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5270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城市与环境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必备知识回顾】 1.城市化: (1)概念:指_和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 转变为_地区的过程。 (2)标志:_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_向_转移,_不断扩 大。,人口,产业活动,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城市用地规模,(3)意义。,产业结构,工业生产,2.城市化动力机制: (1)_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_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的兴 起又与_密切关联。,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第三产业,【知识链接】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

2、,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3.城市化的特点:,低,慢,快,高,逆城市化,快,农村,【知识链接】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

3、发生在发达国家。,(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4.中国的城市化: (1)特点: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_ _不断提高。 (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推进以_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人,促进城镇化和_建设协调推进。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_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新农村,管理,【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不同高铁

4、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尝试作答】 。,B,比重,早晚,上升,加大,【解题技法】 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方法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 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先增大后减小。,(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 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典例1中第一条高铁运营时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10%20%。,(3)根据城市化

5、水平和速度判断。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4)根据产业构成判断。,【高考模拟精练】(2018聊城模拟)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6、解析】1选C,2选D。第1题,据表可知,我国1985 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 增加。第2题,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 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2018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3、4题。导学号08620039,3.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

7、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4.由图可知 (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3选D,4选B。第3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 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 平高,但速度慢;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 不到60%,而发达地区已接近90%;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 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 第

8、4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加固训练】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选D。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是城市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并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具体思路分

9、析如下:,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备知识回顾】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生活习惯,缩小,(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三,分散,集聚,2.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交通堵塞,3.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治理措施:,【知识链接】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

10、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7天津高考)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中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尝试作答】 。,A,海河,海河水系,利用类型,【解题技法】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2.热考图表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直

11、观信息判断。 一看城市面积,即用地规模的变化;二看城市数量,即城市数量是否增加;三看城市人口的变化(图例信息是否有提示);四看是否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隐含信息判断。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往往隐含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下图所示:,(2)判断城市化进程和阶段。,看数值。 结合柱状图或折线图中数值的大小判断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低,然后可结合具体的数值范围判断出其所处的阶段。如图1中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2000年英

12、国、美国、巴西都超过70%,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印度不足30%,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看速度。 可结合柱状图差值的大小或城市化折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柱状图差值大或城市化折线的斜率大,说明城市化速度快,反之则城市化速度慢。如图1中巴西1950年后城市化速度较快。图2中BC段城市化速度较快,DE段速度降低。,推断存在问题。 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多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水平下降的地区则存在逆城市化现象,如图2中EF段。,【高考模拟精练】(2018南京模拟)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可推断 ( ) A.目前

13、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 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 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发展阶 段;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 速度减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 发展阶段。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补给地下水,雨季地表径流

14、增多; 城市化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强烈的人为活动,这些活动对 土地的质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 蚀,打破养分平衡,导致生态功能下降,土地质量下降; 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 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 岛效应。,(2018石家庄模拟)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35题。导学号08620040,3.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

15、A.大气环流 B.硬化路面 C.人为热源 D.纬度位置,5.2017年在对北京市中心区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所在周的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内最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寒潮突然降临 B.产业大量转移 C.市区人口减少 D.气候突然变化,【解析】3选D,4选C,5选C。第3题,受天气(冬季多逆温, 不利于市区散热)、供暖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时市区与 市郊温度差异大,热岛效应最明显。第4题,城市人口密 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 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热岛效应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人为热源,纬度位置与城市热岛效应无 关。第5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回乡过年

16、,导致城市人 口数量减少,排放的人为热源减少,所在周的城市热岛 强度在冬季内最低。寒潮突然降临城区及市郊均有影 响;产业大量转移、气候突然变化持续时间应该较 长,“一周”不符合实际情况。,【加固训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 A. B. C. D.(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兴建污水处理厂 疏浚河道 加强道路建设 完善排水系统 A. B. C. D.,【解析】(1)选A,(2)选B。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 成

17、的洪水过程线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 后的洪水过程线。城市化影响地表水下渗,使洪水位提 前,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通过蓄水 能调节洪水位,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2) 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兴建污水处理厂能减轻水,污染,不能防治城市内涝;疏浚河道能加大泄洪能力,防治城市内涝;加强道路建设利于城市的对外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不能防治城市内涝;完善排水系统,能减少城市积水,有效防治城市内涝。,(金榜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的“苏南模式”是当时引领全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之一,这种“以工带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小城镇城市

18、化模式,吸收和消化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90 年代开始江苏省进入以外向型经济催生的“开发区模式”,一批与新城统一规划建设的开发区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材料二 方差贡献率表示某一要素对另一要素的影响程度,下图为江苏省19912010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相互影响状况。,(1)结合材料一,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 (2)试分析“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小城镇城市化模式,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江苏省19912010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原因。,【素养链接】,【尝试作答】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靠近上海,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乡镇企业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快,水平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临江、临海,水陆交通便利。,(2)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不受重视,耕地撂荒,经营粗放。,(3)19912000年人口城市化是土地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的建设,吸引农村人口就地转移,从而促进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大。20012010年人口城市化对土地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减弱,土地城市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增强,主要是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农村人口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