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为单选,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按照“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等级身份,
2、贵族获得的封地及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说明分封制下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贵族土地,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等级差别,并非强调血缘关系;B 选项错误,分封制下土地国有,诸侯只有使用权;D 选项错误,由题中“其食者半” 、 “其食者三之一”及“其食者四之一”可知并非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不同等级的贵族能够获得的封地和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依据所学分封制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内容作答。2.1983 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 ,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 ”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B. 有利
3、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D.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 2 -【详解】据材料信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可知,推举的官员如果出现贪污腐败或不能胜任的情况,不仅处理该官员,还要追究推荐者的责任。因此这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及维护国家统一,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员举荐需承担连带责任,不能体现促进国家政务有序进行,故 C 选项错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在理解材料“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的信息
4、,分析可知其强调推举官员要有责任意识,分析选项内容即可得出答案。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沦是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B.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C.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D. 官员的增加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四个时期官民比例呈上升趋势。据材料可知,清康熙前期相对之前人口减少,但是官员数量不减反增,可知并非成正比,因此 A 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王朝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专制与集权使得官员数量逐渐增多,导致官员薪俸支出等行政成本增加,因此 B 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C 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
5、可知,专制政府为分化事权增加官员数量使之相互牵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 D 选项错误。【点睛】本题据表格分析可知四个时期官员数量持续增长,官民之比呈上升趋势,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会导致行政成本增加,可得出正确答案。据清朝康熙时期的数据可以排除 A选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排除 C、D 选项。4.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3 -B.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C.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D.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明
6、代不同时期内阁权力不同,说明明代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故 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掌握“票拟权” ,皇帝及司礼监掌握“批红权” ;C 选项错误,内阁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D 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点睛】本题依据材料分析可得出明朝内阁权力不定,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相关知识分析选项可得出答案5.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 人地矛
7、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答案】B【解析】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 “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A 不正确;CD 均与材料无关。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高考常考点,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等,在此基础上得出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等。6.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
8、业区)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市草”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A. 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4 -C. 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D. 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 亭等戳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市草” 、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
9、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 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 项错误。故选 C。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 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 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C.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 江南地区
10、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趋势的出现,土地并不向地主手中大量集中,这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地主阶级有了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导致人们重视商业而淡化农业,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并非明清时期江南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原因;B 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一直存在;C 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材料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A 选项并非明清时期江南地
11、区特有的经济特点,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各时期的共同特征。依据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等内容可排除 B、C 选项。- 5 -8.“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 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 奖励耕战与民休息C.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D. 崇尚贤能厉行节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派主张国家大一统解决无序的状态, “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主张集权政治。并且“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 。结合诸子百家特征分析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为儒
12、家思想,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伦理道德,不符题意,错误;B 选项“与民休息”为道家思想,道家重视对宇宙论、认识论的探讨,不符题意,错误;D 选项为墨家思想,不符题意,错误;故选择 C 选项。9.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五经通义 ) 。这说明A.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D.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可知帝王封禅活动体现了君权神授观念,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
13、、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说明了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儒学思想成为主流是在汉武帝时;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帝王宣扬君权神授观念,并未体现其治国理政思想宗教化; 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权受到制约。10.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 6 -A.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 通俗小说在社
14、会上的影响力日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需注意设问要求回答材料从侧面说明的问题。据材料“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和道光皇帝认为小说是导致出现社会问题的原因。这从侧面说明了通俗小说对社会影响力日增,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阻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代小说并未冲击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 B选项错误;C 选项内容是题意正面说明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11.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A. 社会稳定的
15、反映B. 文化繁荣的表现C. 政治制度的产物D. 自然环境的折射【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集体活动场所是雅典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制度有关,因此 C 选项正确。A、B、D 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错误。故选 C 选项。12.公元前 454 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 10 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 451 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解读的正确信息有制订该法的起因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该法的颁布与梭伦改
16、革同时进行该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制的成果A. - 7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故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是公元前六世纪初进行,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从材料“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中可以分析出,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希腊的法制成果,故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点睛】 “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 “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
17、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 项说法错误,那时女子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 。
18、C 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D 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 1787 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 8 -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A. 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
19、人格尊严B. 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C. 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D.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答案】A【解析】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苏格拉底就选择了慷慨赴死,这足以证明苏格拉底是在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即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他是在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信息,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时代还没有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
20、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5.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A. 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B. 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C. 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D. 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从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 “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宗教信仰和理性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 A 项正确,D 项- 9 -排除;B 项错误,错在“主宰”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排除。点睛:材料“在理性
21、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 “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理性思维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1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 君主立宪制 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责任内阁制 D. 1832 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他们就转而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而这一过程就是英国的 1832 年议会改革,通过议会改革,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相应
22、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答案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 年议会改革17.“他们在财富上有雄厚的实力,在政治上却毫无地位,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在国会中并无代表权,他们不得担任公职,子弟也不得入牛津及剑桥读书。 ”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 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 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 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前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较低,新型工业城市无权向议会派出代表,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引发了 1832 年英国议会
23、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进入权力中心,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权利的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B 选项错误,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与题意无关;D 选项错误,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是第- 10 -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意无关。18. 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英国议会”可得出英国议会的目的在于加强议会的权力,
24、而不是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关系,故 A 项排除;“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B 项排除;荷兰执政威廉与玛丽是夫妻关系,虽然是双王,但是无法起到防止独裁的作用,故 C项排除;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实质上是保证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 D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权力的确立19.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 筹集税款B. 干预立法C. 招募军队D
25、. 任命大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英国光荣革命爆发, 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王的权力。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如“征税权属于议会” 、 “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由此可以排除 A、 D。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故 B 亦错。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了行政权,此选项“任命大臣”包含在行政权当中。故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20.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11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
26、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内阁成员要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所以,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集体责任制21.华盛顿在 1787 年 3
27、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1787 宪法是美国 1787 年制定并于 1789 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与“1787 年 3 月”时间信息不合,也就是说联邦制还没有建立,故 A 项排除;三权分立是政府权力的的分权与制衡,与题意无关,故 B 项排除;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故 C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
28、的邦联体制,因此“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 D 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邦联制22.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 12 -当斯此举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C【解析】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 C 项正确;亚当斯此举并不是加
29、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故 A 项错误;美国总统任命内阁,并不是权限不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政党的斗争信息,故 D 项错误。23.1954 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 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A.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B.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C.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D.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答案】C【解析】以违宪为由对政府官员的政令进行否决的应该是最高法院,A 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参议院没有权利弹劾州长,州长的弹劾只能由州议会,B 错误;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可以下
30、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C 正确;总统没有权利要求州议会弹劾州长,D 不正确。24.依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答案】D- 1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
31、织形式,如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据此分析选项内容可知 D 项正确;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政府首脑宰相由皇帝任命;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这些体现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故 ABC 排除。故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5.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已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
32、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俾斯麦企图建立的是能“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议会制度。A 选项错误,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的代表组成,并非由民选产生;B 选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帝国皇帝拥有主宰议会之权,可以保持普鲁士王朝的政治统治优势;C 选项错误,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宰相只对皇帝负责;D 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作用很小,所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故选 B 选项。26.
33、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14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答案】B【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描绘了理
34、性王国的蓝图,故 B 项正确;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故 C 项错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妙,故 D 项错误。27.卢梭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然人” ,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这一主张反映了卢梭的A. “社会契约论”B. “人生而自由说”C. “人民主权说”D. “废除私有说”【答案】B【解析】“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故 B 项正确;社会契约指的是国家的形成,故 A 项错误;“人民主权”指的是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故 C 项错误;材料
35、未涉及废除私有制,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 ,由此判定答案。28.有学者研究发现,自 18 世纪初开始,法国出版的神学书籍下降,科学奇事、世俗文化和艺术书籍比重日增,各种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维持不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 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 B. 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C. 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D. 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答案】D【解析】从书籍出版的变化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不再是神学,这体现出社会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无法从材料看
36、出;B 选项错误,生产方式是经- 15 -济领域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的内容;C 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也是宣传的神学思想。29.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 ”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理性”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思想家们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
37、洲的思想家们借启蒙思想而非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是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思想家们用理性、启蒙思想而非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30.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社会契约的理念C. 革命权利的学说 D. 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 ,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
38、契约(“纽带被切断” ) ,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故选 B。A 是保留君主但权力受法律的限制,排除 A;C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 强调人权是自然而然赋予的,是不可剥夺的,排除 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相对应于 16-18 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 16-18 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 16 -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
39、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 ,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十大商帮;商业市镇大量出现,繁荣兴盛;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40、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2)影响: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采用非常手段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入带来货币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社会阶层方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方面,传统义利观发生变化,奢侈之风盛行,出现一批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盛行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以及归纳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据材料信息“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 、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 、 “中国的
4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产品商品化、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括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2)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相关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 ,且“新进初仕,不许- 17 -除授御史” 。自秦汉
42、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 20 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美】伊恩莫里斯希腊
43、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 1883 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 ,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 ,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 100 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 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 年 6 月 17 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 5 名亲信潜入华盛
44、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答案】【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表明监察官员权力大,但品秩较低。 “监察御
45、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 18 -求严格”表明监察官员选拔严格。 “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表明监察官员拥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 “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表明重视地方监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 “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2)第一小问依据从材料二中“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体现了定期投票;“雅典人投票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即公民的监督;“一种预防犯罪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第二小问从维护阶级统治角度回答
46、。(3)美国 1787 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主要通过权利的制约与平衡来实现的。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监察制度以及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设计范围广,知识面大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调动,运用的能力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33.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47、路德选集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四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
48、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19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答案】 (1)观点:君臣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或君臣是师友关系)历史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但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控制人民思想。(2)
49、观点: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 。影响: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3)态度: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伦理道德) ;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4)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解析】【详解】 (1)第一问:据材料“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间应是合作的关系。第二问: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作答。(2)据材料“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等信息结合教材宗教改革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该观点是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 。结合教材马丁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