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解析】 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 A项错误;由皇帝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再交由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实际上是将相权一分为二,但最高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里,故 B项错误;依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 C 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故 D 项正确。【答案】 D2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机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解析】 依据材料“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可知内阁不是国家的决策机构亦不是国家的正式行政机构,故 A、B 项错误;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废除丞相,而且内阁成员仅备皇帝顾问,不置官属,所以地位并不高,故 C 项错误;
3、依据材料“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可知内阁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故 D 项正确。【答案】 D3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 “执奏” ,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2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解析】 根据“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可知内阁的票拟
4、权要由皇帝的批红权来决定,内阁拒绝的仅仅是君主“主动下手诏、中旨” ,所以不能说明“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内阁牵制朝中大臣,故 B 项错误;明代内阁与近代内阁有着本质的区别,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 执奏 ,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 D 项正确。【答案】 D4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阻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 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 A 项错误
5、;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强化,故 B 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 D 项错误。【答案】 B5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解析】 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
6、 A 项正确;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只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着重强调军机处办理军政要务的职责,故 D 项错误。【答案】 A6(2018河南八市联考)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一 、 内 阁 与 议 政 王 大 臣 会 议二 、 内 阁 与 南 书 房三 、 内 阁 与 军 机 处3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解析】 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存在,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故 B 项错误;从材
7、料中的中央机构的变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制度的演变,故 C 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是在雍正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 C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解析】 材料信息“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即是本题的核心所在,即皇权专制下臣权的兴起。【答案】 B8(2018山西孝义模拟)从康熙帝开始
8、,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 1 200 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解析】 材料信息“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 1 200 余人”可知,清朝时期封建君主对地方的监控和管理日益细密和严苛,这必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 A 项正确。【答案】 A9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 “掌刺缉刑狱之事” 。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 )A
9、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宦官权力的扩大4【解析】 东厂是国家特务情报机关,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与题中“本质上反映”相符,故 B 项正确。【答案】 B10(2018安徽六校联考)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加强皇权的意图 B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D地方权力扩大的趋势【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
10、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政府的做法是为了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可以体现出分权但体现不出制衡,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明朝的以上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地方权力扩大的趋势,故 D 项错误。【答案】 B11(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 ,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
11、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材料反映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机构完备 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立法保障 D拥有独立的监察权【解析】 材料未提及明朝监察制度设立的相关机构,故 A 项错误;材料提及对监督官员的地位、职权等相关规定,而未提及监察官员的素质,故 B 项错误;明朝颁布了监督法规,故 C 项正确;明朝的监察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不拥有独立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 C12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
12、家、治国、平天下” ,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5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解析】 材料“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表明家庭伦理关系延伸到国家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皆为四员,到了乾隆
13、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 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
14、度比较(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解析】 第(1)问材料一说明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材料二体现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明清时期内阁的变化与内阁的自我完善和加强皇权有关;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的发展、强化君权和行政效率受影响三方面思考。【答案】 (1)变化: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内阁在实践中自我
15、发展完善的需要;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14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6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
16、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解析】 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观点一,据材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得出,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结合所学,从秦汉、隋唐时期的史实分析论证。观点二,据材料“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得出,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从君主专制强化的明清时期的史实分析论证。【答案】 示例: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政务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