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佃户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局面(1)“三冗”使北宋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

北宋佃户Tag内容描述:

1、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2.“两积”局面(1)“三冗”使北宋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 “三冗” “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成为共识。
“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二 “拗相公”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因素:青年时代的志愿;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知识点三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理财(1)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收成后2农民按 20%到 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2)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
(3)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4)作用: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2.整顿军队(1)省兵: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2)强兵:推行保甲法、。

2、还无味”把情感表达得十分含蓄,但最后两句,却将情感猛烈地释放出来:为了值得思念的人,就算瘦损至死,又算什么呢?她本来就值得我为之憔悴啊。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
凤栖梧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B B 项,应为诗人处在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境地。
2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方式?_。

3、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作有其独特的情感特质及审美内涵。
他的词作着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
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泻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深化,词的创作日趋活跃。
晏几道、秦观等人延续宋初婉丽的词风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词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赋词怀古议政,悲壮奋发。
而苏轼则另辟新径,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跌宕。
语言和音律上亦有所创新,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作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荡涤胸怀的激情、豪迈奔放的感情、坦荡开朗的胸怀为基调,打破了音律的束缚,实现了词与音乐的分离,他吸收前人的诗句,创新了语言形式。
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北宋晚期,党争剧烈,金军南侵,社会动荡,而统治阶层却粉饰太平,反映在词作中,词的内容多失于空疏。
而周邦彦从这种空疏中脱离出来,能够审音创调,以赋为词,集婉约词大成。
本单元所选的词,都是北宋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时所写。

4、224;n) 迢迢(tio)D风樯(qin) 巷陌(m)溽暑(r) 芙蓉浦(p)A B 项,不谙(n);C 项,纤云(xin);D 项,溽暑(r)。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61612076】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B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C明月夜,短松冈D鸟鹊呼晴,侵晓窥檐语C A 项, “销”应为“消” ;B 项, “崖”应为“涯” ;D 项, “鹊”应为“雀” 。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念去去,千里烟波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希望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只有D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倥偬:事情繁多B B 项,图:绘成图画。
4下列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61612077】A 定风波上片写暴雨徐行时的心境,下片写雨后的景色和感受,表现了一种不畏风雨、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
B欧阳修蝶恋花上片重写景,下片重写情,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

5、项 C.女真 D. 汉族3.下列四幅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4.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的是( )A. 王安石变法 B. 后周世宗的改革 C. 杯酒释兵权D. 陈桥兵变5.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6.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 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 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 皇族内部争夺皇位7.下列关于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2A. 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 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安定C. 中央控制强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 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8.某电视剧摄制。

6、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可知,阿保机属于契丹族的首领,故选 D。
A选项是宋朝的建立者。
B选项是西夏的开国皇帝。
C选项是金代开国皇帝。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澶渊之盟 ”的议定地点澶州就是今天的( ) A河南开封 B河南濮阳 C安徽合肥 D安徽芜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 可知,澶州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故选 B。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宋朝建立 澶渊之盟 。

7、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二、认识历史上改革的本质和规律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部分不适应。
针对这种情况的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这样的局部调整就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两者从根本上互相矛盾,这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种根本的改造是革命性的改革,它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凡是改革,都必然触犯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必然遇到阻力。
革命性的改革,触犯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的利益,斗争更为尖锐。
,3改革有成败,。

8、军轮流驻守京城,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答案:A2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 )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 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 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A BC D解析:项是造成积贫的原因,项是造成积弱的原因。
项与史实不符,北宋中期军队的数量不是有所减少而是急剧增加,所以项正确,故选 B 项。
答案:B3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解析: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整顿吏治。
新政也涉及对科举制的改革,但 D 项并非庆历新政的内容,而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答案:D4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了地上。
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安石采取的变法措施不包括( )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募役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军事实力落后的现象,募役法是经济领域的举措,与。

9、之、周邦彦等,这一批被称为元祐词人的作家群,均“各尽其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黄、晁二人师法苏轼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又自辟新境;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另开一派。
在他们的努力下,名篇荟萃,尤其是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了宋词的高峰。
本专题所选的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共六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富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
词人与这个女子很熟悉,而且有爱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重逢,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

10、上 万 的 流 民 编 入 军 队 。
从 各 地 挑 选 强 壮 士 兵 编 入 禁 军 。
在 边 塞 大 量 屯 兵 以 应 对 辽 、 西 夏 的 侵 扰 。
)(2)冗官 北 宋 之 初 , 为 削 弱 官 员 的 权 力 , 实 行 一 职 多 官 制 。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和 恩 荫 赏 赐 大 量 授 予 官 职 , 使 官 僚 机 构 庞 大 而 臃 肿 。
)(3)冗费 军 队 、 官 员 人 数 的 激 增 导 致 财 政 开 支 的 激 增 。
大 兴 土 木 费 用 和 皇 室 的 开 支 也 在 增 加 。
每 年 向 辽 和 西 夏 交 纳 “岁 币 ”, 增 加 了 财 政 负 担 。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实 行 “守 内 虚 外 ”的 政 策 ,造 成 边 疆 兵 力 不 足 。
为 防 止 将 领 发 展 私 人 势 力 , 宋 太 祖 收 回 禁 军统 率 权 , 造 成 “兵 不 识 将 , 将 不 识 兵 ”的 局 面 。

11、上 万 的 流 民 编 入 军 队 。
从 各 地 挑 选 强 壮 士 兵 编 入 禁 军 。
在 边 塞 大 量 屯 兵 以 应 对 辽 、 西 夏 的 侵 扰 。
)(2)冗官 北 宋 之 初 , 为 削 弱 官 员 的 权 力 , 实 行 一 职 多 官 制 。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和 恩 荫 赏 赐 大 量 授 予 官 职 , 使 官 僚 机 构 庞 大 而 臃 肿 。
)(3)冗费 军 队 、 官 员 人 数 的 激 增 导 致 财 政 开 支 的 激 增 。
大 兴 土 木 费 用 和 皇 室 的 开 支 也 在 增 加 。
每 年 向 辽 和 西 夏 交 纳 “岁 币 ”, 增 加 了 财 政 负 担 。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实 行 “守 内 虚 外 ”的 政 策 ,造 成 边 疆 兵 力 不 足 。
为 防 止 将 领 发 展 私 人 势 力 , 宋 太 祖 收 回 禁 军统 率 权 , 造 成 “兵 不 识 将 , 将 不 识 兵 ”的 局 面 。

12、北宋王朝纵容_,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土地兼并,守内虚外,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被动防御,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在与_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整顿_。
4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
,澶渊之盟,西夏,吏治,5原因(1)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根本原因)(2)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废止新法。
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重点精讲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
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主题一 北宋中期积贫积。

13、北宋王朝纵容_,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土地兼并,守内虚外,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被动防御,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在与_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整顿_。
4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
,澶渊之盟,西夏,吏治,5原因(1)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根本原因)(2)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废止新法。
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重点精讲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
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主题一 北宋中期积贫积。

14、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解析:北宋初年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宋太祖从全国各地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力量,故 A 项正确。
答案:A3中央集权的加强,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
由此应得出的教训是( )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解析:本题注意从题干中获取准确信息:加强中央集权官俸、军费增多财政危机,由此得出教训。
答案:C4北宋统治者认为,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目的是筹集军费,镇压“盗贼”和平定“边境扰动” 。
解题关键是要将选项与材料有机结合进行分析。
答案:C5下列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正确的有( )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 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降低了政府办事。

15、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关于宋庆龄,1893年出生在上海,1981年在北京逝世。
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
曾历任我国国家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0年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
,耀眼 照耀 闪耀 抽水 解释 表示 歉意 道歉 失信 守信 尖尖的嘴巴 红红的眼睛 叠花篮 甜甜地笑了 扑空,我来读,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小组自主探讨交流,重点语句品读,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

16、集中行政权。
通过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 管理军事、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相权;派文臣任知州,另设 来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集中财权。
设立 ,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
,枢密院,通判,转运使,(2)积弱: 原因:过度集中兵权,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作战指挥失灵的状况,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表现: 、宋夏战争的结果,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
,宋辽,(3)“三冗”和积贫: 冗官:增设大量官僚机构,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加之北宋实行“ ”特权制度以及可通过不正当门路得到皇帝的恩赐及第,导致官吏人数超速增长,形成冗官现象。
冗兵: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时,军队官兵总数才38万人,到宋仁宗时增至126万人,60多年增加数倍。
冗费和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 ,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恩荫,岁币,2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原因: 北宋建立后,为剥夺朝中大将和 的兵权,北宋政府大量赐田赐宅。
实行“ ”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

【北宋佃户】相关PPT文档
【北宋佃户】相关DOC文档

相关标签

标签 > 北宋佃户[编号:22155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