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8.3.1《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6492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8.3.1《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8.3.1《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8.3.1《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3.1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能力目标:同学们能够结合课本,利用新闻报告、宣传画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释维新进步人士的立场。刺激起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客观的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和课件;学生搜集变法的相关历史任务的信息,和甲午战争中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在第二单元中起到了承前

2、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发展。他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课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自学练习: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维新变法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2、维新变法发生于 年,前后仅仅存在了 103 天,故又称 。1898.9 发动政变,把 囚禁在中南海,又令逮捕维新人士。3、谭嗣同临死前,面对围观的群众,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3、快哉快哉!”请回答:(1)文中说的“贼”指的是什么?(2)维新派为什么会无力回天?(3) 我们应向主人翁学习什么精神?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新课交流,师生合作导入新课 以图片“他们是谁” 导入新课新课讲授: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2设计思路:在讲第一部分维新变法拉开序幕时,先打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让学生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资料,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为下一步讲授开展变法的原因做好铺垫。关于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找出答案,即“公车上书” 。随后教师设问:康、梁等人为什么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

4、形势和康、梁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第一部分这样设计,可以达到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维新变法的开始“公车上书” 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 学生介绍两人的资料,教师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然后设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导入“公车上书”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

5、新运动拉开序幕。随后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原因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一味妥协退让(3)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自身地位2、 “公车上书”的结果学生回答完公车上书的结果后,教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 进而导入第二目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设计思路:第二部分维新变法运动的

6、发展,我计划的授课时间较少,主要让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又进行了哪些工作?”这个问题自学,最后教师再总结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 中外纪闻根据导入第二目所提的问题,学生首先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然后回答:“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继续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和团体,其中有中外纪闻和强学会。教师紧接着提问,康梁二人的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教师小结:我们知道维新变法运动从一开始就遇到重重阻力,因而在

7、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极为曲折。2、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区别为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进而导入戊戌变法。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其结果3设计思路:第三部分维新变法中的重要事件-“戊戌变法”是本课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为更好的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失败原因做好铺垫。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 1898.69.首先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逐条讨论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变法的进步性在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两大方面,局限性表现在

8、:“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2、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这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可以先由学生表演“袁世凯告密,谭嗣同就义”一段历史短剧,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谭嗣同就义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何贡献?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随后,我再设问: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9、。 ”关于“谭嗣同英勇就义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何贡献”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戊戌变法的进步性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4、课堂板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公车上书“发展:严复天演论高潮:百日维新结局:戊戌变法5、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 19 世界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改革,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承上启下,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强国之梦的又一次实践。教学反馈:Continue 7C学 科 网 , 最 大 最 全 的 中 小 学 教 育 资 源 网 站 , 教 学 资 料 详 细 分 类 下 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