得出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任用官员,世代为官;根据“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得出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委派,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是职业官僚。意义:结合所学郡县制的作用,分别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回答。(2)职责:根据“皆掌导扬风化(对百姓教化)”得出教化安抚百姓;根

36、据“养鳏寡,恤孤穷”得出扶弱济贫;根据“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得出执掌司法,审查案件等。原因:根据“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得出统治者的硬性要求;结合所学,隋唐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6(1)原因:日本侵华政策蓄谋已久;日本为转嫁世界经济危机。依据:十四年说: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八年说:从 1937 年的“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2)表现: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怕牺牲和困难;中国军民为抵御日寇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成果: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取得大捷。(3)说明:民族凝聚力增强;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

37、扬传播;国际地位提高;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中共正确领导下,人民力量增强)。因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解析】(1)原因:根据“1927 年 4 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得出日本侵华政策蓄谋已久;根据“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得出日本为转嫁世界经济危机。依据:十四年说:结合所学,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到 1945 年抗战结束整整十四年。八年说:结合所学,1937 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到 1945 年抗战结束共八年抗战。(2)表现:根据“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8、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概括得出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怕牺牲和困难;中国军民为抵御日寇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成果:结合所学,可回答抗战相持阶段的重大胜利成果,如百团大战、缅甸取得大捷等。(3)说明:根据“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得出民族凝聚力增强;根据“黄河大合唱随即很快唱响全国”得出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传播;根据“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得出国际地位提高;根据“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得出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加深、革命政党的领

39、导等方面分析回答。27(1)原则: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历史作用: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或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政体的确立);主题: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解析】(1)原则: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交全国人民讨论”概括得出主权在民。性质: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954 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主题: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 年宪法,可知主题是中国民主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Z T 0275 4-2015 Spec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 and mineral Part 4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 岩石薄片鉴定》.pdf DZ T 0275 4-2015 Spec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 and mineral Part 4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 岩石薄片鉴定》.pdf
  • DZ T 0275 5-2015 Spec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 and mineral Part 5 Polished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ore《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 矿石光片鉴定》.pdf DZ T 0275 5-2015 Spec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ock and mineral Part 5 Polished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ore《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 矿石光片鉴定》.pdf
  • DZ T 0276 1-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 General rules and regulations《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部分 总则及一般规定》.pdf DZ T 0276 1-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 General rules and regulations《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部分 总则及一般规定》.pdf
  • DZ T 0276 10-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0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welling property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0部分 岩石膨胀性试验》.pdf DZ T 0276 10-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0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welling property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0部分 岩石膨胀性试验》.pdf
  • DZ T 0276 11-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1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dissolution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1部分 岩石溶蚀试验》.pdf DZ T 0276 11-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1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dissolution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1部分 岩石溶蚀试验》.pdf
  • DZ T 0276 12-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2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acid resistance and alkali resistance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pdf DZ T 0276 12-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2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acid resistance and alkali resistance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pdf
  • DZ T 0276 13-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3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heat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3部分 岩石比热试验》.pdf DZ T 0276 13-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3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heat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3部分 岩石比热试验》.pdf
  • DZ T 0276 14-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4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4部分 岩石热导率试验》.pdf DZ T 0276 14-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4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4部分 岩石热导率试验》.pdf
  • DZ T 0276 15-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5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breakdown strength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pdf DZ T 0276 15-2015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Part 15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breakdown strength of rock《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