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18020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奉新一中 2021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小题。中秋溯源所谓“中秋” ,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所注引的唐太宗纪 。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 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

2、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 十七夜对月二诗。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 ,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 、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

3、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 ”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

4、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2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

5、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选自 2014年 9月 4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各项对“中秋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B. “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C. “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D. 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

6、自我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2. 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作者考证典籍,解析了中秋的原意,指出了现如今很多关于中秋节形成时期的谬误。B. 第段,作者举例论证,证明中秋习俗在唐代就已在百姓中广泛流传。C. 第段,承上启下,引出本文关于中秋溯源的第二个话题,即关于中秋和月亮的联系。D. 第段,综合分析了中秋节与月亮建立联系的原因,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A. 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与除夕、端午齐名

7、的重要节日。B. 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把中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C. 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D. 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 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 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

8、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

9、、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4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

10、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

11、,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 年第 4期)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乡给了

12、“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 故乡记忆里寻找 慰藉。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5增 添乐 趣的一面。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5. 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6 分)6. 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3、成后面 7-9题。材料一: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 4%,较 2014年上升了 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本,与 2014年相比增加了 0.02本,但对比 2013年的 4. 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 54. 76期和 4.91期,与 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 2 年至 2 0 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 3

14、5本、2.48 本、3.22本和 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年的 58.1上升至 64.0,提升了 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分钟,比 2014年的 33.82分钟增加了 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小时。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 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后以 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可以预

15、见的是,未来 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2014年,我国 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 2007年增加了 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6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 年 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 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 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 年人均图书阅读量

16、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 、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 ,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 - 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

17、全统计,犹太人以 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 40本、20 本和 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 个国家平均值 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 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问,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

18、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 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B. 根据材料一,2 0 1 5 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 2 0 1 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小时。7C. 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

19、场进一步发展。D. 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8. 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显示 2013至 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B. 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C.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D. 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

20、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 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9. 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6 分)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共 4小题 19 分)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21、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8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

22、“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2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B.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C.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D.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11.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是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C.“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D.“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谓上,用“足下”

24、,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以用 “足下”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B. 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C. 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9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D. 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

25、与儿女在田间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13. 把下列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

26、微小。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 ,景象开阔辽远。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 “未报圣朝” ,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 ,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 就的隐忧。D.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1015. 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表现了词

27、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的两句是_,_。(2)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精神的语句是“_,_。 ” (3)论语为政中 “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1)李路写文章思路来得很快,经常是看到题目后一挥而就,我们都很佩服他。(2)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张林便积极参加各种文学社团活动,展示出自己的文学天赋,其表现是可圈可点的。(3)市场有很多的商品质量很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商品是无良商家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的商品,所以这就会出现鱼

28、目混珠的现象。 (4 ) 春分之后,天气转好,北方地区五风十雨,农作物尽情生长。(5)在市里举办的演讲比赛中,王刚表现得十分突出,不孚众望,夺得了第一名。 (6)最近这个小区频频发生财物被盗事件,原来是某些业主粗心大意,夜不闭户造成的。A. (1)(2)(3) B. (3)(4)(6) C. (2)(3)(5) D. (2)(4)(6)1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7年 5月 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的产气。B. 来自华西医大的团队成功将

29、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走在世界前列。C. 近日,教育部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关于申请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关事项的请示和关于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论证报告,同意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D. 据赛诺数据调查显示,凭借出色的自拍效果,OPPOR9s 已经成为目前热度最高的智能11手机,稳居国内线下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孩子很可爱,像个初中生。他好奇地想知道孩子的年龄,走上前垂询:“请问你贵庚?”B. 过生日时,我收到了好朋友的礼物。打开一看,是一本小说。小说的扉页写着四个

30、字:挚友惠 存。C. 对于我们的鼎力相助,校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D. 我最近很忙,可是朋友却写了一篇文章请我雅正。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6 分)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 。不过有人警告说, 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 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21. 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5 分

31、)橘子洲 洞庭湖 易水河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_四、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一中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是艾青对大堰河母亲的呼唤,还是毛泽东中流击水的号子?或者,那是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 800字。12奉新一中 2021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参考答案1.C

3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曲解文意。对应的原文“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 ,可知也不是“唐太宗时期”所定。故选 C。2. D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D 项,无中生有。 “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于文无据。故选 D。3.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选项对应原为是“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

33、年) 、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范围划分不当。故选 A。4.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B 项“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于文无据,原文是“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5. 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2)宽容待人,懂得珍惜;(3)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6. 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 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 ,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7.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C 项,结合材料二内

34、容“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分析可知, “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表述错误。8.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A.“纸质图书阅读量呈逐年下降”错。B 项,结合材料三内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分析可知, “这充分表明了应试教育对国人阅读的影响之深之广,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表述错误。C项, “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

35、越好” 。9.(1) 制定我国的阅读法 ,美、韩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我国也应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2)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3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3)从材料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国民阅读习惯养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0. A.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上文说吕公将女儿许配给了刘邦,此事引起吕媪的不满,画线句子是吕媪质问吕公的话,大意是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画线句子中“公”指吕公, “沛令”是

36、指沛县县令, “刘季”是人名,都是名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依据这些信息可正确断句。11. D同辈相称也可以用“足下” 。12. B试题分析:B 项, “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对原文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可知,刘邦是谎称“贺钱一万” ,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吕公见了高祖的长相后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13. (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交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善” 、 “客” 、 “家”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

37、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微” “因” “敝” )参考译文:高祖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o,袄)。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那时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不久之后刘媪有了身孕,产下高祖。高祖长的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单父(shn f,善甫)人吕

38、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觐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 ,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14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

39、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

40、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 ”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 ”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14. B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41、,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 项, “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与“抒发报国无门的悲叹”理解有误;颈联“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诗人由“天涯” “一身”引出残年“多病” , “未”贡微力,表现出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 ,是很感惭愧的。这主要是抒发功业未就的慨叹。15. 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 “一身遥

42、”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16.【答案】 (1).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7.【答案】A1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含褒义。 “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赞扬。 “鱼目混珠”:指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该词语作贬义,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夜不闭户”: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4) (5) (

43、6)不合语境,所以 A项符合语境,正确。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A 项句子成分残缺。 “成为”缺少宾语“国家” 。B 项语序不当。 “首个世界上”应该为“世界上首个” 。D 项句式杂糅。 “据赛诺数据调查显示”错误。可以去掉“据”或“显示”一词。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连贯,简明。 “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垂询”: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贵庚”是问人年龄的敬词。庚,指年龄。 “鼎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感谢

44、别人。 “雅正”:规范的,典雅方正,请人指教说“请赐教” ;请人校正说“请雅正” 。B 项 C项 D项属于谦敬词用错。所以 B项正确。20【答案】 (1). (1)下一个能源霸主是什么(或“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 ) (2). (2)这种能源可不算清洁 (3). (3)应该发展核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前面说“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 ,而后面又列出一些新的能源,故此处应是问下一种能源是什么;第二处,前面是环保人士建议的“清洁能源” ,接着“有人警告说” ,根据后面警告的内容“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

45、是非常严重的” ,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前面列出的这些能源并不清洁;第三处,根据后面“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句话,可见科学家的建议是发展核能。21【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这是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把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作为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讲究平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先看例句, “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康河桥边”是地点,可以与“橘子洲头”相对;“多情游子”是偏正结构,可以与“热16血青年”相对;“作别”是动词,可以对应“指点”

46、 ;“西天云彩”是偏正结构,可以与“苍茫江山”相对。再看所给的名词, “橘子洲”可以联系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帮热血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洞庭湖”可以联系岳阳楼记 ,这篇文中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员形象;“易水河”可以联系荆轲刺秦王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豪侠之士高唱壮士悲歌的形象。22作文范文:牵动我心的声音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便开始在慢慢沙化。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的雨声。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

47、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情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声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闲暇之中

48、,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17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2952-7-2013 Water-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Part 7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7 2012《水管锅炉和辅助装置 第7部分 锅炉设备要求 德文版本EN 1295.pdf DIN EN 12952-7-2013 Water-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Part 7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7 2012《水管锅炉和辅助装置 第7部分 锅炉设备要求 德文版本EN 1295.pdf
  • DIN EN 12952-8-2002 Water-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 Part 8 Requirements for firing systems for liquid and gaseous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8 20.pdf DIN EN 12952-8-2002 Water-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 Part 8 Requirements for firing systems for liquid and gaseous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8 20.pdf
  • DIN EN 12952-9-2003 Water 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 Part 9 Requirements for firing systems for pulverized solid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9 2002.pdf DIN EN 12952-9-2003 Water tube boilers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 Part 9 Requirements for firing systems for pulverized solid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2-9 2002.pdf
  • DIN EN 12953 Bb 1-2002 Shell boilers - Part 14 Guidelin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an inspection body independent of the manufacturer German version CEN CR 12953-14 2002《壳体锅炉 第14部分 独立.pdf DIN EN 12953 Bb 1-2002 Shell boilers - Part 14 Guidelin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an inspection body independent of the manufacturer German version CEN CR 12953-14 2002《壳体锅炉 第14部分 独立.pdf
  • DIN EN 12953-1-2012 Shell boilers - Part 1 General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 2012《壳体锅炉 第1部分 总则》.pdf DIN EN 12953-1-2012 Shell boilers - Part 1 General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 2012《壳体锅炉 第1部分 总则》.pdf
  • DIN EN 12953-10-2003 Shell boilers - Part 10 Requirements for boiler feedwater and boiler water quality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0 2003《火管锅炉 第10部分 锅炉给水和水质的要求》.pdf DIN EN 12953-10-2003 Shell boilers - Part 10 Requirements for boiler feedwater and boiler water quality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0 2003《火管锅炉 第10部分 锅炉给水和水质的要求》.pdf
  • DIN EN 12953-11-2003 Shell boilers - Part 11 Acceptance tests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1 2003《火管锅炉 第11部分 验收试验》.pdf DIN EN 12953-11-2003 Shell boilers - Part 11 Acceptance tests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1 2003《火管锅炉 第11部分 验收试验》.pdf
  • DIN EN 12953-12-2004 Shell boilers - Part 12 Requirements for grate firing systems for solid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2 2003《火管锅炉 第12分 锅炉用固体燃料的层燃系统要求》.pdf DIN EN 12953-12-2004 Shell boilers - Part 12 Requirements for grate firing systems for solid fuels for the boiler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2 2003《火管锅炉 第12分 锅炉用固体燃料的层燃系统要求》.pdf
  • DIN EN 12953-13-2012 Shell boilers - Part 13 Operating instruc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3 2012《锅盖式锅炉 第13部分 使用说明 德文版本 EN 12953-13-2012》.pdf DIN EN 12953-13-2012 Shell boilers - Part 13 Operating instruc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2953-13 2012《锅盖式锅炉 第13部分 使用说明 德文版本 EN 12953-13-2012》.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