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 4 月 8 日月考高二学年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计 60 分)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 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 B秦 C唐 D清2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
2、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在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 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中表述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
3、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 2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7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8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10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
5、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2006 年 1 月 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 (右图 ),记录“告别田赋 ”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 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1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布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13商鞅变法“
6、废井田,开阡陌”,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3 -A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B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 D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1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 )A出售 B自我消费 C向政府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1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16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夫人不耕而食,男
7、女贸功以长生。”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这两段话是矛盾的 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 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 B C D17白居易诗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忙青氛氲。机梭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藏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诗中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男女平等 B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 D.民风淳朴1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
8、通之。”并引周书中的 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19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0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 45 倍,据 13 世- 4 -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 6 世纪粟的收获
9、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21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22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 “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
10、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 孔子 B黄宗羲 C孟子 D董仲舒23.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24.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 150 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C.儒家思想已
11、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2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2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5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2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
12、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28右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有教无类A B C D29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各项对这段话的理
13、解错误的是( )。A“民贵君轻”属于史料 B“民贵君轻”属于史料解释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史料D“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属于史料 评价30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 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6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二材料题(本题包括 3 小题 31 题 13 分,32 题 183 分
14、,33 题 14 分计 40 分)31.(13 分) 材料题 试题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下图,1953 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别甲兵大定!”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 追溯到 3300 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 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 2500 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
15、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墨子请完成:(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3 分)- 7 -(2)上述材料中信息所体现出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2 分)(3)对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评价,甲乙两组进行讨论,甲组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参与此次的讨论,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8 分)32.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阅读图 1,分封制
16、对当时的周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4 分)(2)图 2 表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有何深远影响?(5 分)(3)阅读图 2 和图 3,分析西汉和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2 分)(4)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反复说明了什么?(2 分)33.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 8 -的认识,最近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在 1898 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
17、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 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
18、员、士子和民众。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 变记 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 ,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 分)(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6 分)- 9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 4 月 8 日月考高二学年历史试题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
19、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计 60 分)二材料题(本题共 3 小题 31 题 13 分 32 题 13 分 33 题 14 分计 40 分)31.(13 分)(1)(2)(3)32.(13 分)(1)- 10 -(2)(3)(4)33.(14 分)(1)(2)- 11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 4 月 8 日月考高二学年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计 60 分)15ACABC 610ABDCB 1115BBCBA 1620BABDA 2125CDCBA 2630DBCAB二材料题(本题共 3 小题 31 题 13 分,32 题 13 分,33
20、 题 14 分,计 40 分)31.(13 分)(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材料是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3 分)(2)铁制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2 分)(3)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得以发展,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2 分)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2 分)在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2 分)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 征。(2 分)(计 8 分)32.(13 分)(1)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的
21、统治。原因:经济基础变化(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联系难以持久。(4 分)(2)制度:郡县制度。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5分)(制度 1 分,影响答两点得 4 分)(3)同:郡县制;异:西汉同时实行分封制。(2 分) 【第(4)题(2 分)】(4)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一种新制度的确立不会一帆风顺。33.(14 分)答案 (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 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8 分)(看法 4 分,原因 4 分)- 12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2 分)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