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苏轼词两首,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英雄扼腕曹公恨; 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迁客折腰苏子文。,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苏轼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他的画充满诗意,他的诗也充盈画意,素有摩诘之风。惠州之地有丰湖,其水幽深清澈,牙岸曲折回环,景色秀美迷人。苏轼初到这里,就为此景所倾倒。他不但白日游玩,甚至深夜也流连其间。他的江月五首(其一)即是这一写照。“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从此,丰湖便美名传扬。 夜深,月出,江睡。苏轼独倚栏槛,把一盏清酒。看月出西山,塔映
2、平湖,波光莹莹,水月 共影。,灯已疲倦,舟已入眠,只留水波轻拍沙岸的轻鼾。渐渐地,夜雾从湖边,从江上,从林间悄悄地铺展开来,挤满了合江楼,惊醒了苏轼。 雾寒,酒清,人醒。月已入杯,雾已弥漫,何日召我北还?一丝惆怅浮过眼角。然而,月满江波,雾失楼台,此时美景,谁扫雅兴?举杯盈樽,把盏莫停。苏轼是乐观的,多才的,四处游玩,不放过一处美景,不遗漏一缕诗意,不浪费一脉才情。目之所及,心之所感,任意入诗,一字不余。苏轼又怎能不挥尽诗情,用尽诗意呢?,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
3、治家,豪放派词人的主要 代表。 嘉祐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他既 反对王安石的改革,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十分坎坷。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出知杭州。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被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病逝。高宗当朝,被赐太师,谥文忠。,苏轼的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词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我国词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
4、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 ”。在文章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开创“尚意”书风,其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合称“ ”。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最高。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答案:东坡居士 苏辛 宋四家 三苏,2.写作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元丰五年七月,苏轼
5、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创作了这首词。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苏轼面对江山胜迹,触景生情,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并借此抒发功业未成、人生无常的感慨。 (2)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的几年里,苏轼的内心还是愤懑和痛苦的,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他打算在黄州附近的沙湖买田养老,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中遇雨,即作此词。这首定风波就从这一件小事上体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3.备用知识,(1)豪放派 豪放派与婉约派
6、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为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审理。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
7、诗案”。,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尊”同“樽”,酒杯,答案:(1)名词,头发/形容词,勃发/动词,把箭射出去/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形容词,旧有的,原来的/连词,因此/名词,缘故,原因/副词,仍旧/名词,交情,2.一词多义,答案:(3)连词,并且,而且/副词,将要/副词,暂且,姑且 (4)副词,刚才/动词,将近,接近/连词,假如,假使/介词,朝向,面对,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骑马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形容词作动词,天放晴 (5)名词用作动词,摇着羽扇,戴着纶巾 (6)动词用作名词,同行的人,4.古今异义,答案:(1
8、)杰出的,有才华的。 (2)刚才。,答案:(1)主谓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 (2)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3)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5.特殊句式 (1)早生华发( ) (2)故国神游( ) (3)多情应笑我(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呈现了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画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特点:“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写出了使人惊悚的江涛的汹涌澎湃;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显示了波涛力量之巨大。,重点突破,鉴赏
9、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鉴赏景物的特点 根据景物前的修饰词,如数词、量词、形容词等,概括景物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从而写出了江涛汹涌、浪花怒卷的壮阔场面。 (2)鉴赏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鉴赏景物的描写角度:a.视角上的远近高低,b.顺序上的前后左右,c.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d.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e.感官角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鉴赏景物描写的内容:绘形、绘声、绘色;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反衬、渲染、烘托等;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a.衬托人物性格,b.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c.表达人物感情。 如念
10、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作者通过描绘赤壁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高考小贴士,2.【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这首词的下片写“小乔初嫁”与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何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周瑜?,参考答案:(1)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意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2)作者这样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同时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几句中可看出,这里边寓含词人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词人振兴王朝的愿望、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
11、实、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触,这与风华正茂即建立盖世功业的周公瑾恰成鲜明的对照。,3.【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试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参考答案:“回首”三句再叙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刚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既是指回望刚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换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也不是准备买田终老的黄州沙湖,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宁的精神
12、家园。也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词人复杂矛盾的思想。词人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清静无为;四大皆空)影响,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遇贬谪、心情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思路提示
13、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的重要途径。,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念奴娇赤壁怀古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14、“大江东去”三句,因景起兴,以磅礴的气势直接切入怀古;“乱石穿空”三句,从山和水两方面具体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祖国江山和古代英雄豪杰的赞叹,又收束了上片内容,引出下片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下片集中缅怀周瑜,并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首词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气势奔放,境界宏大,格调雄放,气势磅礴,情感跌宕,语言精妙,不愧为词中绝品。,2.使用衬托手法表达主旨 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这首词的映
15、衬有两种。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的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地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所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定风波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在定风波中,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是异质同构关系;苏轼在道中遇雨时的感受,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也都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
16、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绪,而且渗滤出放开眼界、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洒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 蕴含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
17、,以曲笔直抒胸臆,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D 樯:挂帆的桅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项,古义:杰出的,有才华的;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等。C项,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4.在古诗词中,为
18、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C.香稻啄余鹦鹉粒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解析:D A项,正常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B项,正常语序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C项,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5.下列关于古人称谓或姓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 B.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
19、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C.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在生前或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D.“三国周郎赤壁”因周瑜曾任中郎将,故以官职称之;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解析:C “谥号”只能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在死后被追加的称号。,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20、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答案:(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 ”的描写,传神地展现了周瑜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潇洒风姿。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 (6)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 “ , ? 。” (7)苏轼定风波中的“ , ”,表现了作者在暴风疾雨中从容淡定的情形。 (8)苏轼定风波中,表明作者坦然面对人生挫折,隐有归隐之心
21、的句子是: “ , , 。”,答案:(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5)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6)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7)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8)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课内阅读,(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第78题。 7.【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8.【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
22、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解析:好的写景句子,往往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若选“大江东去”或“江山如画”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答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着笔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其中,“穿”字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卷”字写出了浪花的汹涌,显示了波涛力量之巨大。,(二)阅读定风波,回答第
23、910题。 9.【对应考点:鉴赏诗歌形象】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解析:在这首词中,有一些语句直接塑造了词人豁达、乐观、从容镇定的形象。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即可。,答案: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吟啸徐行,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智者形象。,10.【对应考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析:作者能从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并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是解答此题应紧扣的要点。,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
24、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过去的人生哲理。所以“于简朴中见深意”的评语十分恰切。,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不易。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思维借鉴】,开篇引用名言,既强调了创新过程的艰辛,又增添了文采。,有科学家曾经谈到,即使是最成功的科学家,在他每十个初步设想当中,能实现的也不到一个。“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就是失败两字。”成功铺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科学家
25、威廉汤姆孙曾如此概括自己一生的奋斗。这道出了科学技术研究作为创造性事业所面临的挑战。,科学家威廉汤姆孙事例典型,说服力强。,那么,人们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为什么会出错呢?列宁在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时的一段话,可以用来解释探索容易失败的原因: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的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绝非像照镜子那么简单,一眼就能看透其本质、洞悉其规律,只能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破疑前行。在这一过程中,出错、失败在所难免。,“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近似于一串圆
26、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绝非像照镜子那么简单”,比喻贴切,形象生动,避免了说理的枯燥。,真正的勇士不惧怕失败、敢于承认失败,因为他们懂得失败的价值,就是激励另辟蹊径,打起精神重新来,总结经验继续干。事实上,无论是谁,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准备经历失败、不怕失败、抗击失败。认输但又不服输,承认失败但又不甘心失败,重整行装再出发,才能走出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创新如同跑马拉松,非意志坚定者不能到达终点。有的人看到成功者硕果累累,就以为他们是天才,或是机遇好,似乎没费什么力气,没有经过多少失败,就取得了成功。但创新的翘楚、创业的精英在其一举成名之前,其实也都是常人,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一股“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多了一股韧劲、闯劲,才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将创新与跑马拉松相类比,意在说明只有具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人才会成为创新的翘楚。,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在科学界,这不算是罕有的特例。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遇挫不馁,愈挫弥坚?从根本上说,正是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正是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报国志。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旭华、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他们的科学之路无不证明:目标愈崇高,愈能激扬奋斗精神;创新愈艰辛,愈能彰显英雄本色。于他们而言,没有迈不过去的沟坎,没有攀登不上的高峰。,列举屠呦呦、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黄大年等取得创新成就的科学家,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山有脊梁而巍峨,人有精神而挺立。这种精神就是对初心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长了这种“精神”,在创新的征途中,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愈战愈勇,愈挫愈奋,以九死而无悔的追求,采撷成功的果实,书写灿烂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5日),结尾呼应开头,再次强调九死而无悔的追求对于创新的重要意义。,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