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16799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包头四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命题人 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

2、“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 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3、”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2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 )A “仁”和“礼” B “为政以德” C “仁” D “礼”7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 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 )A B C D 8.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

4、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9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10明清时期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家不包括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王阳明 1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

5、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 3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12. 17 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 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 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6、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3.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15

7、. 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16. 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 “知夷” 、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 4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17. 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

8、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的实践活动是(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新式学堂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建设近代海军18.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 的称呼由(19 世纪)60 年代前的夷务 ,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9.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9、)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0.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于(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1.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 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 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10、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22. 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 5 -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23.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11、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24.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 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5. 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

12、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26.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 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 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6 -27. “

13、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 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 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28.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是( )思想源泉都是西方 都包含改造社会的内容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都反对封建主义A. B. C. D. 29.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 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

14、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A. B. C. D. 30.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 分)材料1896 年,梁启超曾说, “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 ,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 。他说:“今以- 7 -西人声光、化电、农矿

15、、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 ”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 分)32.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 分)材料

16、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 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还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孔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 1920 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

17、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2 分)其办学指导思想- 8 -是什么?(2 分)当时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6 分)(2)据材料二,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一个政治派别?(2 分)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 办宣传怎样的思想?(6 分)由大学堂的章程及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没有达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3) 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指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2 分)(4)以上三则材料集中反映了

18、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这种变迁集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4 分)- 9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1-5 BAACD 6-10 AACBD 11-15 CBBDB 16-20 BBACB 21-25 CBBCC 26-30 ABAAB31【答案】(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6 分)(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6 分)32. 【答案】(1)洋务派。(2 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 分)促进西学广泛传播,促进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6 分)(2)维新派。(2 分)思想: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6 分)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固。(4 分)(3)三民主义。(2 分)(4)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实质的理解。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答案: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