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9 课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2.分析写景手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煤屑( ) 踱步( )霎时( ) 幽僻( )船棹( ) 鹢首( )蓊蓊郁郁( ) 敛裾( )答案 xi du sh p zho y wn j(2)多音字曲Error! 脉Error!纤Error! 颤Error!荷Error! 娜Error!答案 q/q m/mi xin/qin chn/zhn h/h nu/n2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答案 (1
2、)敛裾/前倨后恭/占据 (2)惦记/掂量/踮脚 (3)船棹/悼念/泥淖 (4)点缀/辍学/啜泣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斑驳:_(2)参差:_(3)丰姿:_(4)风流:_(5)袅娜:_(6)田田:_(7)弥望:_(8)宛然:_(9)蓊蓊郁郁:_(10)妖童媛女:_答案 (1)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2)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美好的风度姿态。(4)文中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5)柔美的样子。(6)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7)充满视野。(8)仿佛。(9)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10)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3、“” ,错误的打“”)(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王爷爷想念他的儿子,在弥望之际还念着儿子的名字。( )3(3)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答案 (1)。(2)。应为“弥留” 。2辨词填空(1)风致风韵风流风致:a.美好的容貌和举止;b.风味,风趣。风韵:a.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风流: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魏晋时期的_名士,他们的卓尔不群,他们的特立独行,很容易俘获我们的目光。林顺穿着老妈给她买的礼服站在镜子前,别有一番楚
4、楚动人的_。阿宝演唱的信天游 ,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首老歌别有一番_。答案 风流 风韵 风致(2)受用消受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消受:a.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b.忍受,禁受。奥运冠军的超长、超重训练,那可是一般人_不起的。勤学苦练,学会一门手艺,终身_不尽。答案 消受 受用三、名言警句描写“月”的古诗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 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 、 背影 、 欧游杂记等。二、背景展示4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
6、,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哪里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这一黑暗现实的悲愤、不满而又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三、文体知识散 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
7、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其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按文章的内容和性质,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课堂导语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羞涩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月影,
8、那柔和的月光,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以及诗一样的语言、淡雅朦胧的意境,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游踪,一起去欣赏月下静谧的荷塘,一起陶醉于柔情、恬淡、朦胧、超然的荷塘月色中文章在描写荷塘上和荷塘四周的景象时,分别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在图中处填出,每处限定 4 个字。5答案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答案 (1)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蓊蓊郁郁、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淡淡的;
9、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2)作者情绪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第四段依次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答:_答案 (1)先写茂密的荷叶,再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2)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 ,花“袅娜” 、 “羞涩”
10、,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 ,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 ,写出了动态美。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3文章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答:_6答案 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1)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状。(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和恬静的情状。(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通感又叫“移觉” ,就是用形象的语言
11、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运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_答案 “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写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描写,用听觉来写嗅觉,真切、新奇,给人以悠长、醉心之感。(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_答案 运用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来形容,表明了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将人带入一种幻
12、境。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答:_答案 人本来是感觉不到月光在动的。 “泻”字呼应“流水” ,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出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 ,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答:_答案 “浮”字不但表现了雾的薄和轻,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悬浮着。青青的叶色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 ,这样的雾才像“轻纱” 。 “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
13、迷离朦胧之感。(3)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答:_答案 “落下”显得沉重,表现出“黑影”浓重的色调和质感。 “画”字写杨柳影子的柔美线条如同美丽的图画。作者对杨柳有好感,因此用“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没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荷叶上画出杨柳的倩影。因此, “画”字也是对月光的赞美。7有人说:“尽管荷塘月色写得漂亮,然而我们读后总觉得不满足,文章好像缺乏了一个东西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因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年代,我们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而作者却在荷塘月色中夜游”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答:_答案
14、 (示例)不同意。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反映那个时代,也可间接反映那个时代。 荷塘月色正是间接反映时代的作品,它同样有“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作者虽未直接参与革命行动,但他通过这篇文章真切而典型地体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给人的压抑和苦闷,表现了那个时代所有正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特别体验和思考,艺术地昭告了他那坚守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节操、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生抉择、美好信念与誓言。如何运用通感荷塘月色中有两处运用了通感,第一处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 ,而
15、“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作者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第二处是用来描写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一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技巧点拨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迁移运用请运用通
16、感手法写一个描写秋天景象的片段。200 字左右。答:_答案 (示例)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五颜六色,像奏响了一曲热烈的交响乐。柿子弯下腰鞠了一8个躬,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石榴妹妹乐开花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齿;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秋天来到了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
17、的金秋景色。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1948 年,朱自清教授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口人吃饭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朱自清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8 月 12 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运用示例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
18、表现。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浴血奋战。汉代使节苏武为保民族气节,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仍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宋末名将文天祥面对元军,身处“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而视“死固付之度外矣” ,其正气震古烁今;销烟英雄林则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强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巾帼不让须眉,为家为国“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课外素材孙天帅拒绝下跪1995 年 3 月,孙天帅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
19、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 。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 “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 “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 “不跪你就滚蛋!” “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甩下每月 1 300 元的饭碗,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孙天帅,这位“不跪的中国人” ,从此成了千千万万“
20、打工族”传9颂的英雄,被亿万同胞称道。选材感言 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也应了孟子那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冬 天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 ,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
21、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 ;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
22、,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 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 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 君还常常通着信,P 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
23、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10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
24、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读后启悟 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长焦、广角、短镜头揉在一起对准一幅幅不同的冬景,推出、摇近、定格、幻化,使画面中的景色与人物深浅有致,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虚实掩映,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五自由(1)1名句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译文任凭自己的心意行动,却不超出一定界限。解读孔子将自己一生归纳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早年孜孜求学,到壮年立身,中年有所成就,晚年感悟哲理,既是不同阶段,也是递进层次。最终的人生境界,即是既得到了生命的自由,又遵循准则与标准,实现了自我与外界、主观与客观的高度融合统一。这一至高的修为,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追求企及的目标。明朝大臣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论语时,就解释道:“无所持循而自然不越于规矩法度之外,盖庶几乎浑化而无迹者矣。 ”认为孔子此言,实现了让自我的尺度与社会的尺度合拍、齐一,外在的秩序已经完全内化为内心的信念,达到了自由的化境。2名句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北宋苏轼答谢民师书译文就像云的飘浮变幻、水的不羁流动一样
26、,最开始没有固定的形态,但往往都在应当顺畅发展的时候顺畅发展,在必须停止的时候就自然停止。解读苏轼此语本意是指写文章在该铺陈的地方就应浓墨重彩、大笔挥洒,在该简略的地方则惜墨如金、适可而止;后人将之引申为事物应当顺应本性,自然流畅,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遵循本身规律而发展。文学创作需要自由,才能充分展现作家不同的个性,使作品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若处处加以限制,无异于揠苗助长,反而对其形成不必要的干扰,产生反效果。然而, “当行” “当止” ,说明自由同样存在着事物内在规律对自身的约束。把握规律,尊重规律,事物才能获得良好进步。1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
27、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路的两旁,也有少许蓊蓊郁郁的树丛,杜鹃树随处可见,偶尔可见到一些开着白花的杂丛。近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对辖区各家幼儿园的妖童媛女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荷塘月色从色彩和光华上极写荷花之美,十分生动形象,又不落俗套,让读者有设身处地之感。荷塘月色全文就像一幅工笔画,作者处心积虑设色着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荷塘月色图。朱自清巧妙地运用通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把“荷塘月色”描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A BC D答案 B解析 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使用正确。妖童媛
28、女: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用错对象。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使用正确。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褒贬失当。细致入微:指描写、表演非常细腻,细小之处也充分表现出来。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为人,都浓墨重彩地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怕惨淡的人生态度。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C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D2016 年 4 月,第四届“朱自清散
29、文奖”在朱自清的家乡扬州颁奖,阿来、王鼎钧、周晓枫、扬之水、蒋蓝五位作家获此殊荣。答案 D12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应在“为人”前加“还是” 。B 项成分赘余,应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 。C 项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应删去“因为” ,并在“因而”后加“他”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月夜原是神秘的、安谧的、凄清的,_。树多即可增进幽暗和谧静。幽暗可以衬出月色皎洁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与其在歌吹喧阗、灯火辉煌的地方玩月阒静可使观者的精神舒缓,与月冥合毋宁在寂寥无人、幽暗阒静的所在赏月A BC D答案 D解析 “与其”与“毋宁”是关联词,故应连在一起;中“
30、幽暗” 、中“阒静”又与中“幽暗阒静”相对应,故应紧连在后;因尾句为“树多即可增进幽暗和谧静” ,按上承下接的原则,应在结句前,所以选 D 项。4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_答案 (示例)悠悠的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31、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_。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类似的文字, “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 。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作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这是_。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珠玉相撞击的那种清而软的声音与琵琶声相似,并非“令人心想其形状” 。一句话,_。答案 (示例)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或“视觉、触觉、听觉之间的相通”等类似的话) “以耳为目”(或“视觉、听觉的相通”) 他只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视1
32、3觉(总结上句)14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33、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34、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6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答:_答案 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苦闷。点明了作者夜深人静出游观赏荷塘的缘由:想排解苦闷之情。是全
35、文的文眼,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解析 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作答时,需要在分析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然后再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7作者为什么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答:_答案 一方面,今晚有月光,比起没有月光而阴森的晚上要好许多;另一方面,淡淡的月光正好和作者此时笼着淡淡的愁云的心情相契合,这淡淡月光下的宁静给了作者一些抚慰,也15为下文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与哀愁之情做了铺垫。解析 作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中说的是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出门,因为漫步小路似乎产生了一种超然之感,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不宁静的心获
36、得了抚慰。明确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8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答案 暂得解脱,有一丝喜悦,希望借陶醉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的心绪。解析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前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情。前文“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表明作者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解脱。一个“且”字透露了作者内心的一丝喜悦。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今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
37、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
38、而错落。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的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
39、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16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七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
40、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
41、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
42、的一剂良药。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接着结合史实评价了他的高洁人格,最后联系现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B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写杨柳迎风飘拂,其目的是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怀念, “情意眷眷”一词概括刻画了朱自清的形象。C第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空灵洒脱,与朱自清先生的描写有异17曲同工之妙。D本文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高度评价了朱自清,又探求了发人深思的人生命题。答案 A解析 B 项“情意眷眷”一词写的是杨柳。C 项朱自清描写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实写,而本文作者描写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虚写。D 项“说明”的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运用。10从全文看,作者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移植”了朱自清先前描写的美景,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