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 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 7短暂的春天 2 3曲折的发展 4 5、6一、选择题1.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解析:D 自然经济自近代以来一直在瓦解,题干中变化不能用自然经济瓦解来解释,故 A项错误;19 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政策主要是出于马关条约的赔款、为
2、扩大税源的需要,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合题干信息,故 C项错误;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 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源极度紧张,再结合 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可知 D项正确。2.(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通
3、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故 D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与题意不符。3.如图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对此分析认识正确的是( )A.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B.国货因物美价廉受到大众普遍欢迎C.提倡国货运动是福建首先倡导推动2D.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解析: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即 19世纪末,而图片时间是 1920年,故 A项错误;当时国货与洋货相比,不会物美价廉,故 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福建在提倡国货运动,并不能说明是福建首先倡导推动,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提倡国货,说明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
4、争,故 D项正确。4.(2018江苏无锡期中)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 3 400.9万元,增长 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解析:C 民国二十五年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故 A项错误;一战时间为 19141918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国民政府于 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无锡工商业
5、发展,故 C项正确;局部抗战期间英美实行绥靖政策,且经济的援助的力度也不可能如此之大,故 D项错误。5.(2018山东日照期中)1936年 1942年全国总产量(万吨) 3 990.3 6 595.2外资产量所占比例(全国 100%) 55.7 90.4上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 1936年至 1942年煤炭产业中外资产量所占比例,不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状况,故 A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量掠夺沦陷区
6、的物资,故 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重工业发展状况,故 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煤炭产业受外资控制,不能说明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故 D项错误。6.(2018河北承德期末)1948 年 10月 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解析:C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人们纷纷将纸币兑换成实物以保值,人们在西药房门前挤购,不是用来治病,而是为了
7、保值,故 A项错误;B、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通货膨胀情况下,易产生抢购风潮,故 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 年)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 653 69 564 474.7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 047 6 766 330.5缫丝业 出口量(担) 3 039 4 175 137.43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 569 45 278 117.4内地丝车数(台) 7 943 29 270 3
8、68.5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水泥业 产量(万吨) 68 190 279.4机械采煤业 产量(万吨) 89 145 162.3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 下表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进口商品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年份 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 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1903 0.7 14.3 15.0 22.3 62.7 85.01910 1.5 16.0 17.5 17.0 65.4 8
9、2.4出口商品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年份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1893 15.6 28.4 0.1 53.4 2.51903 26.8 0.4 17.2 11.9 32.9 6.81910 39.1 0.7 13.1 14.7 28.3 8.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应从整体、行业与地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应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对比材料二表格中的进出口情况,逐一概括。答案:(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成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2)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甲午中日战争后: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