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巧用身边的材料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发现不同材料本身具有的美。2、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法,设计制作生活装饰物或简单学具。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环保意识。2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较重的阶段,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加之“巧用身边的材料”,能让学生取材方便,如:自然材料、事件、环境材料等),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环保意识。3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材料、空间造型、制作等几个方面了解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特色。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材料中的美怎样巧妙地表达出来。4
2、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双面胶、垃圾袋、矿泉水瓶、易拉罐等。(教师)课件、垃圾袋及示范作品等。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现场示范:用垃圾袋现场制作一只水母。(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也可以变成艺术品,美无处不在)同学们说说垃圾袋有什么特点?(轻薄、飘逸、柔软、有光泽等)(2)展示垃圾袋制作的作品2、展开教学(1)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给你什么感受呢?(2)欣赏教材第 30-31 页鱼的造型图片,提出问题:艺术家使用了不同的材料来表现这些造型,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鱼
3、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运用的材料不同、制作出来的质感、形状和造型也有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美感。它们都巧妙的运用了各种材质的特性,利用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进行创作。)(2)教学深入分类赏析:按材料分类、按空间造型分类、按制作方法分类。1、按材料分类:金属、布材、塑料、纸材等)。2、按空间造型分类:(平面、半立体、立体等)3、按制作方法分类:(焊接、切割、卷曲、编织等)。(3)教师简单示范,运用常见工具进行现场示范作品,并让学生来体验剪、贴的乐趣。(4)学生练习(小组合作)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课内进行折、剪、切、刻的练习,感受材料造型的便利性和易操作性。3、作品展示,自评互评、教师评4、教学延伸欣赏废旧材料结合学科知识制作的简单学具5、作业布置2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发现材料本身具有的能被利用的美,并结合材料,课后制作一件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