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醒 有关消费的知识总结 影响消费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物价、消费心理等。 消费的类型: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消费心理:从众消费、求异消费、攀比消费、求实消费。 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消费调节着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命题揭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理解。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生产与消
2、费的关系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热考点1 区分四种消费心理 典例1 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 )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解析】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进行的消费,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为D。,跟踪训练1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据此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企业的经营
3、战略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应正确的是( ) A企业高薪聘请影视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B企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私人定制模式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C企业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 D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的质量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 【答案】C 【解析】A是从众心理;B是求异心理;D不是攀比心理;C对应正确,故选C。,如何区分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1)人有我有是从众心理,人有我异是求异心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攀比心理,注重实用为求实心理。 (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热考点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典例2 随着
4、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而不应全盘否定,A错误,不选;C与题意无关;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全部否定,但是贷款消费要理性,不能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B不选,故正确答案是D。,跟踪训练2 “土豪”作为一个网络用语,用于讽刺那些没文化品位还肆意炫耀自己有钱、消费水平很高的人。体
5、现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土豪”现象启示我们在消费上要( )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反对享受,节俭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土豪”现象体现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这启示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反对享受”错误。,典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6、。 材料 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 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
7、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跟踪训练3 “手上有钱,心里仍慌”是目前普通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购房或建房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高支出,事难找,收入又不高,更令百姓心存畏惧,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乱花钱。此外,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极少一部分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农村市场,被视为挖掘中国消费潜力的“新蓝海”,如今在电商的启动下已渐显威力。以前到城里购物不方便,如今“动动手指”货物就可送到家。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百姓的消费信心
8、,挖掘中国消费潜力的“新蓝海”。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未来收入预期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国家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国家应该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政府应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扩大消费的原因与措施,本考点是高考主观题命题的长效热点,题型有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等。,常见设问方式,(1)扩大消费需求的原因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9、。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 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
10、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失分点 混淆适度消费与理性消费 提醒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强调的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强调的是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矫正训练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单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C 【解析】合理的求异消费,可以提倡,故排除A;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是求实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排除B;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符,材料未涉及收入与消费,D不当选;“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身不需要,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