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8079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鄱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鄱阳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 ,来控制广袤的“面” ,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 ,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

2、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3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 ;秦灭六国, “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4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 106 万户,达 500 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5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

3、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6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 13 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 , “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 “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7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

4、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 )A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8张集馨,清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 ( )A. 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 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 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 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9 周礼中记载,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楚辞中也提到

5、“五谷六仞” 。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 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10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王家罗锦

6、匹帛铺” “孙家正店” “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 “东鸡儿巷郭厨” “郑皇后宅后宋厨” “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 )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12康熙四十五年(1705 年)直隶一些地区,有地 1040 亩者占户数的 515%,而 100 亩以上者占 177%。雍正二年(1724 年),官庄、旗地与屯田合计约 054 亿亩,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74%。乾隆时代,中国一些地区自耕农约占全区户数的一半左右。这说明,这一时期 ( )A农民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 B土地过度集中现象较为严重C政府对土地管理失

7、去控制 D农民无地可耕问题得到解决13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 ,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 “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14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15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

8、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历代封建政府的不断强制 B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C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D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16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 10793 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980 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 500 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17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

9、明儒家思想 (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18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 ;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 ;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19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

10、大一统的需要20 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 )3A宗族伦理观念 B “天人感应”学说C君主专制理论 D “大一统”思想21汉至隋唐,弹琴的儒者多是经过世族家教门风滋养、承续累世经学的贵族, “琴者,禁也”和“以琴正心”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表明 ( )A儒者通过琴理以期提高个人素养 B儒学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结合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世家大族是传承经学的主体22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

11、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23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2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 ,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

12、、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二、材料分析题(共 52 分)25(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个体家庭摆脱家族而独立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而大量涌现,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环节。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材料二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4据后汉书整理材料三 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宗室婚嫁“取门阀者配焉” ,而宋代“不限阀阅” ,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 。北宋中期以

13、后, “子孙蕃衍,皇族渐多” ,宗室不乏“贫无官”者。缺钱、贪钱, “宗室以女卖婚民间” 。宋代规定“宗室袒免婿,与三班奉职” “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婿并白身授殿直” 。三班奉职、殿直品阶相当低,官员瞧不上,商人却眼红。他们“赂宗室求婚” ,即可“苟求一官,以庇门户” ,跻身于官户行列。如商人王永年“娶宗室女得右班典殿直,兼汝州税” ,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 ,又“两受徒刑” ,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因缘得显官者甚众” 。据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8 分)(2)“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

14、。根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8 分)(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择婿观形成的原因。(9 分)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表 1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具体学科 天文学 数学 医学农学(含博物学、本草学) 地理制图学化学和炼丹术 物理学工程水利、治金等人数 56 36 62 35 33 6 12 45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

15、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玩物”被认为是“丧志” ,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

16、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 ,废除 “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 4800 文,售予一票,可领盐 200 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 ,是宋代的取盐凭证, “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 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 1165 斤,价 6 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