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15256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_ 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革命派,(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一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

2、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进步性: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 _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 _。,民主权利,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_。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二、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积极寻求救国新途

3、径、新力量。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援手。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_、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联共,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_”的政策。,耕者有其田,4评价 (1)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推动了轰轰烈烈的_在全国的展开。 (3)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国民革命,特别提醒 1三民主义的地位 民族主义是革命

4、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2.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3图示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内涵,4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民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5新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三个“一” 一个标志:提出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一个指导思想: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

5、作实现。,6图示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要语必背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三民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民族主义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平均地权”也不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因而不是彻底的反封建土地纲领。 3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4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

6、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要点一 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史料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

7、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12月2日),【探究】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解读】 史料阐述了孙中山的旧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思想。第一段史料阐述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第二段史料阐述了社会革命。处划线部分说明革命者打倒清政府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处划线部分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提示】 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 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

8、心。 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归纳拓展 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9、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要点二 新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史料探究史料一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台阶“中山学”,史料二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史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

10、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思想对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2)史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出现历史背景。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映了孙中山发展了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主张。史料二中“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反映了孙中山发展了民权主义。结合时间“1924年8月”可知史料三主要反映了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涵。,【提示】 (1)转变:由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影响:辛亥革命中,“反满

11、兴汉”思想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没有正确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1924年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归纳拓展 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要点三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史料探究史料一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

12、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史料二 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探究】 (1)史料一中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及革命的力量是如何认识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史料二中“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那就是

13、准备革命失败”说明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联系紧密。,【提示】 (1)孙中山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我国革命的大敌,逐渐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2)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如果不要农工政策,不“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想取得胜利,必须取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唤起民众”,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归纳拓展 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三大政策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孙中山通过总结民主革命经验教训,认识到欲求三民主义实现,必须抛弃依靠军阀、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帮助的做法,寻找新的革命方法

14、和革命力量,因而形成三大政策。在共产国际、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和更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必然要求。如果没有“联俄”,没有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那就必然倒向帝国主义;如果不“联共”和“扶助农工”,就必然要反共并导致民主革命的失败。所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成功实践的必然要求。,(3)三大政策为新三民主义的实行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三大政策确立后,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大力援助,得到了掌握先进思想武器、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踊跃参加,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积极支持,这就使三民

15、主义有了实现的基本保证。,2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 (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1(201

16、7浙江高考T11)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解析】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旗帜,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不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4全国卷T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

17、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 1926年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独裁黑暗,但一些军阀却标榜民主,以此显示在政治上的进步,赢得人心,维系自身地位,这样的历史现象正是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反映,说明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A、B、D项都是现象,不能体现本质。 【答案】 C,3(2014海南高考T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

18、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析】 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4(2017全国卷T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19、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

20、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解析】 材料二信息反映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强调了民族自由和平等,而材料一强调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由此,“相同”之处是都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不同”之处指的是法国反对国内专制,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原因”结合各自时代背景,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角度分析得出。,【答案】 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