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2885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情景激趣】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区分,可以说“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 。 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有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为什么呢?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引导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 34 种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褶皱山|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29P3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填写下列知识。(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2、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2(3)地貌褶皱类型 岩层变化 最初形成的地貌 侵蚀后的地貌背斜 一般向上拱起 山岭 A 谷地向斜 一般向下弯曲 谷地 B 山岭(4)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 背 离 运 动 : 地 壳 张 裂 而 形 成 裂 谷 或 发 育 为 海 洋相 对 运 动 : 相 互 碰 撞 、 褶 皱 隆 起 而 形 成 高 大 的 褶 皱 山 系 )微思考1.黄河每年将 16 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提示 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即内外力互补。|案例探究|读

3、“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结合材料探究:(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乙为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D.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地。(4)世界上有

4、哪些高大的山脉如图中甲一样,是因水平挤压力作用而隆起形成的褶皱山?(试举两例)它们分别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答案 (1)背斜 向斜3(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产生裂隙,易受侵蚀 沉积 A(3)乙 甲(4)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安第斯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方法规律|1.褶皱的特征与应用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背斜 向斜一般形态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常见地形 山岭 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成因内

5、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倒置地形(差别侵蚀)图示方法技巧 “形态新老”巧判背、向斜(1)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当岩层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注意新老关系的对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如下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所以 A 为背斜,B 为向斜。42.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体分析如下表:板块碰撞区发生区域板块张裂区大陆板块与大陆

6、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运动方向 | | |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中脊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特别提示 (1)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附近多为消亡边界;大洋中间多为生长边界。(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尽管位于亚欧大陆上,但属于印度洋板块。(3)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5断块山|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31P32“断层” ,填写下列知识。(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

7、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微思考2.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将如何判定断层呢?(1)讨论:断层处可能存在哪些特征?(2)验证:请教老师或查阅资料,验证讨论的结论。提示 断层处可能存在的特征: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形成断层破碎带;发育有陡崖、沟谷或河谷;可能有泉水出露。|案例探究|材料一 某地地质剖面图。材料二 华山大断崖。结合材料探究:6(1)材料一中,A、B、C、D 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2)华山是怎样形成的?(3)断层处能修建水库吗?为什么?答案 (1)判断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

8、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材料一中的 A、B、C 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 A、B、C 都是断层;而 D 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2)华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成的断块山。(3)不能。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方法规律|1.断层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断层位移方向对地貌的影响 图示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2.地质构造的地理实践构造名称实践意义

9、原因或依据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7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地理实践力|1.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0、。(1)实验的原理来自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海绵、水、蜡烛加热分别模拟_,_,_。(2)通过实验观察,两大板块怎样运动?板块交界处的空间如何变化?此边界属于哪种类型?(3)在两大板块交界处形成了哪种地貌?你能举出地球表面的实际例子吗?解析 此实验的目的是印证板块运动的原理。板块漂浮在“软流层”(岩浆)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运动分为相对运动和背离运动,由于运动的方向不一样,边界处形成的地貌不同。该实验主要是模拟板块张裂(背离)运动的过程以及形成的地貌类型。答案 (1)板块 岩浆 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2)两大板块背离运动(板块张裂)。 板块交界处的空间逐渐增大。此边界属于生长边

11、界。(3)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红海等。|综合思维|2.某校高一(2)班同学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某山地地貌的地质构造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该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8C.风力沉积 D.海浪冲击(2)关于图示地貌正确的描述是( )A.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B.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C.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D.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3)图示地质构造中可能储存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 )A. B.C. D.解析 第(1)题,该地区为褶皱山系,其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第(2)题,读图可知,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

12、成谷” ,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山” ,处地貌反映的是“断层和向斜共同作用形成山谷” ,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 。第(3)题,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构造,图中是向斜构造,是背斜构造,是断层构造,是背斜构造。答案 (1)A (2)D (3)A|区域认知|3.中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 2 150 米,所以被称为“天池” 。下列有关长白山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长白山天池B.长白山主峰是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C.火山山体呈圆锥形D.长白山天池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解析 长白山主峰是火山,火山山体呈圆锥形;火山喷发是

13、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长白山天池。答案 D山东省极力推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 12 题。9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 B.C. D.2.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B. C. D.解析 第 1 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第 2 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是背斜构造。答案 1.A 2.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34 题。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

14、因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C.地壳运动 D.冰川作用4.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岭北坡形成断块山,坡度较大B.渭河平原属于冲积扇平原C.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分布较广D.渭河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解析 由图可知,秦岭、渭河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出现断裂错位,说明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渭河平原属于断层下陷形成,河水沉积作用,不是冲积扇平原,是河漫滩平原。答案 3.C 4.B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由老到新),读图,完成 56 题。5.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10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6.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5、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都为岩浆岩解析 第 5 题,由图可知,甲地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可知,甲地为背斜;丁地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故丁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第 6 题,甲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修南北向隧道应选址甲处;丁地为向斜,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答案 5.C 6.A一、选择题(共 11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景观的是( )A. B.C. D.解析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

16、,变位(错动)为断层。图中为褶皱,为地堑,为向斜山(或背斜谷),为地垒。答案 C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 23 题。112.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B.C. D.3.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山地是由于两侧受力使其隆起而形成的B.甲处山地是由位于向斜槽部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C.甲处附近高地物质不断向甲处堆积成山D.该地区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同时出现了褶皱和断层构造解析 第 2 题,一般来说,岩层越往下,其形成越早,但是处有岩浆侵入,且切断岩层,因此符合要求的为 C 项。第 3 题,处山地属于块状山,甲处山地是由位于向斜槽部的岩石受挤压

17、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答案 2.C 3.B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 46 题。4.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5.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6.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属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而成B.富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C.火山只在海洋上喷发12D.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可形成火山解

18、析 第 4 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第 5 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第6 题,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主要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岩浆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答案 4.C 5.C 6.B如图中 a、b、c 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 78 题。7.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A.a 板块上的东侧,b 板块上的西侧B.c 板块上的东西两侧C.a 板块上的西侧,b 板块上的东侧D.a、b 板块上的东侧8.、三处对应的边界类型是( )A.、属于生长边界B.

19、是生长边界;是消亡边界C.、属于消亡边界D.是生长边界;是消亡边界解析 第 7 题,根据图中经线的提示可判断:c 为太平洋板块,b 为亚欧板块,a 是美洲板块。同时根据度数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图顺时针方向为西方。海岸山脉是由陆洋板块相撞挤压,大陆板块隆起抬升而成,对应图中 a 板块西侧 ac 交界处和 b 板块东侧 bc 交界处。第8 题,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为生长边界;为消亡边界。答案 7.C 8.B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 ,回答 910 题。139.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 向斜 B.山脊 背斜C.山谷 向斜 D.山谷 背斜10.对该地的叙

20、述,正确的是(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C 岩层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解析 第 9 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弯曲处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 A 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第 10 题,C 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应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B两项说法不准确。答案 9.D 10.C1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运动B.曾经经受水平扩张运动C.先有升降运动,后有水平运动D.有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 岩

21、石先受到水平挤压运动,然后断裂,并沿断裂面岩层有相对位移。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 3 大题,含 1 道附加题,共 56 分)12.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15 分)(1)图中 A、B、C、D 四地,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斜的是_,属于断层的是_。(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_运动造成的。(3)图中 B 处成为谷地,C 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 A、B、C、D 四地应选择14_地。(5)如果 E 岩层是透水层,该地区也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那么该地区是否有石油的储藏?如果有,是 A、B、C、D 四地中的何

22、地?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D 是背斜;向斜岩层向上弯曲,C 是向斜;断层岩层断裂错动、位移,A 是断层。第(2)题,褶皱构造是由于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造成的。第(3)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第(4)题,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处,B、D 相比,D 两侧靠近断层,B 更合适。第(5)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 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 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保存石油。答案 (1)B、D C A(2)水平(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

23、蚀,反而形成山岭(4)B(5)没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 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 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储藏石油。13.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5 分)(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 厘米30 厘米的竹片(或_)2 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 ,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6

24、)研究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_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_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15解析 该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的有关知识。实验材料必须有塑性才能模拟出岩层的弯曲变形等情况,褶皱、断层和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答案 (3)木片、三合板(有塑性的材料即可)(5)(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 ,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6)内力 内、外力 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14.(附加题)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

25、题。(26 分)(1)判断图 1 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原因。甲地为_,原因是_;形成的地形是_。乙地为_,原因是_;形成的地形是_。(2)请在图 2 中画出断层面两侧岩块的位移方向。(3)图 2 中容易形成哪些地貌类型?(4)华山西峰和图中数字_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地形为谷地,乙处为山岭。第(2)题,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第(3)题,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第(4)题,华山属于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答案 (1)背斜 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中间岩层向上拱起 谷地 向斜 中间岩层向下弯曲 山岭(2)画图略。(沿断层面看,内侧的两个箭头向下,外侧的两个箭头向上。)(3)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