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8 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B 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 ,故 A 项错误;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
2、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 B 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2017大连模拟)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C 否定信仰上帝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接跟上帝交谈”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接跟上帝
3、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 C 项正确;D 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3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C 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
4、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 B 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 C 项2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 D 项错误。4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 ”这一观点( )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 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A 材料内容说明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 A 项正确;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与史实不符,故 B 项
5、错误;材料内容与禁欲和节制无关,故 C 项错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题干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做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 A 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
6、劳动获得财富” ,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617 至 18 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的提出( )A宣扬了信仰得救的原则 B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D “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 ,很明显这与信仰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 A 项错误;上帝可以通过研究而被认知,这就充分体现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显然不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故 B 项错误;自
7、然科学早在 16 世纪前期就已经形成,故 C 项错误;自然神论者的主张实则彰显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不再是高高在上和不可知的,这必然有利于人文精神与理性意识的发展,故 D 项正确。7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3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B 材料中未涉及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故 A 项错误;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与材料中“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
8、大”相符,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他们相信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不等于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没有涉及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故 C、D 两项错误。8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自然的理由”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笛卡尔的这一“方法”( )A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B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D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B 笛卡尔强调宗教神学,神学本身与科学就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自然的理由” “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 ,强调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来宣扬神学,本身就有利于理性主义
9、的扩展,故 B 项正确;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 、信仰得救理念,与材料宣扬神学的方法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宣扬神学的方法,未涉及天主教会,故 D 项错误。9(2017南阳模拟)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C 由题干信息可知其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力,其与权力分立制衡无直接关系,故
10、 A 项错误;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互通,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主权说理论的思想基础,故 C 项正确;卢梭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意志的尊重,故 D 项错误。10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 ,启蒙的基石是“进步” 。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 ”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启蒙运动的深化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B 材料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理性和感性的两面,并非卢梭质疑理性与科学,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启蒙运动不仅关注理性还关注人的情感,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两者政体的不同见解,故 C 项错
11、误;人文主义兴起于公元前 5 世纪,故 D 项错误。11(2017临沂质检)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4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在于( )A推翻专制 B人身自由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C 根据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可知 A、B 两项不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可知思想自由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启蒙的真谛在于使人们获得思想自由,故 D 项错误。12(2017洛阳统考)近代以来,西方的个
12、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B 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一个最高的阶段,应该指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故 B 项正确;宗教改革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故 C 项错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妙,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
13、17滨州模拟)(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
14、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 12 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
15、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5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15 分)【解析】 第(1)问,继承方面:据材料一概括得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发展方面:据材料一得出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 ,主张内心反省(由
16、他律变自律)。第(2)问中第一小问,经济方面:据材料一“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和材料二“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得出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社会方面:据材料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和据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得出面临严重社会危机;思想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第二小问相同之处,据材料一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材料二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进行比较。第三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从两种思想的性质和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
17、思想。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 ,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相同之处: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答出任意四点即可)不同之外: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8、要求。材料 在西方启蒙运动中存在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些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和印度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启蒙思想家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阐述和评论东方文化,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颂扬来论证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批判来阐述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观点。1618 世纪西方译介中国典籍表时间 事件1626 年 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将“五经”译成拉丁文1687 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印行中国哲学家孔子 ,书中附有大学 中庸 论语的拉丁译文1711 年 布拉格大学刊印了中国典籍六种收入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孝6经 小学的拉丁译文。此书后来被译成法文
19、,于 17841786 年间在巴黎出版1776 年后法国先后出版中国历史学艺术风俗习惯之研究 海外传教士耶稣会士通信录 中国通史 中华帝国全志 ,把法国汉学推到了一个独霸世界汉学研究之圣坛地位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从材料中概括出一条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明确写出所提信息,分析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概括出一条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如“1718 世纪初,欧洲思想家重视研究中国儒家思想” ,再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信息:1718 世纪初,欧洲思想家重视研究中国儒家思想。分析:1718 世纪的欧洲,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神学的日益腐朽,当时的欧洲已处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变革时期。为配合这种变革,当时的欧洲思想界急需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的过渡,这就需要人们能够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回归社会的理性,而古代中国不重视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首先由传教士传到欧洲的儒家思想日益受到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的重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