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19126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月考试题高二学年语文试题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学刍议陆振岳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 。我国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 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 墨子里关于数学、物

2、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 ,讨厌陆贾称说诗 书 ,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 。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 ,抑儒而扬道。他说,

3、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 ,已是崇儒之世, 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2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上有好

4、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 ;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 ;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 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

5、的可能了。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如“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博学” “知耻” “义然后取” “孝亲” “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 “仰 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黎民不饥不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6、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 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B.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 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 寡要,劳而少功” ,导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C.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儒学在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D.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替汉高祖制定

7、朝仪后,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B.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 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 3 -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C.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D.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的阐发和丰富,成为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B.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

8、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C.“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D.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一代宗师吴昌硕(1)在摩天大厦林立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一栋园林老宅特别独特显眼。走进老宅,匾额上是沙孟海题写的“一代宗师”四个大字。这里是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所在地。吴昌硕一代宗师,桃李满门,培育出齐白石、张大千等二十四位大师级艺术家。(2)1844 年 8 月

9、 1 日,吴昌硕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户书香门第。曾祖是前清国子监生,祖父是嘉庆年间的举人。父亲也在咸丰辛亥年中了举,不过他不愿为官,唯独以耕读为乐。受父亲的影响,幼年吴昌硕求知 欲要比村里其他小孩旺盛许多,一开始跟着父亲念书,后来去邻村的一个私塾就学,每天翻山越岭,往返十多里路,风雨烈日,从不间断。(3)可惜十七岁那年,清军追着太平军,从安徽打到浙西,村里一片狼藉。连性命都难保了,哪还能读书?吴昌硕的两个兄长和弟妹都在兵荒马乱中死去,他跟着父亲一路逃难,才留得一条性命。哪知,一天又与父亲失散,只得独自一人到处流浪。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了两年,一直等找到老父亲,才一起回到家乡。可是母亲在

10、战乱中已离世。(4)在老家安顿下来后,吴昌硕便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耕作之余便投入书海。家里藏书已经不多,他便去借。有时为了借一部书,要行数十里路。借到了书,更是废寝忘- 4 -食,不但写读书笔记,有时碰到喜欢的还把整部书都抄录下来,以便往后反复研读。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必定请教他人,绝不含糊过去。(5)吴昌硕十多岁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磨刀刻印。最喜欢阅读的是 和篆刻、书法有关的书籍。二十二岁那年,在县里学官的迫促下,他勉强去应了一次考试,中了秀才,后决意不再赴考。二十九岁那年,吴昌硕与菱湖施氏成婚,婚后即独自离家去杭州、苏州、上海等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大城市寻师访友。金石书画,圈内的

11、十八般武艺他都兴趣浓厚。(6)起初吴昌硕从俞曲园学辞章和文字训诂之学,为时约两年。接着他在苏州结识了大书法家杨藐翁,向他请教书法和辞章。杨藐翁为人耿直,所作诗文也简练凝重,无论是为人还是学问都令吴昌硕敬佩不已。吴昌硕便请求杨藐翁收他为弟子。杨藐翁谦逊,回信过去婉谢,并说愿和吴昌硕换帖以弟兄相称,理由是“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白首如新” 。尽管如此,吴昌硕仍以师尊之礼相待,成名成家后时常在文章中提及“藐翁吾先师”之名。(7) “三十学诗,五十学画”是吴昌硕的自谦,其实早在而立之年,他就显现出了绘画的天赋。一开始,因为没有老师教,他就用书法的技法作画。后经朋友介绍,得以求教大画家任

12、伯年。任伯年让他作一幅画看看,吴昌硕为难了,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任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就是了。 ”于是他遵咐画了几笔。任伯年看他落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道:“你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昌硕愣住了,还以为是跟他开玩笑。任伯年却严肃地说:“你的笔墨现在就已经胜过我了啊 。”任伯年如此胸襟坦荡,吴昌硕又诚意求学,两人从此成为至交,始终保持着师友之间的友谊。同时,吴昌硕又从知名收藏家潘郑盦、吴平斋、吴大澂等人处看到不少历代文物和名人书画真迹。他便临摹欣赏,摘录考据,大大开阔了眼界,自己的技艺也随之大为长进。几十年里,吴昌硕迅速成长为“诗、书、画、印”

13、四项全能的大师级人物。(8)吴昌硕未曾想到,自己一介读书人,竟会在知天命的年纪投笔从戎。年轻时他曾在苏州结识到大收藏家吴大澂。吴大澂比吴昌硕年长九岁,是同治年间的进士,他仕途顺利,从小小编修一路做到湖南巡抚,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官员。(9)1894 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主战的光绪在其老师的鼓励下,下诏派吴大澂率领湘军出关迎战。吴大澂北上前给吴昌硕写了一封信,邀他入伍协办军中文书事宜。想当年吴昌硕拜访吴大澂的时候,吴毫不吝啬地将家藏拿出来任其赏玩。滴水之恩当泉报,况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他告别妻儿,投入吴大澂麾下。(10)甲午海战之初,清军奋力迎敌,左宝贵在平壤城牺牲,邓世昌在威海卫殉国

14、- 5 -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吴昌硕悲愤交加,在营中提笔写下:“海军未复谁雪耻?愤失海权蹈海死。精卫衔石填沧海,呜呼我国多烈士。 ”(11)吴大澂之军大败而归,光绪帝从此不待见他。四年后下一道圣旨,将吴大澂革职,永不再用。不过,跟着吴大澂的“老兵”吴昌硕不仅性命得以保全,还在征战途中饱览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选自名人传记2014 年 05 期,有删改)【相关链接】: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

15、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 (摘自“百度百科” )昌硕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人绘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 ,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他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摘自阳飏吴昌硕:金石之气 )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评价吴昌硕)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吴昌硕纪念馆”写起,闲笔不闲。以铺垫的手法,引出人物吴昌硕,同时照应标题,突出他杰出的艺术成就。B吴昌硕受其家族的影响很大,其祖父、父

16、亲都中过举人。其父亲沉醉于耕读之乐,不愿为官,他在县里学官的迫促下,勉强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C杨藐翁不愿收吴昌硕为弟子,是因为吴昌硕的诗文、书法水平已是很高了,如有了师生关系,反而会生疏,所以换帖结为兄弟。D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后,国难当头,吴昌硕义愤填膺,毅然请缨,投笔从戎,告别妻儿,奔赴战场,为国效力。这段特殊的经历促进了他的艺术发展。5、为什么吴昌硕被称为“一代宗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分)6、第(10)段中引用吴昌硕的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6 -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

17、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

18、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 ,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 ”他说, “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 “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 ”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

19、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7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 万。 ”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 “好,30 万就 30 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 “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 “30 万元。 ”

20、父亲说, “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 “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

21、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 “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 8 -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 ”老教授说, “

22、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 400 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第 16 期,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A “瓷瓶”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 “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王家两送瓷瓶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施恩图报的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去卖

23、瓷瓶埋下伏笔。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8、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4分)9、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4、古代诗文阅读(35 分)(1)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 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

24、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 9 -十策 ,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 ,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

25、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 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

26、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嫚:轻慢。羌:指西夏,即赵元昊。料简:挑选。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 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

27、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A “茂材” ,又作“茂才” ,西汉时原作“秀才” ,到东汉时因避光 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 “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 “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

28、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

29、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涧中题 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正午,中午。期(q):约会。- 11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 、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

30、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E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2)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三) 、名句名篇默写(5 分)(1)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描写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 ,_ 。(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第卷 表

31、达题五、语言文字应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 ,阿拉伯学者阿卜法拉兹的这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启发。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对藏羚羊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让盗猎分子前赴后继,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关于公司的改革方向,大家议论了好长时间,讳莫如深,最终没有结论。法布尔的昆虫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平易近人,受到很多中学生的青睐。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司空见惯了为利益不择手段,他却始终能够保持初心,淡泊名

32、利。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2 -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B.根据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的商户数量突破 2000 万家,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要支付工具。C.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昨日发布 2017 年网购母婴商品的质量抽检结果,国内八大电商平台母婴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达三成左右。D.江苏如东县四名小学生因负担不起参赛费,国际机器人大赛虽开赛在即,却与他们失之交臂。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

33、的本领,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生活是实在的,生命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A / 而是 所以 如果 就B 而 而且是 / 因为 因此C 而 而是 因此 因为 也D / 而且是 所以 如果 就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5 分)网络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一样,_。网络空间天朗气清,就会符合人民利益;_,就会危害人民的利益。 “13 条新规”出台以后

34、,网友纷纷点赞叫好,这是民众对政府部门呼应网友需求的最好反馈。透过这一反馈,我们不但看到了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崭新面貌,_。21、如图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 (5 分)- 13 -六、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但也有人担忧,传统诗词在被普及的同

35、时越来越被符号化,诗词承载的宝贵情感越来越被疏离;而对熟稔应试套路的学生而言,诗词大会堪称另一场标准化考试,而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影响创造力发展。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 -高二语文一、1、B。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并不是“而儒家招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的原因,原文并未指出儒家被道家、墨家、法家批评的原因。2.C。原文说“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 ,而不是与“王朝的兴衰”相关。3.C。 “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二、 【答案】4、A B 项, “受其家族的影 响很大”

36、错,应该是“受其父亲影响很大” C项, “吴昌硕的诗文、书法水平已是很高了”于文无据, “换帖结为兄弟”是杨藐翁的希望,认为“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 ”,但吴昌硕仍“以师尊之礼相待” D 项, “毅然请缨”不准确,请缨是“主动请求担当重任”之意,从原文看,吴昌硕是受吴大澂的邀请才投笔从戎5、吴昌硕是艺术大师们的老师,桃李满门,培育出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级艺术家吴昌硕在艺术方面有非凡成就(或形成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 ,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风采超越元明清到民国的大家们吴昌硕的艺术风行世界,受人尊崇 (每点 1 分,意思相近即可)6、抒发了吴

37、昌 硕对甲午海战战败的悲愤之情,表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诗句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富有立体感引述诗句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增添了文学韵味 (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三、 【答案】7、AC B 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D 项,老教授决定以 30 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E 项, “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8、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真假和价值心存疑虑不知道该卖多少钱 (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9

38、要点: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 400 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答出其中任意 三点即可,每点 2- 15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四、 (一) 、10、C“道遇戍卒皆遣归”中, “遇”与“遣”的行为主体相同,意义相对对立,故“卒”后断开,排除 A、D 两项 “上元张灯” “城门三夕不闭”关系紧密,可排除 B 项11、D 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12、B

39、不是“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 ,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原文: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13、后来,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浅妄” , 浅薄虚妄;“利” , 小利;是利尺 寸而丧丘山也,判断句式 )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罪” , 治罪;“边臣” , 边境大臣;“先事之备” , 事先的防备)(二)14、CE 试题分析:本题需结合全诗来分析。C 项“灵魂出窍”错误。E 项“

40、是从听觉上写”错误,这是从视觉上写的。15、评分参考: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 (1 分)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1 分) 。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2 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 (2 分)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中的“乐忧” ,可以根据具体诗句来看哪些体现了诗人的“乐” ,哪些体现了诗人的“忧” ,最后归纳总结即可。诗中“独游亭午时”是写游玩之乐;“去国魂已远”是写被贬之忧。其它写景的诗句也要从触景生情等角度分析。(三)16、 (1)渺沧海之一粟。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41、也。(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7.C 答案: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司空见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不能带宾语。18.A 答案:B.“根据”和“显示”杂糅,C.“达”和“左右”去掉其一,D.偷换主语19、 【答案】C 句前“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空白处后“真实的本领” ,根据关键词“真实的本领”可以看出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应是转折关系

42、,所以用“而”恰当;- 16 -句前“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 ,空白处后“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根据关键词“不是”可以看出此处填“而是”符合语境;句前“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后“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根据关键词“热爱” “兴趣”和“父母”可以看出此处应用表因果关系的词语“因此”更能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句前“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和“生活是实在的”两句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更符合语境;句前“生活是实在的,生命”和“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是真实的” ,所以此处用“也”更恰当;故选 C20

43、、答:示例:也需要有良好的生态_网络空间乌烟瘴气_而且看到了网络生态的美好前景21、 【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是古代诗歌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弱点强化【解析】此题表述时,可从最下层的“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开始,其次表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复习计划,最后表述最上层的那些具体内容第一阶段有四个专题,第二阶段有两项复习计划附:参考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材,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

44、:“(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 (以此)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 (这是)必胜的方法 ”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 (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 ,认为: “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 ”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 17 -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

45、,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 ”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 ”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 (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 (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他们上奏免赊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

46、,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娃疏浚汴水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有能够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有能够来, (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元祜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