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6820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乌兰察布分校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食与礼姚伟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

2、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 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 ,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

3、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所以, “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 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 , “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2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

4、说, 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 ,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 ,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B. “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己的食物,用简陋

5、的生活方式对鬼神表示敬意,请求神的庇佑。C. 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 “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被称为“原始的礼” ,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英国学者就提出了“共餐”之说。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便可以充分理解中国礼的起源。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B. 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C.

6、 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D. 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对现实的重视和生命的原初心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B. 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造了祭礼文化。C. “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表现了中国先3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D.

7、 中国先民们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 D, “这便可以充分理解中国礼的起源”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的理解, “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故答案选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这是

8、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 B, “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 ,而不是“逐渐形成” 。故答案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 C, “这种巧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亦非巧合” ;另外“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的是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不是“这种巧合” 。故答案选 C。【点睛】

9、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需要秋天的人4尹向东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

10、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

11、,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

12、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 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

13、得她5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

14、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B. 小说准确地描写了长命的矛盾心理、行为,他生怕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去餐馆收泔水而被

15、人看不起,但又每天走街串巷去收泔水。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 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5. 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5. 6. 【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6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

16、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 项, “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被城里人瞧不起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性格。C 项, “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D 项, “进行对比描写”错,这不是对比描写,应是陪衬手法。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

17、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文章重要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通过对他自卑性格的一种描绘,形象别致写到他作为农民的一种自卑性格特点,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但他在家里养猪种菜,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形象,它具有勤劳善良的品质,特别是他不甘为理想碌碌无为,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信念,则突出他的理想高远的性格。【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理解文章

18、标题有什么作用,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有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反应人物内心变化,在解答的时候还要考虑标题的比喻意等方面的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进行作答。 “需要秋天的人”这个标题新颖别致,这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明一个人需要理想,这个题目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揭示文章主旨表明人应该树立更高远的人生态度,不应只满足于眼前的温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 1 月 12 日 18 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近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

19、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7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 1000 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 200 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 PM2.5 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临“爆表” ,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 9 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 PM2.5 指数最高站点为 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

20、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 1 月 4 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 。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 、 “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 ,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

21、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 1 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 1 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

22、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8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1 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 1 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

23、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 1 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 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

24、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 PM2.5 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B.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9引

25、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A.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 1 月份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B.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C. 导致 1 月 4 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D.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E. 雾霾

26、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9.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答案】7. 8. 9. 【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B 项,结合文本内容“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分析, “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分析错误。C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分析错误。D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

27、析, “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分析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 题详解】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A

28、项,结合文本内容“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 1 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分析,原文是“几乎” 。C 项,原因分析不全面,原文是“河北省 1 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 。E 项,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才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要形成雾霾,单有气象条件是不够的。【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具体分

29、析,找出侧重点进行重点把握,问题在分析时候需要从雾霾形成的原因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 “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主要是气象条件、地理条件以及废气污染排放等方面。建议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如使用低碳节能的材料,加强环境整治等工作。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

30、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

31、,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11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

32、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选自魏书卢渊传 ,有删节)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B.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C.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

33、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D.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 “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C. “谥” ,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

34、质的称号。D. “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12后才能除去丧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B. 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C. 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D. 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

35、故,卢渊坚决地推辞。13.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2)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大意理解是“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

36、,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 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 ”再联系断句的一般规律,由“曰” “虽” “然” “也”等虚词, “诸君” “德声” “愿” “诣”等实词判断 A 项正确。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由“曰” “虽” “然” “也”等虚词, “诸君” “德声”“愿” “诣”

37、等实词判断 A 项正确。13【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学常识。C 项“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不正确,也有带有批判性质的谥号。【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D 项“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的表述错误,原文是“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卢渊推辞豫州刺史之位,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13 题详解】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及”译为等到, “恨”译为怨恨, “介怀”译为放在心上, “无”译为无论, “御物”译为接人待物, “和”译为信赖。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38、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 “申”“不然”等实词。【参考译文】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 。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文言文阅读答案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文言文阅读答案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高

39、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 ”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 ”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 ”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

40、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14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文言文阅读答案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出自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一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

41、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

42、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景明初年,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B.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借梦抒情。C. 诗题为“春兴” ,通过对写雨过天晴后成荫的杨柳和黄莺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15的景象。D. 诗中“

43、残花落尽见流莺” ,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使作者感受到春的美好。15.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15. 【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春意盎然”不对,由“残花落尽”可以推测,应是暮春时节;D 由“残花落尽” “吹乡梦”可以推测“春天的美好”情感分析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

44、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题中的“吹乡梦” ;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一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 “联” “片”等) ;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

45、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首联”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1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春风” “乡梦”拟人化,上句写春风吹拂

46、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形象生动地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16【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 、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 “比喻” “拟人” 。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 、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

47、、效果(怎么样)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人罗大经认为, 登高中“ _ , _ ”一联,有八层意思,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情感和艰难的处境。(2)李白蜀道难中“ _ , _ ”两句,写的是古巴蜀与秦地之间因山太高人无法翻越唯有鸟儿能过的情状。(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_ , _ 。【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

48、独登台 (3). 西当太白有鸟道 (4). 可以横绝峨眉峨眉巅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有八层意思,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情感和艰难的处境” “写的是古巴蜀与秦地之间因山太高人无法翻越唯有鸟儿能过的情状” “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峨眉” “巅” “萧”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

49、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17解、应用和赏析。第卷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方在驻守的南沙岛礁上部署有限、必要的防卫设施,是行使国际法赋予的主权国家的自保权和自卫权,这无可厚非,与军事化无关。 作为厦门地区重要的猪肉供应地,同安区的生猪养殖产业具有相当规模。但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水源问题也 络绎不绝。 读书需要在淡泊的氛围中,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含英咀华,沉思遐想,思绪跟随古色古香的书味尽情飞翔,内心就会进入一种幸福的境界。 网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假货泛滥、支付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投诉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有了电子商务法,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