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念奴娇 过洞庭教学目标: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教学重点: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 过洞庭。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二、整体感知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配乐为秋湖月夜读音 三万顷 qng 细斟 zhn 扣舷 xin 扁舟 pan2、老师配乐朗读。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其景其人其情)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悠然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
3、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 静 澄澈 (板书)朗读上片。3、下片。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2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如今作者也丢了这一生的梦了,他有没有哀愁呢?
4、那句话能读出他的性格和心胸?肝胆皆冰雪-澄澈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静细斟北斗细-心静(板书:平静 心胸宽阔 肝胆冰雪)朗读下片。4、现在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你们在看看,发现了什么?作者“悠然心会”了什么?(学生讨论问答)诗人的品性: 平静 心胸宽阔 肝胆冰雪 (内)(人)心会景物特点: 静 开阔 澄澈 (外)(天)-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用文章里的话概括就是:“表里皆澄澈。”无独有偶,杜甫有句话正好跟这句配成对联:心迹喜双清。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
5、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5、作者心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表里皆澄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又是什么呢?-妙处6、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讨论结果(板书):1)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找到的诗人孤独的根据:a.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吸尽西江,细斟北斗。借酒来“销万古愁”类似的诗句如:3石鱼湖上醉歌并序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c.万象为宾客。以自然之物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又。无
6、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类似的诗句如: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四、总结全词。读完这首词,我们发现,这里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了屈子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狠狈,这里当然也有着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也没有了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庸俗。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澄澈的景色“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这种妙处,外人不可得知,而时跨千年之后的你们却读懂了诗人的心,成为了作者的知己,那些现在,就让我再一起齐读知己的念奴娇 过洞庭吧。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词六、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