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18497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34567891011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 【解析】 “知人论世法”是后来的文论家提出来的,不是孟子。2.A 【解析】没有假设论证。王国维的话的意思是不能解读的诗歌很少,而不是人少。3.D 【解析 】逻辑混乱,正确的逻辑关系是 “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构建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4. D 【解析 】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

2、境。D 项, “并不真正懂得医道错误” ,由朱庆树的行医事迹可知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5. 照应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每点 2分,答出三点 6分) 【解析】题干问“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

3、展或转折、形成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从结构上考虑,与上文朱庆树所说的“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相照应。在内容上,这也很好地说明了朱庆树行医治病不分人品的好坏,只要是人就医治,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不分国籍,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使得朱庆树的形象更加高大,也凸显了小说“医道”的主旨。6. 救死扶伤。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不求回报。为了学医,他跟随道人进深山学医,右

4、胳膊都被老虎咬掉,花九年时间学成后,回乡行医,从不收钱,造福乡亲。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里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医者仁心、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 (每点 2分,答出三点 6分)【解析】题干问“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的主旨。概括小说的主旨要从四个角度考虑:(1)小说叙述了什么样的事件?(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重点)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庆树行医救人故事,朱庆树认为“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 , “不管到什么地

5、方,遇上什么病人” ,这些体现了他救死扶伤,不求回报品质。从主旨的表现上考虑,朱庆树的医道中还饱含了爱国情怀,医治好日本鬼子大佐,同时又把鬼子全炸死了,医者仁心、杀身成仁。小说中的“医道” ,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7.D 【解析】原文是“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并非“隔膜不能实现国产化” 。8.B 【解析】 “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一句错,材料二并没有提到两者的关联。9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国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能力,掌握核心专利。加大对动力电池研究

6、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 (每点 2分,答出三点 6分)10. D 【解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12“州”是“到”的宾语,不要断开;“以置子推之庙”中, “以”前省略“之”代前面的“作吊书” ,句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民命”是“残损”的宾语,不要断开。11.A 【解析】 A 项,五经中乐应为礼记 , 乐亡于秦火。12.B 【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7、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项,“将阎太后迁徙到离宫,禁绝皇帝朝见”是议郎陈禅给皇帝提的建议,并非孙程的行为。 13. 译文:(1)现在,阎氏家族刚刚被诛灭,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痛忧愁而生出疾病,一旦逝去,皇帝将凭什么来号令天下的人呢?(2)梁商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快乐至极。等到酒宴将散,歌唱结束,他接着吟唱了薤露这首歌曲,在座的人听了之后,都为之掩面流泪。【解析】注意直译,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1)诛:被动,被诛灭;幽:被幽禁;不虞:逝去的委婉说法;(2)亲昵:亲朋好友;阑:将散;倡:歌唱;句意2分,得分点各 1分。参考译文:周举字宣光,汝

8、南汝阳县人,是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周举身材短小,相貌丑陋,但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为当时儒者(读书人)所尊崇。所以,京城中流传着称赞他的话:“周宣光通晓五经 。 ”延光四年, (周举)被征召到司徒李郃府中做官。当时,宦官孙程等人拥立顺帝,诛杀了阎氏家族的人。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皇帝之间没有母子恩情,应该让太后移到离宫中居住,断绝朝拜参见。议论政事的大臣们都认为这样做是合适的。周举对李郃说:“从前,郑武姜设计杀害郑庄公,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母子不再相见;秦始皇怨恨他母亲行为不端,长时间不与她见面。后来,有感于颍考叔、茅焦的话,重新遵循做儿子的道义。书传上都称颂他们。现在,阎氏家族刚刚被诛灭,太后被

9、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痛忧愁而生出疾病,一旦逝去,皇帝将凭什么来号令天下的人呢?如果按照陈禅的建议去做,后世的人就会归罪于您。应该秘密地向皇帝上书,让皇帝尊奉太后,率领督促大臣们,像先前一样朝见太后,来满足上天的心意,符合众人的愿望。 ”李郃立即向皇帝上书陈述了这个道理。第二年正月,皇帝就到东宫去朝拜太后,太后从此就安定下来。周举升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被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一家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举到了并州,作了凭吊介子推的祭文放在他的庙里,说严寒的冬天离开火,残损百姓生命,这不是

10、贤人的意思,并向百姓宣传,使他们恢复熟食。于是百姓的迷惑渐渐得以消除,风俗渐渐改变。周举外调担任蜀郡太守,因事获罪被免官。大将军梁商给皇帝上书,推荐周举担任从事中郎,对他非常敬重。 (永和)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规模邀请宾客,在洛水边宴饮,周举当时称病没有去。梁商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快乐至极。等到酒宴将散,歌唱结束,他接着吟唱了薤露这首歌曲,在座的人听了之后,都为之掩面流泪。太仆张种当时也在场,等到回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举。周举感叹说:“这就是所谓的悲哀或欢乐不合时宜,歌唱不合场所。灾祸就要到来了啊!”梁商到秋天果然死去。建和三年,周举去世。朝廷认为周举清廉公允、诚实正直,正要任命他为宰相

11、,很为他感到痛惜。14.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析。C 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点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如本题 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15. 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 颔联13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 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 (每点 2分,答出三点

12、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 “小”字来写雨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又化作云雾;颈联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歌鉴赏】这首诗摹写的是清晨微雨,与诗人其他咏雨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先看首联:“小雨晨光闪”是“见” , “初来叶上闻”是“听” 。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 “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

13、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试想,大雨滂沱的话,怎见雨丝反照晨曦?同时,首联将小雨置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这仍是写雨之细,一个“折”字既显风力,更摹雨微。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麝香山一半, ”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雨上着笔。 “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 ,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这首晨雨的

14、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一个生活悲观,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从而拨动读者对大自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16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一空 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

15、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这里是说对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所以选用成语“耳熟能详” 。排除 CD两项。第二处,鹣鲽情深: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比翼双飞:侧重强调夫妻之间相伴不离。根据横线后“相处融洽” ,可知这里是强调企鹅夫妇之间感情的深厚,选用成语“鹣鲽情深” 。排除 A项。第三处,盼子心切: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根据后文“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 ,选用“盼子心切”更适合。第四空,丧子之痛:指失去孩子的痛苦。切肤之痛:亲身

16、经受的痛苦(强调“亲身经受” ) ,比喻感受深切。根据横线前“未出生便夭折” ,选用成语“丧子之痛” 。故选 B。18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题干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仔细阅读画线句子“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 “经过里” ,句式杂糅,是“经过”和“在里”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还有“创下”与“奇迹”搭配不当,可把“奇迹”改成“记录” 。故选 C。19.A 【解析】根据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排除 CD两项。此处是讲述企鹅爸爸敌不过大14自然力量,尽心尽力孵

17、蛋,但是小企鹅未出生就死去,并不是说企鹅爸爸被大自然力量彻底打垮。故选 A。 20. (1)格式:各位业主(或“称呼” )未顶格写; 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 书面语:“叫”.改为“责成”或“安排” ; “ 开” 改为“行驶” ; “澡堂子” 改为“浴池” 。 (每处 1分)【解析】此题考核应用文,注意表达格式和措辞,格式上各位业主(或“称呼” )未顶格写;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措辞注意运用书面语“叫”改为“责成”或“安排” ;“开”改为“行驶” ;“澡堂子”改为“浴池” 。21.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1 分) ,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3

18、 分) ,顾客收货后(1 分) ,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1 分) 。22.【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由一句名言和一个寓言故事组成,材料的后面给出了写作的任务和要求: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所以要仔细认真地阅读两则材料,提取写作的立意。这道作文题,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给出材料,第二部分给出任务和要求。我们先关注第一部分,两则材料,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 ,一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两则材料有同有异。第一则材料,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简单翻译即是:读书人不可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19、。我们知道高考作文引导中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大有希望的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个人前途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个人的成长成才路,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没有哪一个是简单而轻松的,前路漫漫,奋斗的力量也就由此彰显,因而士不可不弘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在信念坚定者眼中亦是幸福。“每个人生而背负着大木头前行” ,材料二的第一句紧承第一则材料继续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木头削短,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自身无法跨越的鸿沟,便被拦下,再不能继续前行。

20、背负的木头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带有象征的意味,象征什么呢?也许是前进路上的种种磨难,也许是加于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不论是什么,这些压在身上的种种,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唯有不放弃、不抛弃,奋斗不息,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这是我们对材料的理解, “担当”和“奋斗”是其关键词。除材料之外还有几行字给我们任务和要求,这很重要,却常常被学生忽略。 “你对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注意是两则材料,一定要综合到一起来思考,不可抛却任何一则。 “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 ,命题人给了我们两组示范性的相反相对的词,要求我们有所辨析,那么这个点在行文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框架中的体现,亦或是其它。总而言之,本题紧扣时代脉搏,选材典型精当,既关涉青年学子自身,也观照社会民族,大气又接地气。审题上并未为难学生,这也是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都有话说,但说好话却并不容易,对学生积累和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要求很高。这同时也提醒我们,高考作文,功夫在平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