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15361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1讲机械振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讲 机械振动,第十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光 电磁波与相对论,内容索引,基础 知识梳理,命题点一 简谐运动的规律,命题点二 简谐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命题点三 单摆的周期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课时作业,命题点四 受迫振动和共振,盘查拓展点,基础知识梳理,1,1.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 (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 定义:使物体返回到 的力 方向:总是指向 来源:属于 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 或某个力的 ,平衡位置,回复力,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效果,合力,分力,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就是

2、质点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吗?,不是,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答案,2.简谐运动的两种模型,弹力,重力,原长,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做简谐运动的质点,速度增大时,其加速度如何变化?,一定减小.,答案,3.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 (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动力学表达式:F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运动学表达式:x ,其中A代表振幅,2f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t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叫做 .,kx,Asin(t),初相,(2)简谐运动的图象 从 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 t,图象如图甲所示. 从 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cos t,图象如图乙所示.,平衡位置,最大位移,4.受迫振动和共振

3、 (1)受迫振动 系统在 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做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等于 的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 (2)共振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 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 时, 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 所示.,驱动力,驱动力,无关,相等,1.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 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A.1 Hz B.3 Hz C.4 Hz D.5 Hz,答案,解析,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把手转动的频率为1 Hz

4、, 选项A正确.,2.有一弹簧振子,振幅为0.8 cm,周期为0.5 s,初始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答案,解析,振幅A0.8 cm8103 m, 4 rad/s. 由题知初始时(即t0时)振子在正向最大位移处, 即sin 01,得0 , 故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方程为:x8103sin ,选项A正确.,3.(人教版选修34P5第3题)如图所示, 在t0到t4 s的范围内回答以下问题. (1)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方向在哪些时间 内跟它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哪些时间内 跟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反?(2)质点在第2 s末的位移是多少? (3)质点在前2 s内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答案,

5、在01 s,23 s内位移方向跟它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在12 s,34 s内位移方向跟它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反.,答案,答案,0,20 cm,4.(人教版选修34P12第4题)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在所画曲线的范围内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哪些时刻物体的回复力与0.4 s时刻的回复力相同?,0.6 s、1.2 s、1.4 s,答案,(2)哪些时刻物体的速度与0.4 s时刻的速度相同? (3)哪些时刻的动能与0.4 s时刻的动能相同?,0.2 s、1.0 s、1.2 s,答案,0、0.2 s、0.6 s、0.8 s、1.0 s、1.2 s和1.4 s,(4)哪些时间的加速度在减小?,

6、答案,0.10.3 s、0.50.7 s、0.91.1 s和1.31.5 s,(5)哪些时间的势能在增大?,答案,00.1 s、0.30.5 s、0.70.9 s、1.11.3 s,2,命题点一 简谐运动的规律,简谐运动的五大特征,(2015山东38(1)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2.5t) m .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h1.7 m 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0.

7、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 D.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答案,解析,分析,【例1】,题眼,题眼,t0.6 s时,物块的位移为y0.1sin(2.50.6)m0.1 m, 则对小球h|y| gt2,解得h1.7 m,选项A正确;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 ,选项B正确; 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3A0.3 m,选项C错误; t0.4 s 时,物块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则此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1.关于简谐运动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 B.位移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与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的运动

8、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背离平 衡位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D.物体向负方向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向正方向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解析,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A错误; 位移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与速度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D错误,C正确.,2.一个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T,振幅为A,已知振子从平衡位置第一次运动到x 处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1,从最大的正位移处第一次运动到x 处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2,那么t1与t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答案,解析,根据振子远离平衡位

9、置时速度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速度增大可知,振 子第一次从平衡位置运动到x 处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次从最大正位 移处运动到x 处的平均速度,而路程相等,说明t1t2.,3,命题点二 简谐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获取的信息: (1)振幅A、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位(如图所示). (2)某时刻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某时刻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曲线上各点 切线的斜率的大小和正负分别表示各时刻质点 的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也可根据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移的变化来确定.,(4)某时刻质点的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图象

10、上总是指向t轴. (5)某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2.利用简谐运动图象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如图) (1)相隔t(n )T(n0,1,2,)的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等大反向,速度也等大反向. (2)相隔tnT(n0,1,2,)的两个时刻,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位移和速度都相同.,甲、乙两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A.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 C.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两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21 E.振子乙速度为最大时,振子甲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答案,

11、解析,k不一定相同,T甲=2.0s,T乙=1.0s,v甲=0;v乙最大,v甲最大;v乙最大,3.(2016北京理综15)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M、N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向右为x轴正方向.若振子位于N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象为,答案,分析,题眼,正向最大位移处 向负方向做简谐运动,4.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8 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t0.2 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cm处 C.t0.4 s和t1.2 s时,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 D.

12、t0.4 s到t0.8 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答案,解析,1.6,1.2,0.8,5.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试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答案,解析,见解析,由振动图象可得A5 cm,T4 s,0故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5sin t cm,(2)在第2 s末到第3 s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弹性势能各是怎样变化的?,答案,解析,见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2 s时,振子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此时加速度为零,随着时间的延续,位移不断变大,加速度也变大,速度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减小,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t3 s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速度等于

13、零,动能等于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3)该振子在前100 s的总位移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答案,解析,见解析,振子经过一个周期位移为零,路程为45 cm20 cm, 前100 s刚好经过了25个周期,所以前100 s振子的位移x0,振子的路程s2520 cm500 cm5 m.,4,命题点三 单摆的周期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1.单摆的受力特征 (1)回复力: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回mgsin kx,负号表示回复力F回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 (2)向心力:细线的拉力和重力沿细线方向分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F向FTmgcos . (3)两点说明 当摆球在最高点时,F向 0,FTmgcos

14、 . 当摆球在最低点时,F向 ,F向最大,FTmg .,2.周期公式T 的两点说明 (1)l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2)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例3】,题眼,地面处mg 其中M T 矿井底部 mg 其中M (Rd)3 T 由题意:TkT 联立以上各式得dR(1k2),答案,解析,分析,见解析,6.(2014安徽理综14)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

15、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答案,解析,5,命题点四 受迫振动和共振,1.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比较,2.对共振的理解 (1)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纵坐标为振幅A,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固有频率为f0的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与f0越接近,振幅A越大;当ff0时,振幅A最大. (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

16、进行能量交换.,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例4】,A.f固60 Hz B.60 Hzf固70 Hz C.50 Hzf固60 Hz D.以上三个都不对,答案,解析,7.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B、C、D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观察B、C、D摆的振动发现 A.C摆的频率最小 B.D摆的周期最大 C.B摆的摆角最大 D.B、C、D的摆角相同,答案,解析,8.在实验室可以做“声波碎杯”的实验,用手指轻弹一只玻璃酒杯,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测得这声音的频率为500

17、Hz.将这只酒杯放在一个大功率的声波发生器前,操作人员通过调整其发出的声波,就能使酒杯碎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操作人员必须把声波发生器输出的功率调到很大 B.操作人员必须使声波发生器发出频率很高的超声波 C.操作人员必须同时增大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的频率和功率 D.操作人员必须将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频率调到500 Hz,且适当增大其输出功率,答案,盘查拓展点,6,单摆模型 模型特点:单摆模型指符合单摆规律的模型,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圆弧运动; (2)小角度往复运动; (3)回复力满足Fkx.,如图所示,ACB为光滑弧形槽,弧形槽半径为R,C为弧形槽最低点,R .甲球从弧形槽的球心处

18、自由下落,乙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问: (1)两球第1次到达C点的时间之比;,【典例】,答案,解析,甲球乙球,(2)若在圆弧的最低点C的正上方h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甲,让其自由下落,同时乙球从圆弧左侧由静止释放,欲使甲、乙两球在圆弧最低点C处相遇,则甲球下落的高度h是多少?,答案,解析,见解析,1.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首先确认符合单摆模型的条件,即小球沿光滑圆弧运动,小球受重力、轨道支持力(此支持力类似单摆中的摆线拉力); 然后寻找等效摆长l及等效加速度g;最后利用公式T 或简谐运动规律分析求解问题. 2.易错提醒:单摆模型做简谐运动时具有往复性,解题时要审清题意,防止漏解或多解.,课时作业,7,1

19、.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回复力,答案,1,2,3,4,5,6,7,8,9,10,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 t,则质点 A.第1 s末与第3 s末的位移相同 B.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相同 C.第3 s末至第5 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答案,解析,1,2,3,4,5,6,7,8,9,10,由关系式可知 rad/s,T 8 s, 将t1 s和t3 s代入关系式中求得两时刻 位移相同,A对; 作出质点的振动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第1 s末和第

20、3 s末的速度方向不同,B错; 由图象可知,第3 s末至第4 s末质点的位移方向与第4 s末至第5 s末质点的位移方向相反,而速度的方向相同,故C错,D对.,1,2,3,4,5,6,7,8,9,10,3.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则单摆振动的 A.频率、振幅都不变 B.频率、振幅都改变 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答案,解析,单摆的周期由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决定.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 可知,单摆摆长不变,则周期不变,频率不变;振幅A是反映单摆运 动过程中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由Ek mv2结合题意可知,摆球

21、经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不变,因质量增大,故振幅减小,所以C正确.,1,2,3,4,5,6,7,8,9,10,4.如图甲所示,水平的光滑杆上有一弹簧振子,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振动图象可以得知 A.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t1 B.在t0时刻,振子的位置在a点 C.在tt1时刻,振子的速度为零 D.从t1到t2,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答案,解析,1,2,3,4,5,6,7,8,9,10,弹簧振子先后经历最短时间到达同一位置时,若速度相同,则这段时间间隔就等于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从振动图象可以看出振子的振动周期为2t1,选项A错误; 在t0时刻,振子的

22、位移为零,所以振子应该在平衡位置O,选项B错误;在tt1时刻,振子在平衡位置O,该时刻振子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 从t1到t2,振子的位移在增加,所以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选项D正确.,1,2,3,4,5,6,7,8,9,10,5.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 B.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第4 s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D.在t1 s和t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频率为0.25 Hz,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54A20 cm.第4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在t1

23、 s和t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1,2,3,4,5,6,7,8,9,10,6.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在t0.5 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 E.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答案,解析,1,2,3,4,5,6,7,8,9,10,由振动图象可以看出,甲摆的振幅比乙摆的大,两单摆的振动周期相同,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 可得,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但不知道摆长是多少,不能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故A、B正确,E错误; 两单摆的质量未知,所以两

24、单摆的机械能无法比较,故C错误; 在t0.5 s时,乙摆有负向最大位移,即有正向最大加速度,而甲摆的位移为零,加速度为零,故D正确.,1,2,3,4,5,6,7,8,9,10,7.一个单摆在地面上做受迫振动,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0.5 s B.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 C.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答案,解析,由共振曲线知此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 Hz,固有周期为2 s;再由T,得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周期增大,固有频率减小,则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1,2,3,4,

25、5,6,7,8,9,10,8.简谐运动的振动图线可用下述方法画出: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振子的小球上安装一支绘图笔P,让一条纸带在与小球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匀速运动,笔P在纸带上画出的就是小球的振动图象.取振子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正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代表时间,得到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6,7,8,9,10,A.弹簧振子的周期为4 s B.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0 cm C.t17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10 cm D.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 cm/s,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是4 cm E.2.5 s时振子正在向x轴正方向运动,答案

26、,解析,1,2,3,4,5,6,7,8,9,10,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由图知,弹簧振子的周期为T4 s,故A正确; 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由图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10 cm,故B正确; 振子的周期为4 s,由周期性知,t17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t1 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为0.故C错误; 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 cm/s,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是svt 2 cm/s2 s4 cm,故D正确;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2.5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正在向x轴负方向运动,故E错误.,1,2,3,4,5,6,7,8,9,10,9

27、.如图所示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物体沿竖直方向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A点位置恰好为弹簧的原长.物体由C点运动到D点(C、D两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 J,重力势能减少了2.0 J.对于这段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能增加1.0 J B.C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C.D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D.物体经过D点的运动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答案,1,2,3,4,5,6,7,8,9,10,10.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t0.25102 s时质点的位移;,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A2 cm,T2102 s, 振动

28、方程为xAsin (t ) 当t0.25102 s时,,1,2,3,4,5,6,7,8,9,10,2cos 100t cm,(2)在t1.5102 s到t2102 s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动能、势能如何变化?,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1.5102 s到t2102 s的振动过程中, 质点的位移变大,回复力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势能变大.,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1,2,3,4,5,6,7,8,9,10,(3)在t0到t8.5102 s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位移各多大?,答案,解析,34 cm 2 cm,在t0到t8.5102 s时间内经历 个周期,质点的路程为s17A34 cm,位移为2 cm.,1,2,3,4,5,6,7,8,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81060-2-2014 Non-invasive sphygmomanometers - Part 2 Clinical invastigation of automated measurement type (ISO 81060-2 2013) German version EN ISO 81060-2 2014《非侵入式血压计 第.pdf DIN EN ISO 81060-2-2014 Non-invasive sphygmomanometers - Part 2 Clinical invastigation of automated measurement type (ISO 81060-2 2013) German version EN ISO 81060-2 2014《非侵入式血压计 第.pdf
  • DIN EN ISO 81714-1-2010 Design of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the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of products - Part 1 Basic rules (ISO 81714-1 2010) German version EN ISO 81714-1 2010《用于.pdf DIN EN ISO 81714-1-2010 Design of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the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of products - Part 1 Basic rules (ISO 81714-1 2010) German version EN ISO 81714-1 2010《用于.pdf
  • DIN EN ISO ASTM 52900-2017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General principles - Terminology (ISO ASTM 52900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ASTM 52900 2017《叠层制造 通用原则 术语(ISO ASTM 52900-2015) 德.pdf DIN EN ISO ASTM 52900-2017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General principles - Terminology (ISO ASTM 52900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ASTM 52900 2017《叠层制造 通用原则 术语(ISO ASTM 52900-2015) 德.pdf
  • DIN EN ISO ASTM 52921-2017 Standard termin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Coordinate systems and test methodologies (ISO ASTM 52921 2013) German version EN ISO ASTM 52921 2016《叠.pdf DIN EN ISO ASTM 52921-2017 Standard termin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Coordinate systems and test methodologies (ISO ASTM 52921 2013) German version EN ISO ASTM 52921 2016《叠.pdf
  • DIN EN ISO IEC 13273-1-2016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ommon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 Part 1 Energy efficiency (ISO IEC 13273-1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pdf DIN EN ISO IEC 13273-1-2016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ommon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 Part 1 Energy efficiency (ISO IEC 13273-1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pdf
  • DIN EN ISO IEC 13273-2-2016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ommon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 Part 2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O IEC 13273-2 2015) German versio.pdf DIN EN ISO IEC 13273-2-2016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ommon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 Part 2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O IEC 13273-2 2015) German versio.pdf
  • DIN EN ISO IEC 15415 Berichtigung 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print quality test specification - Two-dimensional.pdf DIN EN ISO IEC 15415 Berichtigung 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print quality test specification - Two-dimensional.pdf
  • DIN EN ISO IEC 15416-200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print quality test specification Linear symbols (ISO IEC 15416 20.pdf DIN EN ISO IEC 15416-200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print quality test specification Linear symbols (ISO IEC 15416 20.pdf
  • DIN EN ISO IEC 15419-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digital imaging and printing performance testing (ISO IEC 15419 2.pdf DIN EN ISO IEC 15419-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digital imaging and printing performance testing (ISO IEC 15419 2.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