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周测 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基 础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邵阳联考)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474 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甫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 ”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 )A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B以宗教作侵略的敲门砖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宗教的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故 A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敲门砖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精神动力是早期殖民扩张
2、的影响因素之一,故 C 项正确;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宗教只是推动因素,故 D 项错误。答案:C2(2018黄冈检测)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 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
3、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解析:美洲、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物种流动是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表明世界物种的流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 C 项正确。答案:C3美洲很多国家将 10 月 12 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 2002 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这说明(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 2 -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解析:根据题意,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10 月 12
4、 日” ,美洲一些国家定为“哥伦布日” ,而加州伯克利定为“原住民日” ,这显示出了不同的客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并非没有客观标准,故 A 项错误;历史并非模糊难辨只需从不同角度去看即可,故 B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C 项正确;题目体现的是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并非观念冲突的难以弥合,故 D 项错误。答案:C416 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 40 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 “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
5、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解析:殖民扩张的野心是对他国的殖民侵略材料没有涉及,故 A 项错误;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也就是他们商业立国的理念,故 B 项正确;资本输出的要求出现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不是 16 世纪的荷兰,故 D 项错误。答案:B5 “对人类及其能力的新的强调,显然比早先中世纪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用新智力水平所能解释的与其说是 1500 年以前欧洲扩张的起因,不如说是 16
6、00 年以后欧洲扩张的动力和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的缘由。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新观念下的海外扩张更具有人道主义B新的智力水平的产生是欧洲扩张的根源C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是欧洲扩张的新动力D西班牙葡萄牙最早海外扩张具有必然性解析:据材料“对人类及其能力的新的强调,显然比早先中世纪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不如说是 1600 年以后欧洲扩张的动力和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的缘由”可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是 17 世纪以后的欧洲扩张的新动力,故 C 项正确。答案:C6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种植园主集团曾得意洋洋地夸耀:“你们不敢对我们的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敢对棉花开战!棉花就是王。 ”南方种植园主
7、集团有恃无恐的原因是( )A棉花生产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3 -B棉花是美国北方工业资本家最重要的原材料C美国生产的棉布畅销全球D美国南部是英国廉价的原料产地解析:A 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 A 项错误;“最重要”的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无反映,故 B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 C 项错误;由于南方是英法两国工业用棉的主要供应者,两国政府都从削弱美国实力、维护本国廉价原料来源的立场出发,全力支持南方,南方种植园主集团也自恃棉花的重要性才有恃无恐,故 D 项正确。答案:D7(2018菏泽模拟)16 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它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
8、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C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解析:据材料“16 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它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可以得出这一规定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故 C 项正确。答案:C8(2018淄博模拟)19 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 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
9、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19 世纪中期” “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 “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大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 A 项正确。答案:A9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 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阶层(职业)年代1560 年 1700 年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4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60% 90%(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
10、0%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茅舍农(含牧民) 20% 20%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C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D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解析: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上层的政治地位,故 A 项错误;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 B 项错误;英国社会有产阶级的识字率的提高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C 项正确;材料表明广大农民、雇工、佃仆的识字率变化不大,故 D 项错误。答案:C10据学者德弗雷斯记载, “从 1750 年到 1800 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 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
11、在 500030000 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 4 倍”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解析: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城市化开始和发展的时代,材料中小城镇人口急剧增多是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的需要,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态度,故 B 项错误;小城市和城镇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故 C 项错误。答案:D111883 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
12、杆。 ”恩格斯旨在说明( )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解析:电力的推广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电力推广加强了城乡联系,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相关情况,故 D 项错误。- 5 -答案:B12(2018临沂检测)19 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
13、成了民众的主人。 ”这说明垄断组织(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解析:据材料“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 A 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二者的关系,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阅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华北地区自汉代以来就一直进行农业耕作,宋代又砍伐了大量森林,这里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环境退化迹象的地区。1855 年,帝国放弃了维护大运河这个传统的治国方略后,高粱秆等燃料都变得稀缺起来,这导致了日益增多的大洪灾,取暖和做饭的燃料也越来越少,人们会从生态上极为关键的村外地区河堤、山坡、荒地和以前的林地榨取资源,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后又被迫燃烧畜粪这类效果极差的燃料,而且这还是一种绝对必要的肥料。在约1700 年到 1900 年这近 200 年的时间里,清朝历任皇帝和督抚都通过筑堤、引渠和挖泥来稳定首都地区的河流,但仍然无法消除水患。京畿地区随着东淀和西淀的日益淤塞,农
15、民开始将其垦为农田,19 世纪后期时,今天北京周围的河流已经很少有水流了。华北平原环境的退化使该地区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当然受到了影响,加剧了粮食短缺,整个地区都会遭受饥饿的打击。各地出现的匪患也就不足为奇了。摘编自(美)马立博中国环境史材料二 19 世纪,英国伦敦工厂林立,居民众多。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1873 年 12 月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近千人死亡。到 1956 年,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 ,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推广使用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持续增加的汽车成为
16、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随之在 90 年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使得地铁成为大多数伦敦人出行的首选。摘编自气象灾害大事件第 24 期- 6 -材料三 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有 7 个在中国,全国 500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 个。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3 年 1 月 15 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及其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 19 世纪的英国环境问题的不同成
17、因。并说明你对现今中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观点。(13 分)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和第二小问“影响” ,据材料一有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成因” ,古代中国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得出古代中国环境问题往往是人地关系紧张,过度渔猎,统治者滥砍滥伐;从本质上看,结合所学得出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英国方面据材料二“19 世纪,英国伦敦工厂林立,居民众多。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结合所学得出是工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不合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城市化人口过度集中;从本质上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第二小问“观点” ,可以从政治、经济、人们思想方面寻找解决途径。答案:
18、(1)趋势:从汉代以来土地过度耕作,到宋代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晚清时人民为获得燃料,榨取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又由于国家供水工程的兴建导致水患和土地盐碱化;人们在淤塞河流中垦荒;到 19 世纪后期北京周围河流干枯。(8 分)影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影响了人们的营养物质和身体健康;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和粮食短缺;造成大饥荒和人民死亡;引发人民起义。(4 分)(2)成因:古代中国环境问题往往是人地关系紧张(围湖造田、向山要田),过度渔猎,统治者滥砍滥伐;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近代环境问题往往是工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不合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城市化人口过度集中;是工业文明的产物。(8 分)观
19、点:增加政府立法和监督;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言之有理即可)(5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750190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国家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7 -解析:解读材料,可见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减少,而英美却在增加,结合时代背景提炼出一个观点: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而后分析传统手工业对中国和印度工业转型的阻碍,以及英美是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进而赶超中国和印度的,最后升华出: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答案:示例:观点: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2 分)论述:19 世纪以前,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依靠传统手工业,占据着世界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进入 19 世纪以来,东方国家没有及时的技术革
21、新,日益落后于西方国家,反观英国,借助着科技和制度创新,该国在 19 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一举成为世界制造业霸主。(8 分)结论: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2 分)能 力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枣庄模拟)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 “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 “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大量掠夺黄金,但是都被王室消耗掉了,所以“黄金的漏斗”应为西班牙。1
22、7 世纪荷兰的金融业迅速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金融中心,故“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指的是荷兰。结合所学,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所以意大利衰落下去,因此“新航路的受害者”应该是意大利,故 D 项正确。答案:D2(2018扬州调研)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 ,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 ,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 ,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解析
23、: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 “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故 A 项错误;均缺乏史料实证,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 8 -侵略”反映了遭受残酷的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民灾难,故 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 “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史料,会导致不同的解释,故 D 项正确。答案:D315 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 “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
24、心地位逐步确立解析: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 A 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 16 世纪,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 C 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 D 项错误。答案:C417 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据此可知,当时荷兰( )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B垄断了西方海外贸易C重视发展工业经济D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解析:据材料“17 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
25、自由贸易,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可以得出 17 世纪的荷兰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故 D 项正确。答案:D5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1562 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 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51 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 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 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 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 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 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9 -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
26、洲霸主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解析:上述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 B 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故 C 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故 D 项错误。答案:B6(2018保定模拟)15 至 17 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27、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解析:题目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A 项表述仅牵涉到经济,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故 B 项错误;C 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故 C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D 项正确。答案:D7(2018邯郸检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犯罪现象比较突出,犯罪类型主要有:财产类犯罪、弱势群体犯罪等。导致上述犯罪类型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的压力 B道德风气不良C贫富差距的扩大 D城市环境恶化解
28、析:据材料工业革命时期, “犯罪类型主要有:财产类犯罪、弱势群体犯罪等”可知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导致财产类犯罪激增,使部分下层贫民以盗窃、抢劫维持生存,故 C 项正确。答案:C81828 年出版的美国英语词典开美国英语编纂之先河。1919 年出版的美国语言更被称为美国语言的“独立宣言” 。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B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C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0 -D美国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解析:美国语言自成体系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故 A 项正确;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应该是在 18 世纪美国统
29、一的过程中,故 C 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美国语言脱离英国语言,自成体系,与民族文学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919 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解析:19 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引起三大社会潮流(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改革运动(自由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主义),据材料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潮流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资本主义的
30、发展(自由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故 A 项正确。答案:A10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 )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解析:根据题目中“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得出,强调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并非集中在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上,故 A 项错误;根据题意
31、,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和阶层的变化对娱乐休闲的影响,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活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非决定,故 C 项错误;根据题意,故 D 项正确。答案:D11(2018日照模拟)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 1877 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 1885 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 1903 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 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 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
32、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故 A 项错误;社会进步是科技发展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工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主题不是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贝尔、爱迪生、卡尔本茨等科学家的行为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 D 项正确。答案:D12(2018合肥检测)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1882 年 42% 39% 19%1907 年 35% 42% 23%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
3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从劳动力比重变化看,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化,不是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 A 项错误;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 1871 年,故 B 项错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 1871 年,故 C 项错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故 D 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
34、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农村制造业最先出现于英国并在那里发展得最成功,尤其在毛织品的纺织和编织方面。到了 1700 年,英国产业开始普遍倾向乡村化而不是城市化,并严重依赖于发放(包买商)制度。18 世纪的英国保持着
35、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 12 -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 18 世纪持续减少。18 世纪中叶,英国农业普遍采用轮耕法种植,传统农具得到改进,从而实现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技术变革,为英格兰正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1718 世纪中、英农村发生的相似变化。(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18 世纪中英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原因。(17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 “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而是更
36、多地依赖于市场” “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出现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增长;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迅速;雇佣关系发展等变化。(2)第一小问“不同结果” ,结合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知,17、18 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仍为传统农耕经济,结合 17、18 世纪英国经济发展状况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果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第二小问“原因” ,结合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
37、增长;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迅速;雇佣关系发展;社会分化明显。(8 分,答出其中 4 点即可)(2)结果:明清时期仍为传统的农耕经济,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 分)英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迅速,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准备了条件。(3 分)原因: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为主;农业技术并未出现突破性变革;封建性质的租佃关系大量存在;国内外市场的制约;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抑制。(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英国:圈地运动的推动;农业技术的变革;农业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的发展;城市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8、。材料 英国大事年表(部分)1640 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16521672 年,三次英荷战争1687 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1688 年, “光荣革命”1689 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211742 年,沃尔波尔主持政府工作,为第一位内阁“首相”17561763 年, “七年战争”- 13 -1763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1767 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2 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1785 年,卡特赖特发明自动织布机1825 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830 年,
39、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议会改革开始1831 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1832 年,议会改革法令通过,部分“衰败选区”被废除,1839 年,挑起鸦片战争。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上述材料能够反映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首先拟定一个明确的观点,以英国政治民主化为题,通过“光荣革命” 、 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政治的形成、1832 年议会改革等历史事件,分析英国是如何由专制过渡到民主以及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完善的;以英国经济工业化为题,分析英国是如何通过工业革命,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40、过渡的。答案:示例一 趋势:政治民主化(2 分)说明:1640 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 年,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1689 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结束君主专制统治,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 年,确立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1830 年,两党轮流执政;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实行普选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10 分)示例二 趋势:工业化(2 分)说明:1763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工业革命开始;纺织领域一系列的发明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革新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普及,人类社会逐渐进入“蒸汽时代” ;轮船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市场的扩大;1840 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0 分)其他趋势如:不断扩张,成为殖民霸主;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等。如史实准确、论述合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