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与庆历新政的失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 1“三冗”和“两积”的局面 (1)根源:北宋初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集中兵权。通过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实行 等限制各级军事长官的权力,使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最高军事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更戍法,集中行政权。通过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 管理军事、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相权;派文臣任知州,另设 来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集中财权。设立 ,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枢密院,通判,转运使,(2)积弱: 原因:过度集中兵权,造成了兵不识将、
2、将不识兵、作战指挥失灵的状况,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表现: 、宋夏战争的结果,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宋辽,(3)“三冗”和积贫: 冗官:增设大量官僚机构,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加之北宋实行“ ”特权制度以及可通过不正当门路得到皇帝的恩赐及第,导致官吏人数超速增长,形成冗官现象。 冗兵: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时,军队官兵总数才38万人,到宋仁宗时增至126万人,60多年增加数倍。 冗费和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 ,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恩荫,岁币,2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原因: 北宋建立后,为剥夺朝中大将和 的兵权,北宋政府
3、大量赐田赐宅。 实行“ ”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2)表现:11世纪40年代,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节度使,不抑兼并,二、庆历新政及其废止 1新政的实施 (1)背景: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实行改革的必要。 (2)实施:北宋庆历年间,仁宗任命 为首的改革派实施改革。,范仲淹,(3)内容: 中心内容是整顿 ,严格吏治管理,清除冗官。 还提出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的素质等改革方案。,吏治,2新政的废止 (1)原因:遭到 官僚的极力抵制与反对。 (2)影响:北宋的社会危机继续存在,财政状况更加困窘。,保守派,三、王安石受命变法 1条件 (1)庆历新政夭
4、折后,北宋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变法图强的呼声一直不断。 (2)1067年, 即位,力图富国强兵。,宋神宗,2准备 (1)宋神宗将王安石调到京城,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2)王安石上书,即本朝百年无事劄子,详细论述变法的必要性。 (3)1069年年初,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 ,决心变法。 (4)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专门拟定变法措施。,参知政事,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
5、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形成积弱局面;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特别提醒】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内不能平息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对外无力抗击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北宋统治岌岌可危。这是北宋中期迫切需要改革的最重要因素。,【典例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 )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A B C D 解析: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所以选D项。 答案:D,1.原因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6、,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做必要而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改革才能成功。 【特别提醒】庆历新政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曲。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呼之欲出。,【典例2】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7、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解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见下图),材料二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探究问题 (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一身?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探究思路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把军权集于一身;第(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第(3)问,注意理清集中军权、养兵政策与冗兵、积贫积弱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结论 (1)军权。 (2)防止内患。 (3)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造成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