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烟台二中 2019 届高三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孔仅是南阳著名的冶铁业商人,东郭咸阳是齐国的大盐商,桑弘羊出生于洛阳商人之家,且精于计算。汉武帝对此三人委以重任,任命孔仅、东郭咸阳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命桑弘羊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汉武帝引入专门人才管理国家经济部门 B商人一入市籍便不得为官的制度被废除C西汉大商人控制了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 D汉武帝并未真正执行“重农抑商”政策2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3唐代均田令规定:“所授
2、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 “诸永业(世业)田皆传子孙,不在收授之限” ,口分田身死“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 唐律疏议又云:“即应合卖者,谓永业田,家贫卖供葬。 ”据此可知( ) 均田制下存在着土地的买卖 均田制对官僚地主有利 均田制有抑制土地兼并的考虑 永业田不受官府的控制 A B C D4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大量自耕农出现 B土地兼并加剧 C有效保护非耕地 D田庄经济产生5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3、。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B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C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D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6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 ”材料反映了( )A
4、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7 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 240 多道菜, 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 40 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 200 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8 表 2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 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宜德十年(1435 年)“户
5、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宜德十一年(1436 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 正统实录 2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9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 20 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 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 A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C北宋并没
6、有出现财政危机 D宋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10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11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
7、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表 3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18501870 年 18701900 年 1870 年 1914 年 英国 3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 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 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 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13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于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 世纪下半叶, “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
8、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 ;“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 ”“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 ”。这位学者强调(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 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 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141844 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在曼切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 )A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 B中国
9、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C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5阅读(18941920 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 ,此阶段( ) 18941914 19141920 18941920 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 1444% 631% 1188% 1454% 381% 1071% 本国资本 其中: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508% 1054% 1384%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16表 5:18431850 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推动表 5 白银与制钱比
10、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3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17以下是 18611884 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 时间 总署大臣人数
11、 军机大臣人数 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 18611868 年 7 5 3 18691875 年 10 5 4 18761881 年 12 5 5 18821884 年 12 6 4 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181874 年上海宁波同乡会抵制法国人越界筑路,1883 年汉口茶商联合抵制外商茶价, 但其行动均超越不了小团体和地方性水平。1905 年上海总商会倡议“ 相戒不用美货” ,通电 35 处商埠的商会。同时,学生和社会各界民众相继在 160 多个城市成立了“抵制美货公所”等团体。抵制美货运动发展成大规模
12、民众运动。据此可知( )A传统民间组织不具有爱国性质 B抵制洋货的运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C民族资产阶级是爱国运动主体 D社会组织网络的形成推动爱国运动高涨19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 ,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20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次)数据的变化说明(
13、)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 机器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89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A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 B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C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21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B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
14、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2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231955 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
15、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2419321933 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 281 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 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4251957 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 年,又把全国分为 17 个大经济区,设
16、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 年,把 105 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 47 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261933 年 4 月 5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币、金条,停止黄金的货币流通,美联储以 2067 美元比一盎司来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黄金。1934 年 1 月 15 日,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 ,将黄金由每盎司 2067 美元提升到每盎司 35 美元。这些举措是为了( )A增加美国黄金储备,推动美元升
17、值 B推动美元贬值,对外转嫁危机C使美国成为黄金储备最高的国家 D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7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281953 一 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 35% ,英国 35%,法国 52%,联邦德国 59 %,日本 9
18、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29二战后,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 ,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 ,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 ,获得迅猛发展。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 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30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 4
19、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德国制造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那么就实现了“工业 40” 。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二、材料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20 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王江泾镇“
20、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
21、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5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8 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 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
22、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 ”泰晤士报记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报道了当时“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 从 1928 年起,苏联投资 10 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 20 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1930 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 8 亿美元,1931 年增加至12 亿美元。1932 年,有 2000 名德国工人、730 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1933 年,美国政府投资 40 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建了 18 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
23、、邮局等,先后吸引了 400 万人工作。1934 年,美国国会拨款 50 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 2300 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1935 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 ,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 1 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1936 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 2387 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其广泛报道的原因。(10) (2)根据材料,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苏、美、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
24、特色。(10 分)6高三十月检测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5 ADABD 6-10 BBBDD 11-15 CCAAD 16-20 DDDBC 21-25 BBBBD 26-30 BCB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24 分,共 40 分。31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 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 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 分)纺织业显著发展,(1 分)市镇经济繁荣,(1 分),资本主义萌芽。(1 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 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
25、市场的影响;(2 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 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 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 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2 分)32 【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2 分)原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任答 4 点 8 分) (2)苏: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2 分) 美:成立专门机构,举办公共工程,
26、扩大就业。(4 分)中: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4 分)7高三十月检测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5 ADABD 6-10 BBBDD 11-15 CCAAD 16-20 DDDBC 21-25 BBBBD 26-30 BCB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24 分,共 40 分。31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 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 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 分)纺织业显著发展,(1 分)市镇经济繁荣,(1 分),资
27、本主义萌芽。(1 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 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 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 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 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 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2 分)32 【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2 分)原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任答 4 点 8 分) (2)苏: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2 分) 美:成立专门机构,举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4 分)中: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