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时间:150 分钟 考试满分:150 分说明:1.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第 I 卷 阅读题(共 77 分)一、现代文阅读(32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它饱
2、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当年轻人被
3、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
4、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文明是有根的。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2 -在全球化的今天,
5、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 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1. 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B. 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C. 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D. 学习人文经典,就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2. 对“经典阅
6、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B.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C. 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D. 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B. 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
7、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C. 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D.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孤狼屠格涅夫傍晚我打完猎,独 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你是什么人呀
8、?”“我是这里的护林人。”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怎么办呢!”“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3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 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 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我叫福马,”他回答说
9、,“外号叫孤狼。”“你就是孤狼呀?”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
10、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11、。“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你要干什么?”“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
12、,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停。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他说。护林人转过身去。- 4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孤狼 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听,他走了!”他咕哝说
13、,“下回我就不饶他!”(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 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B. 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福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C. 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D. 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
14、”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E.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5. “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 分)6.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材料一6 月 22 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 1 至 6 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 83 件,目前已审结 63 件。与此同
15、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 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 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 37 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 6 万余份、书籍 5 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 1 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摘编自 2017 年 6 月 23 日“人民网-河南频道”)材料二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 5 -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 34.5%,遭到
16、同学的当众嘲笑 27.5%,被同学辱骂 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材料三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 生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上都要远高于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 56.9%,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则高达 85.0%;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吵架的发生率为 32.8%,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则为 63.4%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都差不多比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高一倍以上。(摘编自调查: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材料四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
17、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 小,都是欺凌。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摘编自人民日报)7. 下列关于校
18、园欺凌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从材料 1 相关内容看,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率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B. 校园欺凌主要有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等主要内容。C. 社交欺凌中表现突出的是对其他同学传播有损于当事人人格品行的谣言。D. 被恐吓、被起外号、被辱骂、被嘲笑等欺凌方式的发生率依次越来越高。8. 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后果严重,积极防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怎样具体防治校园欺凌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答。(4 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2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
19、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遗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20、。”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体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 6 -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节 选 自 宋 书 列 传 第 十
21、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B. 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C. 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D. 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胡藩忠义节烈,不慕仕途。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B. 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
22、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C. 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D. 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12、课文内容翻译:(10 分)(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23、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l314 题。春夕旅怀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7 -【注】崔 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13.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 项是:( )(5 分)A. 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24、,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 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D. 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14. 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表达词人
25、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深沉的思考而发出感叹的三个句“_,_,_。(2)荆轲刺秦王中慷慨赴难的两句诗句是“_,_”。(3)康桥在徐志摩的心里扎下根,再别康桥中借用対柳影的描写,表达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4)行走在雨巷,诗人想遇见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第卷 表达题(共 73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3 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读图时代,“画传”更是将图片与文字鼎足而立,甚至是有“图胜万言”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此。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集秀、幽、野、险为一体的张家界峰林洞瀑,可谓秀色可餐
26、,让人流连忘返。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秘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我市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五风十雨,昼夜温差大,需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大批受众。A. B . C. D.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8 -A.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
27、、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B. 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发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C. 顺应“互联网+”趋势,市政府本着“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建立起分级诊疗信息平台。D. “感动中国”人物蕴藏的正能量,不仅让个人信念得以提高,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完美地再现。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 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B.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 ,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C. 自上 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
28、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D. 2018 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4 分)自助式抱团养老是近年来被人们热棒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一不靠儿女,二不靠政府,退休前做出合理的养老规划,就能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彼此熟悉的老人们在一起生活,心情自然就舒畅。心情舒桶舒畅了,老人们就能健康长寿。例:退休前做出合理的养老规划,不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_四、写作(60 分)20.根据材料要求作文。(60 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
29、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可抄袭;不少于 800 字。- 9 -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答案1. D(3 分) 2. D(3 分) 3. B(3 分)4. BE(5 分)5.(5 分) 福马生活困窘,妻子也离他而去,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是一个坚强的人。福马主动带“我”到他家避雨,后来又放走可怜的偷树人,是一个心存良善的人。福马警觉机敏,责任心强,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6.(6 分) 讲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是故事的见证人,小说通过“我”串联起了相关情节,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推进情
30、节。“我”对偷树人持同情态度,愿意替偷树人赔偿损失,劝说福马放走偷树人、不要折腾偷树人等,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刻画人物。小说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福马和偷树人的外貌神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7. D(3 分)8.(4 分)政法部门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渠道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对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欺凌者以制裁或惩戒;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主体责任,确保干预防治校园欺凌、建设安全校园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9. C(3 分)10. C(3 分)11. (1)(5 分)高祖就派遣胡藩等人偷偷前往,到达之后,就攻下此城,敌军看城已被攻陷,立刻溃败逃走,回去整月守卫广固城。(2)
31、(5 分)胡藩向来善于骑射,上岸后就射击敌军,中箭倒地的敌人有十多个,敌军全都撤退,胡藩全部收缴敌人丢弃的物品返回。12.(1)(5 分)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了它的边境以后,又想要拓展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侵害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土地呢?(2)(5 分)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上白色衣服戴上白色帽子来为他送行。13. AB(5 分)- 10 -14.(6 分)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15.(1)(3 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2 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2 分)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4)(1 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6. A(3 分)17. B(3 分)18. A(3 分)19.(4 分)(1). 熟悉的老人们在一起,不一定就心情舒畅 (2). 心情舒畅,不一定就能健康长寿20.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