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74722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2018/10/6,2,知识目标 1.全面掌握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 2.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掌握常见蒙学教材,积累幼教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感悟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并与自己的职业特色相结合。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培养修身立业、为人之道的能力。 职业素养目标 1、将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与自己的职业结合起来,用其中的道理指导自己为人处世。 2、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蒙学经典,演译蒙学经典,领悟蒙学经典的内涵。,案例: 美国的学生非常的好学,他们看到中国的留学生就很高兴:“啊,你是从中国来的,我听说中国有一本书叫易经是很有名的,

2、易经讲些什么,你是中国人,你告诉我好吗?”这个留学生说:“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 “你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美在哪里?”“I am sorry,我不知道。”“你们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你们第一本书叫春秋,还有左传,还有史记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传?” “I dont know.” “离骚文学价值很高,屈原为什么还要跳河?”“I dont know.”“那么你们有一本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噢,这个我读过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留学生,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惭愧。,对于这则案例,作为传承国学经典的幼教工作者,同学们有哪些反思?,现在,整个世界兴起所谓的“中

3、国文化热”,我们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强大之外,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度放射光芒。我们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胸怀,孝悌仁爱,温良敦厚,我们就要时常诵读国学,让孩子们也诵读国学,既弘扬经典,又提高我们的修养还会让我们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何乐而不为呢?,2018/10/6,6,关于国学与国学精神1、国学国学是一国的学术。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问,国学是一国系统而专门的学问。中国国学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2、国学之魂国学之魂是国学根本精神、主导思想中国国学之魂是中华人文精神。,2018/10/6,7,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蒙学 二、蒙学教材介绍 三、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2

4、018/10/6,8,一、什么是蒙学1、 简言之就是传统的文化启蒙教育。2、辞海:“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等。3、目前学术界两种看法:广义的蒙学泛指古代的启蒙教育。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教材等。狭义的蒙学则专指启蒙教材,即蒙学文献。,2018/10/6,9,二、蒙学教材介绍(一)发展过程1、早期:中国最早的蒙学课本是史籀zhou篇,据传作者是周宣王时的太史。秦代李斯等人编写的苍颉(李斯)、爰历(赵高)、博学(胡毋敬)三篇为一本,统称苍颉篇,以识字写字为主。 苍颉篇可谓字书之祖。但因为文字古体太多,很早就失传了现存54

5、1字。无书题。 。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一名急就章,“古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急就”是很快可以学成的意思。 )和南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2018/10/6,10,2、成形:唐宋以后,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分门别类的蒙学专书。 3、形成体系:明清时期,形成了包括识字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蒙学教育体系。其教学方法分五步:识字、写字、读书、作对和习文。,2018/10/6,11,(二)蒙学教材的分类:按其教育作用,大致可分为五类:1、以识字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主。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2018/10/6,12,(1)千字

6、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是最早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其中只有一个重复的字,即“洁”字。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个7。,2018/10/6,13,(2)三字经相传为宋代学者王应鳞作。以三字为句,内容层次分明,全文356句。先说学习的意义;次叙学习的内容及次序,分别介绍名物常识、历史沿革、伦理道德;再列举前人劝学范例,等于介绍学习方法; 最后归结于学习目的:报效君王,造福民众,同时扬名声,显父母,垂范后世,很像一篇通俗的劝学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7、,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2018/10/6,15,(4)百家姓成文于北宋时,将“赵”姓放在第一位就是明证,到南宋时已相当流行,后来有不同的增补版本。原收集411个姓,后增加到504个。其中有单姓408,复姓30。排在前四位的是赵钱孙李。四字一句,隔句押韵,便于记诵。,2018/10/6,16,2、以伦理道德教育和处世哲学教育为主 主要有弟子规、朱子家训等。,2018

8、/10/6,17,(1)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李毓(yu)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指学生、晚辈;“规”指做人的规范、道德。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第一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学习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孝道精神和孝心教育。,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

9、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弟子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三字经思考:结合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孝道的内容,谈谈你对孝道的认识。,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孝顺“,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很多时候,我们的孝心就在于不违背。绝大多数的冲突,都是鸡毛蒜皮,却弄得父母不高兴,儿女也委屈。做儿女的,很容易跟父母形成的冲突是生活习惯,比如经常指责老妈说

10、,剩菜剩饭都舍不得倒,瓶瓶罐罐也都攒着,水果也买处理品,咱家不至于这样啊。两代人可能动机都是好的,但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带着历史的烙印,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的习惯铸就的。如果没有老太太攒瓶瓶罐罐那段岁月,没有老爸蹲在墙角吃面条的那种节俭,也许你就不会从那个村庄走出来,就没有今天的楼房。 包容与尊重 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是真正的敬。所以,儿女要对父母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一种快乐的日子,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孝敬。,2018/10/6,21,(2)朱子家训也称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匡山县人

11、,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朱子家训共522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作品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间一度成为蒙童必读课本之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朱子家训,2018/10/6,23,3、以历史、社会、自然常识教育为主主要有幼学

12、琼林等。,2018/10/6,24,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本书用骈体文写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2018/10/6,25,4、以传授语词知识、典故知识和声律知识为主主要有增广贤文、声律启蒙、龙文鞭影等。,2018/10/6,26,(1)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此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增补成现在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属民间创作结晶。本书内容包括: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

13、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2018/10/6,27,(2)声律启蒙清代车万育撰,是一本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到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2018/10/6,28,(3)龙文鞭影,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弛。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该书内

14、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的轶闻趣味,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2018/10/6,29,5、以优秀诗文选本陶冶初学者性情、培养其诗文读写兴趣者主要有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2018/10/6,30,(1)千家诗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实际只录有122家,按朝代分:唐65家,宋52家,

15、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考查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诗选最多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2)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3)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b】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

16、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2018/10/6,33,三、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 (一)蒙以养正 早教为贵 (二)德教为先 做人为本 (三)积极入世 实现价值 (四)刻苦勤学 铸就品格 (五)规范行为 养成品质 (六)熏渍陶染 言传身教 (七)寓教于乐 全面发展,2018/10/6,34,(一)蒙以养正 早教为贵1、胎教正本 案例1:大戴礼:“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罱(lan),胎教之谓也”。 案例2: 大戴礼:“胎教之道,书之玉版(玉石作为简牍,是谓“玉版”) ,藏之金匮(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 ),置之宗庙,以为后世鉴”

17、。 案例3: 大戴礼: “古之圣王有胎教之法,怀于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之金匮。”,2018/10/6,35,谨寝室:节制、戒绝性生活,否则对胎儿发 育及母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戒噪声:即不洁之声,包括各种噪声。应多听诗书之声,琴瑟之声,会让幼儿 有平和、优美的性情。 杜邪色:即淫邪、异常的视觉对象。包括丑恶之物、异鸟异兽、操干动戈、打架斗殴、射杀生灵等。这样幼儿才会有庄严奇伟、高尚纯正的品质。 正言行:“割(肉)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所生之子 就会成为贤明端正之人。,2018/10/6,36,2 、早教为贵案例1:孔

18、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小时候的受到的教育十分重要,就如同自己固有的天性一样,慢慢成为习惯,如同自然,丝毫看不出刻意为之的教育痕迹。) 案例2: 颜之推:“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四散跑开 ),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故“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 案例3: 贾谊:“心未滥而先渝教,则化易成也”(思想还未散滥的时候就抓紧教育,教育的效果会很好很容易收到预期的目的 ) 。故, “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2018/10/6,37,(二)德教为先 做人为本1、明人伦:明白人伦秩序,懂得长幼有别,正确对待尊长。案例1: 三字经

19、:“人之初,性本善” 善为首。“首孝悌,次见闻”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和价值标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典故强化,2018/10/6,38,2、教做人案例1:明代许相卿许云邨cun贻谋:婴儿期“毋饰金银珠宝绮绣(彩色丝织品),以导炫侈,以召戕贼(伤害、残害)”。幼儿期“及能言能行能食时,良知端倪发见,便防放逸(放纵逸乐 )。 ” 少年时期“智慧日长,须防诱溺,慎择严正童子师,检约以洒扫应对,进退仪节,勿应虚文故事” 。,2018/10/6,39,3、主张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拥有爱心。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

20、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弟子规) 4、以前贤的嘉言遗事来为孩子树立道德的榜样。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三字经),案例思考,案例一:玉玉 ,女 ,三岁,因她的妈妈上班时间比较早,所以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来幼儿园,今天我特意观察她,刚才还和妈妈有说有笑的,当她的脚刚一跨进大门,她就开始抱着妈妈的大腿哼哼着,一会让妈妈抱抱她,一会又要亲亲妈妈的脸,一会又提出要妈妈第一个接她她在不断地提出各种要求,过了将近20分钟后,她总算勉强答应妈妈去上班,当她妈妈刚刚走了一会儿,她好象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大喊:“李欣李欣”,同时

21、她也跑到门外,看看妈妈已无踪影,她跺着脚地哭喊:“李欣,你给我回来!”。在老师的一再劝慰下她才肯回到班里,老师问她:“你怎么叫妈妈的名字呢?”,她毫不顾忌地说:“我在家就总这样叫她”。,案例思考,案例二:达达 ,男, 三岁,父母因很大岁数才有了他,所以对他的教育很关注,他很聪明,喜欢用语言与周围人进行交往,有时你也会听到他跟成人说话时他会先说:“您”。在小班召开“亲子运动会”时,他和妈妈参加的是一项妈妈背着孩子赶小猪的游戏,开始他在妈妈的背上特别高兴,谁知到了一半的时候,妈妈重心不稳摔倒了,把他也摔在了地上,妈妈赶紧抱起他:“对不起,都怨妈妈,摔疼了吗?”他沉着小脸,刚才的笑容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22、:“都怨你,臭妈妈!”。,案例思考,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认识。,案例思考,现在面临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应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开始于幼儿时期,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2018/10/6,44,(三)积极入世 实现价值案例1:三字经:“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小时候的学习,是为了长大以后更好的实践。上报效君主,下恩泽百姓。可以为自己青史留名,可以让父母过得更好,

23、可以光宗耀祖,可以为后世留下可以继承的东西),2018/10/6,45,案例2: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吟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自神童汪洙zhu的神童诗,意思是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奋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2018/10/6,46,(四)刻苦勤学 铸就品格案例1:三字经:“昔仲伲,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从前孔子就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2018/10/6,47,案例2: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西汉时路温舒把

24、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2018/10/6,48,(五)规范行为 养成品质 案例1:古人认为蒙学教育只教之以事。所谓事指礼乐射御书数、孝悌忠信、侍亲敬长等日常生活规范。 案例2:朱熹在蒙学须知:“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 。,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1、威胁恐吓

25、 比如对遗尿的儿童过多的言语呵斥,会使其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入睡时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尿床,当这种努力成功地抑制住遗尿时,可能幼儿的排泄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2、引诱 教师面对说谎的孩子,经常的做法便是以各种条件引诱孩子说出真话,然后施以惩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使他们认为以后不能说真话 ,说真话老师还是会批评的,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3、向家长告 状 家长会当着教师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感,还容易造成幼儿对教师的愤恨 ,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26、4、变相体罚 教师经常统一规定进餐完毕的时间,对于进餐较慢的幼儿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餐完毕,要么教师就没收食物,要么就让幼儿去教室后排站着吃,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会影响幼儿的能量摄入,不能够保证正常活动所需要的体力 ,降低其活动积极性,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5、漠然忽视 主要针对的是幼儿 的告状行 为,大多数幼儿是为了向教师诉说心中的不满与委屈,以期 得 到合理的解决 ,这时如 果教师 采取忽视 的做法 ,会使幼 儿心 中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发 泄,郁积 在心 。 另外一种情况主要是当幼儿满心喜悦地告诉老师他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时候,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应付式回答,使孩

27、子的成功体验得不到大人的肯定,会逐步降低幼 儿 的成功感 的渴望 ,甚至有可能会降低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欲 望。,幼儿教师的不良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6、讥讽主要针对的是存在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或感统失调的幼儿, “这件事我 已讲 了许多次了,你就是听不进 去,真 是笨透 了。”我们 也常听到老师这样的冷嘲热讽。这些讥讽会严重地危害孩子的精 神健康 ,不但会 引起孩 子 内心世界 的强烈反应 ,而 且更 会激起孩子的报复心理,从而封锁了双方沟通感情的渠道。,2018/10/6,55,(六)熏渍陶染 言传身教案例1: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案例2:三字经 “窦燕山,

28、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补充资料: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市蓟县. 他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

29、,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2018/10/6,58,案例3:颜之推:“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

30、 (人在少年时代,品性还没有形成、固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臭了,),2018/10/6,59,(七)寓教于乐 全面发展王阳明主张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使儿童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久之,则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2018/10/6,60,三、蒙学教材中的人文启蒙教育内容 (一)蒙以养正 早教为贵 (二)德教为先 做人为本 (三)积极入世

31、 实现价值 (四)刻苦勤学 铸就品格 (五)规范行为 养成品质 (六)熏渍陶染 言传身教 (七)寓教于乐 全面发展,2018/10/6,61,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三字经中“马牛羊,鸡犬豕。”“豕”指() A、兔 B.猪 C、猫 2、“悬梁刺股”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 A、孙敬和苏秦 B、温舒和公孙弘 C、车胤和苏洵 3、弟子规一书中对青少年喝酒的规定正确的一句是() A、年方少、少饮酒 B、年方少、不饮酒 C、年方少、多饮酒,4、父母呼唤你时,你应该()A、及时回答B、大声回答C、小声回答 5、凡出言、()为先。A、信 B、诈 C、妄 6、百善()为先A、信 B、 孝 C、仁,7、修身、

32、齐家、治国三者中,()为做人的根本。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二、判断题 1、弟子规一书强调做人首先要讲信用,其次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 2、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并称为“三百千”。( ),3、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即眼到、口到、手到,三者缺一不可。( ) 4、弟子规告诉我们看见别人缺点或者不良的行为,要懂得反省自己有无这样的缺点。(),三、案例题幼儿园大班的张军一天上课时玩手机,被李老师发现后,叫他交出手机,但张军再三否认自己玩手机。于是李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并在强行没收手机的过程中,打了他一个耳光,恰好打在张军的左耳上,使其左耳鼓膜破裂。 请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

33、分析李老师行为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李老师打了张军一个耳光致使其左耳鼓膜破裂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属于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点小错在所难免,偶尔小调皮更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作为老师本应该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引导他们,耐心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如此粗暴地处理,显然有违现代教育理念。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而且会伤害一群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创伤可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认为,这是教师师德缺失与异化的表现。在此案例中,李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理,调查了解情况,以反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孩子知错改错,切忌不能体罚。如在个别情况下必须采用一定的惩罚手段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惩罚应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伤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