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3215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综合质量评估(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 )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 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 BC D解析:梭伦改革实行的是财产等级制度,财产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将带项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2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残伤民以峻刑” ,违背了“得人者兴” “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选项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承认占

2、有奴隶的合法性 什伍、连坐法 焚烧诗书A BC D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商鞅变法触犯了人民利益,题肢中的四项全部反映了这一问题,故选 A 项。答案:A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解析:题目中的“肃明纲纪” “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孝文帝通过整顿吏治,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答案:C4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的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

3、”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解析:A、B、C 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改革;D 项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2答案:D5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主张“信仰得救” ,并把其解释为预定论 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创立的加尔文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 BC D解析:加尔文比路德更激进,他把“信仰得救”解释为预定论,其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项不合题意,排除含项的选项。答案:A6 剑桥非洲史第五卷主编费林特曾断言: “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启动了北非现代化运动。 ”下列拿破仑在埃及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具有这一作用

4、的是( )A拉拢埃及上层人士 B建立食品厂等工厂C建立后勤服务系统 D迎回逃跑的帕夏解析:“建立食品厂等工厂”使用的是机器生产,这客观上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运动,其他都不属于 “现代化”这一范畴。答案:B7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下列对“妥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妥协B反映了封建主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C反映了封建主对广大农奴的妥协D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解析:“二一九法令”是在农奴反抗激烈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强大生命力,既具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故 A、C、D 项正确。B 项与“二一九法令”无关。答案:

5、B8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下列日本对此作出的反应,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解析:“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中下级武士开始探求改革幕政,而不是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答案:C919 世纪中后期,日本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加速了资本积累 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扩大了海外市场 使得资产阶级统治3在日本确立A BC D解析: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于欧美列强,日本缺乏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资金、原料、市场,而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答案:A10有人说:

6、“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未来的中国 。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的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急躁冒进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故 B 项为最佳选择。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1 题 16 分,第 12 题 14 分,第 13 题 14 分,第14 题 16 分,共 6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田猎即狩猎,周代

7、天子的田猎逐渐走向礼仪化。有学者相信,田猎在周代就已具备祭祀、经济、政治、军事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其中包括为田除害,保证农作物不受禽兽的糟蹋;君主能够通过狩猎,彰显天威,以示君权;驱驰车马,弯弓骑射,进行军事训练,彰显古人的勇猛英姿;而“禽兽以时杀”的理念,更成为约束君主的道德规范。摘编自黄琪礼制文化规约下田猎风俗的嬗变材料二 北宋前期,辽和西夏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国防压力,皇帝的田猎曾多次举行。宋辽“澶渊之盟” 后,双方总体上都致力于维护和平。仁宗时期,消极防御与赎买和平逐步成为对外政策的主导,即位之初就宣布废除“田猎”之制。但这一制度的废除却并不能单纯地归因于外部军事压力的减弱。士大夫们对记

8、载着“田猎”之礼的周礼等典籍的质疑,与北宋皇帝“田猎” 活动废弛的过程几乎同步。随着“宋学” 的勃兴,士大夫积极利用自身的文化权威引导皇帝端正身心,对富于军事色彩、易于滋长骄奢之心而又劳民伤财的皇帝狩猎活动,提出了全面的反思与抨击。自此至南宋灭亡,皇帝的田猎再也没有举行。摘编自孙方圆北宋废止皇帝 4“田猎”之礼考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帝王田猎活动的意义。(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废止田猎制度的原因。(8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保证农作物不受禽兽的糟蹋” “彰显天威,以示君权” “进行军事训练” “约束君主的道德规范” ,从中逐一概括即可

9、。第(2)问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仁宗时期,消极防御与赎买和平逐步成为对外政策的主导” ,宋代“宋学”的兴起, “提出了全面的反思与抨击” ,从中可以概括宋代废止狩猎制度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和皇帝的理念出发分析即可。答案:(1)意义:保护农作物,促进农业发展;彰显君主的权威;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祭祀宗庙,维护宗法制度;田猎的礼仪规范约束君主权力。(2)原因:宋辽关系的缓和;北宋实行消极防御的对外政策;士大夫对儒家经典的质疑;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宋代部分皇帝羸弱,缺乏进取心。12(2015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秦朝铸

10、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 “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 “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 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 ,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

11、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 “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8 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依据材料“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信息作答。第(2)问,从材料“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等信息以及币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角度作答。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12、(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 “案比户口” ,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 。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

13、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给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8 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解题时据“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 “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 “中央

14、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 “引诱流民重新占籍”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结合“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从小农经济的发展、赋役的征收、统治秩序的稳定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设专门机构管理;每年定时核查;核查登记严格;中央加强对地方检查;引诱流民入籍。(2)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保障政府赋役征收;限制民众流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后世影响深远。14(2015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 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

15、,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 ,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 ;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

16、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 分)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8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这些银两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引发民变” “雍正帝决定改革”等信息概括。第(2)问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