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_时空坐标_单元概览_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整体感知(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期”(2)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政策调整,发展“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发展起来(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 (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
2、三产业发展起来(2)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主旨归纳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考点1 从“末日来临”到“走出梦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对应学生用书第167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具体原
3、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2)国际关系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5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轻巧识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反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加剧了经济危机。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4、: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3)调整农业: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减耕减产。(4)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4影响(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
5、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教材补遗_美国社会各派别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保守派大商业领袖对新政“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就反感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激进的左派批评新政不彻底,攻击财富仍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政治异见者(非左非右)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整个社会实施专制多数民众 讴歌新政,认为新政提高了弱势群体的地位,视罗斯福为“救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理解史料研习归纳3史料一 笔
6、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
7、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五个分号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第一个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史料运用(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提示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
8、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提示 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史论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
9、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4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史料解读(1)史料
10、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提示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
11、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史论归纳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5(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2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
12、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
13、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导学号:02990082】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C 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幅度降低关税”会刺激出口贸易,“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会打击
14、出口贸易,故B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只会加剧各国的贸易纠纷,故D项错误。2(2017山西高考适应性考试)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的度假圣地。这反映出(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D 6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
15、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新政,故C项错误;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3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外贸,与银
16、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4(2017衡阳高三联考)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A 题干材料“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
17、故B项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2 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教材补遗_“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20世纪70年
18、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7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则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
19、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1)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
20、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四、“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由此问世。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形态。图解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8史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何正斌经济学300年史料二
21、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为政府需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去纠正自由主义的弱点,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2)史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
22、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史料运用(1)指出史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提示 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提示 “病症”:“滞胀”。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史论归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
23、式及实质(1)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探究“福利国家”的建立史料一 贝弗里奇爵士在他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自由社会
24、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与暴力的威胁一样。”史料二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说明国家必须承担起避免国民失业以保障其经济安全的职能。
25、(2)史料二反映出欧洲各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是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提示 福利制度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的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简单评价。提示 积极: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强了社会消费能力。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史论归纳从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1)概念:“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
26、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2)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3)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0(4)主要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5)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6)影响:“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
27、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了英国( )A为应对经济危机持续影响采取措施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D 20世纪30年代英国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进行的措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并不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可以判断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新科技革命
28、不相吻合,故B项错误;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体现了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故D项正确。2(2017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在国家财富再分配的基础上B资本主义福利政策不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C20世纪80年代后“福利国家”的规模不断扩大D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
29、成功实践A “福利国家”制度属于西方国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给普通百姓带来基本的生活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加大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扩大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福利政策建立的关系,故D项错误。3皇祐二年(1050年),浙江发生饥荒,主事的范仲淹不开仓放粮赈灾,却趁饥荒之时,工钱便宜,大兴土木,有人因此参了他一本,在给朝廷的条陈中他解释道:“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饥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以下能体现范仲淹经济思想的是( )A重农抑商 B社会福利制度C农商并
30、重 D凯恩斯理论D 范仲淹的意思是大兴土木可以利用富人的资金惠及贫困者。建设工程就要用到各种人力、物力(贸易、饥食、工技、服力),人们由此便解决了就业问题,饥荒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根11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增加公共开支,刺激投资和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理念不谋而合,故本题选D项。4(2017太原高三模拟)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导学号:02990083】年份 制造业总产值 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947 60 301980 527 241993 1 118
31、 17.62000 1 566.6 15.8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C 材料中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说明产业技术革新快,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与国际竞争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但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不断减少,这说明美国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知识经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D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171页)2012 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
32、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全国卷 2013胡佛干预政策 2015社会保障 全国卷 2014美国经济危机 全国卷 20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中命题率不高,已考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主干知识上,但本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关注主干知识,注意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1(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12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
33、,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A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A项正确。“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为了走出经济“滞胀”,普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联邦政府政策的调
34、整背景和内容可知,美国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D项错误。2(2013全国卷)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胡佛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是胡佛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
35、;C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减少耕地”;D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名师点拨 高考选用的新材料往往“出人意料”,但综合探究分析材料得出的结论又会在“情理之中”。 如胡佛总统的有限干预措施在教材中几乎是空白,但通过新材料的补充,弥补知识的空缺,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体现了“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的命题立意。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3(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36、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分别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名师点拨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313题就依此命制。这有助于帮助引导考生树立法治精神和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理念,更体现了“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的命题立意,也契合当今养老问题的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社会将要到来的养老问题。 高考
37、仿真演练明趋向1(2017辽宁协作体第三次联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某首歌曲中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B 由材料信息“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可知,当时很多人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体现。这实际上是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
38、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2在胡佛政府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18 600家银行中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而财政部也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这反映出当时( ) 【导学号:02990084】A美国已经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B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政治机构的运转C金融危机使美国行政机构完全瘫痪D美国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合时宜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大危机期间,美国的金融、财政陷于崩溃局面,联邦政府近于破产,经济危机最终严重影响了政治机构的运转,故选B项。根据材料并不能断定美国已经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也不能反映美国行政机构完全瘫痪,两项表述有绝对化倾向,排除A、C两项。贸易保
39、护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可排除D项。 3罗斯福1933年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1 500个营地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依据是( )A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B降低农产品价格,调整经济产业结构C将提供就业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增加扩大就业,基本消除了经济危机14C 解题注意提炼材料信息,“资源保护队”“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250万青年参与”“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公园”,这表明大量的青年通过参与资源保护工作得到了就业
40、机会,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将整顿金融置于新政的首位,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基本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排除。4罗斯福政府于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等三项内容。该法案( )A恢复了人民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B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工会组织与资本家的矛盾 D体现了“福利主义”的改革倾向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政府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既包含对就业者的养老规定,也包含对失业者、无谋生能力者提供的保护,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体现了“福利主义”的改革倾向,D项符合
41、题意。A、B两项虽都与材料信息相关,但从程度关系分析,都不如D项关联度密切;C项说法错误。5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1979年以后,英国政府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大幅度推行私有化,用比较低的价格使国有企业上市。无论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C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千秋D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趋同A 由“无论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有着更灵活的选择,这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
42、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思潮”“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故排除B、D两项。“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表明材料的中心并非体现国有化与私有化,排除C项。(对应学生用书第172页)以罗斯福新政例说历史学科三大能力层次历史解释理论阐释近几年高考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并不神秘,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151记忆:第一能力层次记忆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基本能力,在高考能力要求中,记忆能力有两个层次: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归类记忆
43、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2)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加以理解和巩固。(3)比较记忆法: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辨别记忆。2理解:第二能力层次(1)宏观揭示法和微观剖析法:放眼历史全貌、大处着眼,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认识其本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2)规律探寻法: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历史规律是指通过对历史现象进行辩证分
44、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而这种科学的结论需要理解掌握。(3)逆向分析法:就是从已知历史知识的反面思考其隐含的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3应用:第三能力层级(1)准确阅读材料:要注意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材料中说明的问题,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材料表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材料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最大限度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答问题。(2)有效归纳事物:归纳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学习要求。主要是指会归纳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能够把理论总结、认识和史实相结合,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3)作出正确判断:要想使判断准
45、确,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对史实掌握全面、准确、清楚,不含糊、不似是而非。二是有科学的观点和理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判断问题所给的结论是否正确;准确清楚地表达推理的史实依据和用事实说明问题。运用点拨1掌握历史叙述,记忆罗斯福新政的主干知识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真实事件的描述、记录,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都是主干知识,只有准确记忆,才能理解和应用罗斯福新政。2拓展历史解释,理解罗斯福新政(1)历史解释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升华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此可见理解是历史高考复习中很关键的环节
46、。(2)理解罗斯福新政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出发,真正理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家为最大限度的追逐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的现实,进而体会到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供求不平衡、供过于求,并16理解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等现象。理解美国政府为渡过这场危机需重点围绕“减少供给”和“刺激需求”两方面下功夫,故可从这两个角度去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相关举措。为“减少供给”,从国内来看要控制生产,如“农民减耕减产”、“控制工业产量与规模”、“监督工业生产各个环节”、“规定工人最高工时”等。从国际来看,政府既要刺激出口,又要控制进口,具体措施有“抬高关税”、“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等,以此可进一步
47、理解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为关税战、货币战、市场战而导致各国矛盾激化的现象。为刺激消费,重点是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大规模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等举措。3反思历史结论,应用罗斯福新政(1)抓住“供过于求”这一核心特征,重视经济危机及新政期间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剖析,将罗斯福新政理解到位。(2)在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干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转换思维,推理判断,应用罗斯福新政来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4(对接高考)高考命题对罗斯福新政的考查侧重于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突出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当
48、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考查侧重于归纳、比较、灵活应用、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针对训练1(2017长春质检)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其主要作用是(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 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 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B 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诞生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中,在1929年的股灾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就考虑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地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证券法的通过是要保证金融交易秩序,故选B项。2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B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D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D 鼓励垦荒明显是破坏生态环境,故A项错误;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中,焚烧树木,大炼钢铁,污染环境,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