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13806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 591551-1722年 1131723-1861年 1671862-1911年 369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BCD2(2017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

2、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3(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2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4(2019全国卷原创模拟预测)光绪元年(1875年)军机大臣文祥上密陈大计疏,奏折中说,(在中国)“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在难行”,但其“义可采取”。十年后,淮军宿将、两广总督张树声在遗折中,直接提出效仿西方设议院的要求。

3、由此可见A当时官员可大胆倡言设议院B单纯依靠办洋务难以实现自强C洋务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D面对瓜分危局应加大改革力度5(2019山西省部分学校摸底调研)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6(2019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下面是近代某一时期国内机制棉布占市场份额的比重统计图(单位:%)。据图可知,当时中国A逐渐享受到工业化成果3B机器生产摧毁了手工纺织业C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迅猛D进口棉布

4、占有较大市场份额7(2018四川省双流中学第一次模拟)1896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据此可知A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B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C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D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8(2018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等四校联考)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

5、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9(2018广东省六校联考)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410(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郡都如是。”这

6、说明当地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1(2018衡水金卷)清末民初,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农业商品化生产趋势加强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沿海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12(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全国大联考)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

7、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13(2017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种变化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C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14(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

8、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1909-1911 0 -90 +56 +461919-1921 -89 -110 +32 +1451929-1931 -205 -76 +40 +5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15(2018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年份 茶 丝 豆 棉花 其他18711873 527 5 01 02 12518811883 2

9、262 02 04 27018911893 269 249 12 48 5A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C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D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6(2017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模拟考试)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虚,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白银1170多万两,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入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C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D田租入股加速

10、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17(201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模拟考)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时间广告量报纸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0 29 43 176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 15 17 20商务日报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18(2018湖北省八市联考)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实行特殊物资统购统销政策,即统

11、一管理机构、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运输,还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来确保对特殊物资的管理,这一做法A适应了特殊时期的需求B有利于缓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体现了国民党的经济独裁D直接推动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19(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20(2018江西省莲塘一中、

12、临川二中联考)下表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类别年份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1893 15.6 81.8 2.61910 39.8 41.4 18.81920 40.1 39.4 20.5中国出口商品比重变化体现了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7C中国市场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没落21(2018衡水金卷高三大联考)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A发展经济

13、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B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C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布局D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22(2017浙江省联考)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协调发展23(2017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

14、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C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24(2017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A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B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C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D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5(2016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高三

15、期中)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8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D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91【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位上升,故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

16、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正确。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错误。故选B。【答案】B2【解析】据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叶,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仍然严重,材料反映了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技术提高竞争力的意图,故C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民族产业改进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是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教育救国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也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故

17、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C项正确;照片人物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未涉及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1949年3月”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1949年3月”才“萌生着”,故D项错误。【答案】C4【解析】清朝官员的上疏反映了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民主化认识的加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器物

18、”的不足,表明单纯依靠办洋务难以实现自强。故答案为B项。A项“大胆倡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中不能反映,排除;“瓜分危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答案】B5【解析】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选D。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质变,排除C。【答案】D答案与解析106【解析】材料

19、柱状图显示国内机制棉布占市场份额的比重从1905年到1931年逐渐上升,显然这种上升趋势幅度较大原因是采用了机器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国内机制棉布占市场份额比重变化,并不能说明摧毁了手工纺织业,故B项错误;表格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迅猛信息,故C项错误;柱状图显示国内机制棉布占市场份额,不能说明进口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故D项错误。【答案】A7【解析】根据“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可知,总理衙门主张学习西方,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20、,表明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设立商务局管理工商业,并非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商务局是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并非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排除D。【答案】A8【解析】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主要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好国际环境,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说明实业救国并不能挽救中国,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A正确;B是民族工业特点;C说法不符合事实,D属于思想层面。【答案】A9【解析】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是处于中国被迫开放,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21、场的背景,体现了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C正确;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是近代化的行政官员,故A错误;职务管辖范围显然不是本质问题,故B错误;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上海道台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故D错误。故选C。【答案】C10【解析】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男耕女织的分离,材料中“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说明农民舍弃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该种利润较高的蔬菜,这里隐含着小农经济的解体,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城市规模扩大信息,故B错误;棉纺织业出现衰落只是材料中涉及的原因信息,不是现象,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外贸易的信息,故错误。【答案】A11【解析】材料中“马铃薯”“洋葱”均不属于粮

22、食作物,这些品种引进和种植说明农产品逐渐商品化。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耕与织发生分离,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C项中“成为主流”说法绝对;材料中说明的是饮食结构,不是社会结构的巨变,故D项错误。【答案】B12【解析】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这些新的经济因素首先出现在城市,而后向农村扩展,导致了城市领导农村局面的形成,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水平、农村经济状况、城乡经济差距的前11后对比情况,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的

23、发展。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是在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阐释传统手工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故B项排除;鸦片战争后,国人依然仇视外洋事物,还没有完全从“天朝大国”中解放出来,所以会出现“奇技淫巧”的认识,而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及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应该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故C项正确;“追逐西方时尚”与材料主旨不合,故D项排除。【答案】C14【解析】有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表现为入超,而对法国和俄国(苏联)的贸易则是出超,据此可以推断出C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中

24、国对美国的入超额是逐渐提高的,故A符合题意;中国对英国的入超是先增后减,而且与美国相比,由高于美国到低于美国,故B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B。【答案】A15【解析】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与表格的内容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甲午战后,故B项错误;从表格可知,豆、棉花和其他出口比重增加,表明列强对中国原料需求变大,故C项错误;从表格可知,豆,棉花和其他出口比重增加,表明列强对中国原料需求变大,说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16【解析】“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的信息说明吸收农民入股

25、,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原始积累,D正确;该举措不是增加人民负担,A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改变政府政策,B错误;该措施不是稳定小农经济,是发展工业化,C错误。【答案】D17【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洋货商品广告量占总商品广告比例来看,重庆商务日报在多数年份要高于上海申报,即民族工业商品广告量的比例少于上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庆地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只是商品广告比例,不能说明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就比上海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商品广告比例,无法从总体上得出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答案】D18【解析】根据“国民

26、政府实行特殊物资统购统销政策”“还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来确保对特殊物资的管理”可知,国民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适应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A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并非缓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排除B;材料反映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法体现国民党的经济独裁,排除C;国民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并无直12接联系,排除D。【答案】A19【解析】从薛福成的奏疏中可以看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体现出不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国际外交手段来争取利益,由此可以得出这一思想已经具备近代外交观念,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

27、解决方式的问题,而不是原因;C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解决外交问题;D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内容含义相悖。【答案】A2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出口的原料比重上升,手工制品比重下降,机器产品所占的比重上升,说明中国商品出口与世界联系密切,反映了中国市场深受世界市场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中国的商品出口,没有涉及商品进口,故无法推断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排除A。材料只反映中国的商品出口,没有涉及西方列强对华投资,故无法推断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排除B。D项只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手工业只是商品出口种类中的一种,排除。【答案】C21【解析】1935年日本已经开始侵华,材

28、料中国民党重工业厂矿的分布,说明是为了对付日军侵略进持久抗战的准备,故B项正确;湖南和陕西并不是红军长征所经过之地,故A项错误;改善工业布局不是当前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当前主要任务是抗日,不是争夺经济主导权,故D项错误。【答案】B22【解析】由“在中国抗战初期”“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可知,这场“生死大撤退”指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实力,并建设后方新工业基地,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A正确;B夸大了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对抗战胜利的作用,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23【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清末政府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在收归官办时,对商人持股减价收购以报效朝廷,说明

29、当时中国产权意识非常薄弱,制约了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新政的推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答案】C24【解析】材料“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说明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外国商品在华滞销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项不符题意。【答案】D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依据材料中“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和“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可知受新经济和新思想的影响,近代中国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并接受了新思想。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潮流”体现不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小农经济解体,故排除;C13项不能完整表现材料。【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