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双鸭山一中 2018-2019 年(上)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试题生物1. 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种群一个体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B. 个体一群落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一种群C. 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D. 群落一种群个体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
2、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考点:生命系统的层次。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 某生物从微观看,除核糖体外,无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但从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看,又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生物应该是( )A. 大肠杆菌 B. 乳酸菌C. 蓝细菌 D. 酵母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肠杆菌、乳酸菌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无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但只有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 正确;AB 错误;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有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属于分解者,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及
3、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 能够促使淀粉和淀粉酶水解的酶分别是- 2 -A. 脂肪酶和淀粉酶 B. 淀粉酶和蛋白酶C. 蛋白酶和蛋白酶 D. 淀粉酶和淀粉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 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概念、酶的专一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 若某细胞的质膜经某物质处理后,仅具有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质膜的物质最可能的是A. 淀粉酶 B. 纤维素酶
4、C. 蛋白酶 D. 脂肪酶【答案】D【解析】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A 错误;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B 错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使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失去活性,C 正确;胰岛素是动物激素,能降低血糖,与物质运输无关,D 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3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
5、+、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某细胞仅具有单纯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说明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载体的本质属于蛋白质。5.紫色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A. 叶绿体和中心体 B.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C. 液泡和中心体 D. 液泡和内质网【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存在于光合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是真核细胞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液泡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成熟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内质网广泛
6、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洋葱根尖细胞含有液泡、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没有叶绿体;另外洋葱属于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6. 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 4 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 甲/丙 B. 甲/丁C. 乙/丙 D. 乙/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要想在视野中看到的较多的细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该较小甲、乙有螺纹,可以判断是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乙较短,其放大倍数小于甲;丙、丁无螺纹,可以
7、判断是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丙的放大倍数小,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显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以及显微镜的成像特点。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 血红蛋白 B. 胰岛素 C. 胆固醇 D. 唾液淀粉酶- 4 -【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判断物质是否在核糖体上合成,关键看是否属于蛋白质。【详解】血红蛋白、胰岛素、唾液淀粉酶均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胆固醇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
8、,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8. 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 形态改变 B. 核增大,染色质固缩C. 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 D. 酶的活性降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癌变时,形态改变,A 正确;细胞衰老时核增大,染色质固缩,B 错误;细胞衰老时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C 错误;细胞衰老时酶的活性降低,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9.
9、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 选择透过性 B. 主动运输 C. 保护性 D. 流动性【答案】D【解析】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A 错误;病菌不能通过细胞膜结构,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不属于主动运输,B 错误;保护性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不是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结构基础,C 错误;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类似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0.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5 -A.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10、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11、,综上分析,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膜功能多样性与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C. 细胞中产生 ATP 的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D. 肉毒杆菌合成和分泌毒蛋白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从而使细胞具有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等各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 生物膜由
12、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组成,A 错误;- 6 -B. 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 正确;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产生 ATP,C 错误;D. 肉毒杆菌是原核生物,在核糖体上合成毒蛋白,该过程不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毒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需要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D 错误。【点睛】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综合性考查,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涉及的生理过程和现象归纳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上。12.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A. 脂肪一苏丹
13、染液一显微镜观察一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B. 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砖红色沉淀C. 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紫色反应D. 酒精一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观察一灰绿色反应【答案】C【解析】苏丹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A 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B 错误;双缩脲试剂能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 正确;鉴定酒精的是酸性重铬酸钾,D 错误。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B. 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染色后,需用清水进行漂洗C.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选择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的细胞D. 观察 D
14、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用健那绿将 DNA 染成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作用,细胞已经死亡,故无法观察到动态的生理变化过程。染色实验中为防止染剂的浮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常需要洗去浮色,要根据染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洗试剂,如脂肪鉴定时需选择 50%的酒精洗去浮色。【详解】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细胞动态分裂的过程,即看不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的现象,A 错误;经苏丹染色后的花- 7 -生子叶切片需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B 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一般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若实验材料
15、无色,也可以在外界溶液中加入色素,以便于观察,或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暗一些,也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C正确;健那绿是给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而给 DNA 染色的是甲基绿,给 RNA 染色的是吡罗红试剂,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 DNA 和 RN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脂肪鉴定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14.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质壁分离
16、过程的“质”是指原生质层, “壁”是指细胞壁;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其原生质层的体积变小,液泡的体积也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故细胞液颜色加深,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考点定位】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15.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两类细胞中 8 种核苷酸都含有 C、H、O、N、P 元素B. 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 两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D.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8 -【答案】C【解析】两类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DNA 和 RNA,DNA 中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RNA 中
17、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都含有 C、H、O、N、P 元素,A 正确;两类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 正确;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 位于染色体上、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C 错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 正确。16. 如图是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的表面面积不会变化B. 、具有双层膜结构C.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有关D.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为细胞质基质;结构为
18、中心体;结构为核糖体;结构为细胞膜;结构为线粒体;结构为高尔基体;结构为细胞核;结构为内质网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9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无膜结
19、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 ,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解:A、在分泌蛋白形成后会导致细胞膜面积增大,另外内吞和外排作用也会导致细胞膜面积的改变,A 错误;B、线粒体、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结构,B 正确;
20、C、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C 正确;D、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D 正确故选:A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17. 2016 年中秋,家住河北省患糖尿病的张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 ,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 一般用木糖醋等替代的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在食品法上允许称为“无糖” ,而木糖醋不会对糖尿病人造成影响,所以林奶奶吃的一定是假冒伪劣的“无糖”食品B. “XX 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C.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
21、品D. “XX 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 N、P、Zn 等微量元素【答案】B- 10 -【解析】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A 错误;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 正确;蔬菜是有机化合物,是由 C、H、O等元素组成的,C 错误;N、P 是大量元素,Zn 是微量元素,D 错误。【考点定位】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8.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中一定表示主动转运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3 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进出
22、细胞膜的方式,它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其扩散速度与物质浓度的高低成正比,表现出 A 图所示的曲线;协助扩散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但这种扩散必须由载体来转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其扩散速度就会受到限制,表现为 B 图的曲线;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表现为 C 图曲线。一般不会出现细胞外浓度增加,运输速度减慢的 D 图,除非是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代谢减慢,可能会出现外界浓度增加,运输速率减慢。【详解】主动运
23、输可以按照细胞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物质,一般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而且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运输,综合分析内容可知,只有 C 图一定可以表示主动运输,故 C 正确,A、B、D 错误。- 11 -故选 C。19.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19 世纪的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二氧化碳C. 1972 年桑格和尼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D. 1926 年萨姆纳用
24、丙酮作提取液获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20.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 M 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 M 的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细胞吸收 M 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 M 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 M 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 M 溶液浓度增加
25、,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 错误;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 错误;C、物质 M 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 M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C 正确;D、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 错误- 12 -故选:C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21.经检测,某植物种子中含有两种分子式分别为 C12H22O11和 C1000H2008O367N258S38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A. 淀粉和蛋白质B. 乳糖和蛋白质C. 蔗糖和蛋白质D. 乳糖和核酸【答案】C【解析】C12H
26、22O11分子较小,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可能为二糖,C 1864H3012O576N468S21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含有 C、H、O、N、S 元素,可能为蛋白质,不可能是淀粉和核酸,A、D 错误;植物种子含蔗糖,不含有乳糖,C 正确,乳糖为动物细胞内特有,B 错误。22.下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图中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最可能是氨基酸B. 若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可能是脂肪C. 若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最可能是糖原D. 若为多聚体,且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则是 RNA【答案】D【解析】的组成元素是 C、H、O、N,最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7、A 正确;糖原与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最可能是糖原,若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是脂肪,B、C 正确;的组成元素是 C、H、O、N、P,且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则是 DNA,D 错误。【点睛】学生对于元素推断题理解不清- 13 -三种方法解决物质推断题(1)通过关系图记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2)通过比较记忆特殊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物质名称 特征元素 共有元素ATP P叶绿素 Mg血红蛋白 S、Fe甲状腺激素 I胰岛素 SC、H、O、N(3)推测某一结构(或物质)的元素组成首先分析该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再推测其元素组成。如:细胞膜蛋白质糖类磷脂C、H、O、N
28、、P染色体蛋白质DNAC、H、O、N、P核糖体蛋白质RNAC、H、O、N、P病毒蛋白质核酸C、H、O、N、P23.生物体内的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磷和钙的吸收 绝热体,保温作用A. B. C. D. - 14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错误;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正确;动物体内的脂肪由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正确;性激素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属于固醇类,错误;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为维生素 D 的功能,错误;脂肪是生
29、物体内的绝热体,具有保温作用,正确。故属于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B 正确。A、C、D 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脂肪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4.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B. 核酸是由 C、H、O、P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D.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有 DNA 或 RNA,A 错误;核酸是由 C、H、O、N、P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错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C 错误;核酸包括 DNA 和RNA,
30、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 正确。【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5.下列哪些过程会使细胞中 ADP 的含量增加?(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K +、Na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A. B. C. D. 【答案】D【解析】- 15 -【分析】本题考查 ATP 的水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相对综合。ADP 增加意味着 ATP 不断水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因此不耗能的生理过程均不会使 ADP 含量增加。【详解】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使得 ADP 含量增加,正确;氧气进入红细
31、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错误; K +、Na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使得 ADP 含量增加,正确;使细胞中 ADP 含量增加的过程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各种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理解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运输动力主要是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2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 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
32、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答案】D【解析】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 项正确;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项正确;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C 项正确;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核糖体,D 项错误。27.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A. 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B. 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C. 使细胞球形化并增强代谢D. 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16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分
33、化是通过基因的选择表达来实现的,只是有些基因处于活动状态,有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基因的丢失;不同的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也就不同。故答案选 B。考点:细胞的分化及意义点评:基础题,只要对细胞的分化及意义有所了解,就能选出正确选项。2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以下叙述存在于 RNA 中而不存在于 DNA 中的糖类是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糖类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A. 核糖、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 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D. 脱氧核糖、葡萄糖、麦芽糖【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
34、,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 RNA 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 DNA 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详解】核糖存在于 RNA 中而不存在于 DNA 中,DNA 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而不存在与植物细胞中的糖有乳糖和糖原,综合选项组合可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29.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
35、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 17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 b,所以胡萝卜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快,而叶绿素 b 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慢解: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 、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 、叶绿素 b(第 2 宽) 故选:A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0.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形成纺锤体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核DNA 数为 m;则
36、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分别是( )A. 2N 和 m B. N/2 和 m/2 C. 2N 和 m/2 D. N 和 m【答案】A【解析】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根据题意可知,在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DNA 含量为 m;而后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 DNA 含量不变,即染色体数目为 2N,DNA 含量为 m,故选A。31. 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和 ATP 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 ATP 的合成与分解均离不开酶的催化C. 酶在细胞内合成不需要
37、ATP 供能 D. 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 ATP- 18 -【答案】C【解析】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32.下图为光合作用某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哪一项( )A. 该反应阶段必须无光B. 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C. 该反应阶段伴随 ATP 的合成D. 该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同时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示意图为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详解】暗反应阶段需要H和 ATP,有没有光都
38、可以进行,A 错误;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B 错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伴随 ATP 的消耗,C 错误;二氧化碳的固定及 C3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都需要有关酶的催化作用,D 正确。33.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 18O 标记光合作用中的水,放射性出现在 O2中B. 用 18O 标记有氧呼吸中的水,放射性出现在 CO2中C. 用 14C 标记光合作用中的 CO2,放射性出现在 C3和(CH 2O)D. 用 3H 标记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高尔基体
39、内质网- 19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化合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元素的来源与去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 O2,O 2中的氧来自水,所以 O2中含 18O,A 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作为原料参与反应,最后形成的 CO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于水,所以 CO2中也有 18O,B 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 CO2被 C5固定形成 C3,所以 C3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 C3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成(CH 2O) , (CH 2O)也具有放射性,C 正确;3
40、H 标记的亮氨酸可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是在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加工糖基化并形成空间结构,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为成熟蛋白质,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最后经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部,故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 错误;错误的选 D。34.20 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 1548,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A. 4 条 B. 6 条 C. 8 条 D. 16 条【答案】B【解析】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 1548,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54818=8
41、6 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 M,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M128-1548=10228,M=92 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92-86=6 条,故选 B。3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自然的生理过程B. 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 与基因无关【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A 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0 -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 正确、D 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
42、正确。36.如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协助扩散 B. 是自由扩散C. 是主动运输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方式需要载体的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A 正确;方式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自由扩散,B 正确;方式需要载体的协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C 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中方式,D 错误。3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
43、体分解淸除D. 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人的正常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不再分裂,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44、A 正确;根据细- 21 -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B 正确;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 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8.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作为对照实验B. 化合物 P 对
45、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C. 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 A 点持续上移D.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区分出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能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判断该实验中曲线的变化。根据题意分析曲线可知,本实验是为了研究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化合物 P 及底物浓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所以曲线作为对照实验,曲线为实验组,A 正确;对比两曲线可知,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加入化合物 P 后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说明化合物
46、P 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B 正确;本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而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故在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温度,则酶活性降低,A 点下降,C 错误;图中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D 正确。39.下列对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2 -A. 在 DNA 复制时期,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 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点排列整齐D. 在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同时,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答案】C【解析】A、DNA 复制的结果是 DNA
47、 含量增加一倍,但染色体的复制并没有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两条染色单体,A 错误;B、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无中心体,B 错误;C、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正确;D、在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在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D 错误。故选:C40.以下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示意图,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形的识别。根据有丝分裂分离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确定: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表示间期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表
48、示细胞一次分裂结束。【详解】表示间期图: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 23 -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新的细胞壁形成,表示细胞一次分裂结束;故正确的顺序应为 B. 。【点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排序即可。41.晴朗的夏季,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 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 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H 点 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B. BC 段较 AB 段 CO2浓度增加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