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19157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牡丹一中 2016 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长期以来,文学创作被看作一种只有作家才能拥有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国大专院校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系内处于边缘化甚至不被承认的地位,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度取消写作学课程和教研室,更谈不上该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及向“创意写作学”的深度发展。“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等。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

2、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产业化发展时代,中国当代文学至此已经不再仅仅是所谓“圣手”作家的天才事业,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 20 世纪 80 年代所谓“纯文学”概念可以概括的范畴,文学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的修养基础。此外,文学经过口头时代、纸面时代的发展,其创作规约和技巧已经无比丰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无师自通的能力范围,没有相对专业的训练,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时代主流艺术形式的新变

3、化,更要求我们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使得这种写作技能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得以培养。首先,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是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需要。创意写作学在美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谁也不能否认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成就,而这个成就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过创意写作训练的“作家” ,美国战后普利策奖获奖人多数出身于创意写作训练班。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创意写作学位,许多作家甚至受聘于大学,任教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闾丘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

4、,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呼唤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我们一定要认识- 2 -到未来的国力竞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谁在文化上占据了先机,谁就能真正在“观念”上影响世界,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是由高校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缺乏这个学科引擎。2009 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确认了文化可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此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

5、生和发展提出了要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天赋,只有作家才能拥有,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出来的。B. 由于我国大专院校“不培养作家”的传统,我国当下的大学学科体系中取消了“写作学”这一学科。C. “创意写作”是指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在内的一切创造性写作。D. “创意写作”以培养作家为主,兼及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我国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的背景和原因。B. 文章从当代文学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格局

6、两个角度论述了创意写作学发展的重要性。C. 文章列举美国作家的例子论述了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D. 对于创意写作,文章先交代发展现状,接着逐层深入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创意写作学可以帮助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印等行业的从业者。B. 只有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创意写作的科学训练,一般写作者才能成为作家。C.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大的高校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作为支撑。D. 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是未来国力竞争的核心,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答案】1. C 2. D 3. B【解析】-

7、 3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 “最后梳理出它的

8、内涵”错误,文章论述思路是先交代现状,然后界定内涵,接着论述背景和原因,最后论述重要性。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B 项,原文只是论述了创意写作学对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没有说只有经过创意写作训练才能成为作家。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百元张玉清我想好了要画一张很好的画房东一家。在我的画上,小孙子和黄狗已有了一个轮廓,我画得非常用心,每一笔都是全身心投入。小孙子和黄狗不知为了

9、什么事欢呼着跑进了院子里,我歇下画笔,走出屋。我正好要观察一下黄狗眼睛的颜色。- 4 -老汉这天收工早,正坐在葡萄架下守着烟笸箩吸旱烟,黄狗讨好地围在老汉身边转,小孙子却几乎骑到了老汉的脖子上。想起又该交房租了,我转身回屋把事先叠成了小元宝的一百元钞票拿出来交给老汉,老汉接过来,未及收起,却被小孙子一把抢过去。老汉说了声:“别弄破了,这是钱,玩会儿给我。 ”就任小孙子把玩去了。我把黄狗搂过来,看它的眼睛,它温顺地与我对视,眼珠黄色,透明,近看很清澈,有一种单纯却又说不清的神情在里面,好像它也有心灵。我的内心被一种柔软的东西触动了一下,默记着它的眼神,我想我要好好画画它的眼睛。我正要回屋去接着画

10、我的画,高咏梅表姐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她又是来叫我去她家听电话。我知道准是张骏,肯定还是为那事,我烦闷地出了门,跟着高咏梅表姐往她家去。走出不远,发现黄狗也跟来了,我说:“回去,别跟着我。 ”黄狗不听,仍然跟着,贴着我的腿走。高咏梅表姐就踢了它一脚说:“你跟着干什么?回去!”我说:“别踢它。 ”高咏梅表姐说:“我家小花最怕狗了。 ”黄狗挨了踢,情绪受到打击,犹豫了一下,停住,坐下,又目送我走出十几步,转身回去了。接了电话,果然是张骏,他让我马上回城里去,说是那个要画的主顾已经把价码涨到了四十万,这么好的事打着灯笼也难找。我不想跟他废话,就没有直接拒绝,只说我现在正在画一幅非常好的画,等画完了再说

11、吧。张骏焦急地说:“等你画完了黄花菜早凉了,创意已经被另一个画商知道了,那家伙正在找画家运作呢,如果被他抢在前面那就全完了。 ”“那让他运作去好了。 ”我说。张骏说:“那怎么行!那就没咱们的份儿了,你得明白是这个创意值钱。谁抢在前边就是谁的。 ”我不管他,挂断了电话。回到房东家,已是黄昏,走近院门,忽然感觉空气有些异常,让我莫名其妙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进了院门,好像一柄巨大的铁锤猛地击在了我的胸口,一幅惨烈景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叫出了声:“啊”院门里,那棵矮桃树上,黄狗血淋淋地吊着,已被开了膛,白花花的肠子正从敞开的腹腔里挂出来,腹腔里面是残忍的空荡。一根细绳系住了黄狗的颈子,另一端拴在桃树的

12、横杈上,黄狗早没了气息,松松垮垮地悬垂着,头颅倒因绳子的拉扯而向天昂起,一双眼睛却紧紧地闭上了。- 5 -一旁,小孙子哼哼叽叽在哭:“赔我的狗,赔我的狗。 ”房东老汉和老婆儿不理他,自顾自地在忙碌。老汉持一把尖刀,将一个血污的肉团剖开来(后来我知道那是黄狗的胃),翻转,从里面找出了一个小东西。打下手的老婆儿端来了一盆水,老汉忙把那小东西放在水盆里面清洗。待到老汉伸出手来,我看清楚那是我叠的那个一百元的小元宝。老汉仔细检视,说了声:“没事儿。 ”扭头看到我在一旁,他就跟我解释说,是小孙子逗狗,把小元宝抛起来,让黄狗吞了,幸亏将狗杀得及时,这钱才没有损坏。我的心尖一阵颤动,好像嗅觉刚刚复苏,这才感

13、受到巨大的血腥污秽气息伴着恶臭正从黄狗的身上,从倒挂的白花花的肠子上,从翻转的血污的胃上,铺天盖地压过来。我的胸腔一阵翻滚,急忙紧紧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呕出来,逃也似的跑进了自己屋里。我扑倒在炕上,胃里阵阵揪痛,很想号啕大哭,但我只是用被子蒙住头从喉间发出几声压抑不住的哽咽。我不能让房东家听到我的哭声,我不能像小孙子那样,我哭黄狗名不正言不顺,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只是蒙住了头悲怆地自语:“我不该赶它回来,要是让它跟着我去接电话”但我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突兀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或是出现在你的眼前,猝不及防,而“假设”不能解决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问题。第二天,我收拾东西离开了房

14、东老汉的家,离开了那个小村庄。那幅画我卷起来带走了,但我知道我不可能完成它了,我甚至不知道我该怎样处置它。我差一点儿完成了它,只差一小处空白,但这空白永远无法补上去了。(节选自小说月报2016 年第 4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写“我”要观察黄狗的眼睛,引出了后文对黄狗眼睛的细致描写,这也与后来黄狗死时眼睛紧紧闭上的情节相照应。B. 老汉虽然杀了黄狗,但目的是取出被黄狗吞下的一百元钱,这还不能说明老汉是个凶残、见钱眼开的人。C. 作者对老汉杀狗的场景描写得很细致,其用意就在于让人警醒,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大开杀戒,要懂得生命的可贵。D. 作品最后, “我

15、”在极度的失意和伤心中离开小村庄,原因就是黄狗已经被杀掉,自己的画作再也无法完成了。5. 文中为什么要加入“我”去接电话的情节?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6 -6. 有人说,是贫穷造就了老汉杀狗的悲剧,也打碎了“我”美好的梦。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推动情节发展。 “我”把黄狗赶回去,才有后文黄狗被杀的情节。增加悲剧气氛。黄狗与我依依不舍,但却被杀掉,强化了“我”内心悲痛的情感。突出“我”追求高尚。 “我”宁愿画房东一家,也不去赚取四十万,追求高远。 6. 同意。老汉在物质生活上是贫穷的,为了一百元而不惜杀死朝夕相处的黄狗。老汉在精神上更是贫穷的,他只看到了物质的

16、价值,却忽略了生活中美好的存在。 “我”把黄狗看成是美好的梦的代表,黄狗之死也意味着梦的破碎。物质富裕,精神高贵,我们美好的梦才会永远存在。【解析】4. 试题分析:B 项, “这还不能说明”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汉是有一些凶残和对金钱过于在意的人;C 项,中对文章用意的理解不完全,血腥的场景与作者先前感受到的美好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D 项,黄狗被杀只是作者离开村庄的表面原因。5.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

17、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如同意,然后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全文的主旨的角度分析。点睛: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 185 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实际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

18、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 2010 年以来,5 年中有4 年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 1998 年。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 7 -数成大幅上升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媒体报道也随之跟进。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往年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更大的挑战。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大范围地被

19、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 ,城市内涝之困如何解?)材料二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 ,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根本办法。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净

20、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国自 2015 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 2017 年 4 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8 -已建设面积 420 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 544 亿元。全国己有 370 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三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首先,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

21、建设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绵城市是否划算?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假使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綿”恐怕也有限度。解决域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 大家依然只能“看海” 。(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 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

22、是A. 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并列举了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而产生的生态问题。B.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认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在市政管网排水系统,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没有合理性。C. 材料三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可能存在的隐患,也对现有已出现的不妥做法提出了批评。D.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 9 -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检验。9. 请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应釆取的合理做法。【答案】7. C 8. C 9. 在扩张城市规模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管网建

23、设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都要进行,标本兼治。应具备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制定政策时应全面权衡。建立可靠的治水效果评价系统。【解析】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各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功能体现是积存与渗透雨水”有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二第二段“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可见功能不仅仅是下雨时积存与渗透,还包括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A 项,材料一第三段“城市内涝的

24、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 ,材料二第一段“建设一个海绵城市 ,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 ;B 项,材料一第三段“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 ;D 项,材料一“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这三个选项的信息与文本一致。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

25、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 “两项” 。C 项,正确,现有的不妥做法是指“假使都像有些地方钱花出去了不问效果” ;D 项,正确,判断源自于“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下,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 ,既是前提,选择支中“如果那么”的表述就没有问题。A 项,材料一介绍原因并没有结合详实的数据,属移花接木。B 项,材料一的原文是“仅依靠市政管网排水已是杯水车薪” ,材料二的原文是“把排水作为主要问题,治标不治本” ,并不是说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没有合理性。属误读原文/过分解读。E 项,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有误,我国只是启动了建设试点,370 个城市也只是提出了

26、专项规划,并不是全面启动建设。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 10 -做法”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能力。材料一第三段指出“内涝”的两个原因, “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地下车库、地铁等) ,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 ,第一个原因我们没有办法

27、改变,可以从第二个入手;材料二第一段“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 ;材料三“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下” “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比如本题中,“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做法” , “综合三则材料” ,说明答案分布在三则材料中;“解决城市内涝”这是筛选信息的方向,考生应先圈出文中介绍导致“城市内涝”原因的句子,还可以圈

28、出直接提出该如何做的句子,特别要抓住如下提示性的词语,如:“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 “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借助这些句子可以找到本题的答案,最后根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

29、。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 11 -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 ”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

30、:“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 ”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B.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

31、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C.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D.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 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

32、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D. 朔,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的三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B. 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12 -C. 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D. 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

33、后受酷刑而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2)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解析】10. 试题分析: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 、 “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 、“公卿台谏” 、 “在位者” 、 “忠贤” 、 “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

34、,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 、 “罢归” “无” 、 “发露” 、 “断” ,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 、 “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 、 “公卿台谏” 、 “在位者” 、 “忠贤” 、 “廷臣”

35、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 、 “罢归” “无” 、 “发露” 、 “断” ,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11. 试题分析: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13 -12. 试题分析:,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

36、”,原文为“尊素上言” ,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 ,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 项中的“君父”为“皇帝” “皇上”的意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B 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

37、“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 ,原文为“尊素上言” ,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 ,动作对象错误。13.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贤” “不肖” “进” “退” “疾” “社稷” “初” “即” “罗织” “恨甚”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贤” “不肖”“进” “退” “疾” “社稷” “初” “即” “罗织

38、” “恨甚”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被动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 ,提拔为御史。 (黄尊素)上疏请求 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

39、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 )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 14 -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 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

40、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 , (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 ,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 (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 ”这事就这样中止了。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

41、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 。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 ”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 ,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 (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 (他就)叩谢皇恩,写诗

42、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 ,年(仅)四十三岁。 (后来到)南明福王时, (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夏曼卿作新楼,扁曰“潇湘片景”来求拙画且索诗宋 戴昺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有此一楼足”起笔平实,简约易懂,却能紧扣题目,又包举全篇。纵观全诗可知- 15 -诗人并未登临新楼,写诗作画显示了他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功力。B. 主人登上新楼能时时饱览美景,故而心满意足,万虑皆忘,悠然自得。C

43、. 红日西沉,余晖洒照在千峰之上,似乎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鲜明耀眼的薄纱。D. 登览者眼前风光无限,何须到哪里去认取潇湘?此地便是潇湘!末句呼应“潇湘片景” 。15. 诗歌是如何描绘“潇湘片景”之美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概写和具体描绘相结合。颔联概写了大自然在这里向人们辟开了一块美好的风月胜地,颈联具体描绘了四野、千峰、春色、夕阳构建的无限风光。侧面描写(正侧结合) 。以登楼者的心境、感叹展现景物的美好。反衬。 “风月地”压倒那水云弥漫、风景秀丽之地,以水云乡反衬风月地之美。拟人。 “留”写春色仿佛有情,因为这里美,故而愿意留下来不离去。【解析】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

44、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 项,首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起高楼;诗人未登楼的说法也无根据,过于绝对。15. 试题分析:此题题干问“诗歌是如何描绘“潇湘片景”之美的?” ,这是考查写景的表达技巧,写景上技巧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然后再局部分析技巧;还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然后看看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这首诗从整体上分析,颔联概写了大自然在这里向人们辟开了一块美好

45、的风月胜地,颈联具体描绘了四野、千峰、春色、夕阳构建的无限风光。这是概写和具体描绘相结合是写法。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悠然万虑忘”写登楼者的心境,这是从侧面来烘托景物的美好。 “压断水云乡” ,水云乡那水云弥漫、风景秀丽之地都被压倒了,这是以水云乡反衬风月地之美。修辞手法上:“留”写春色仿佛有情,这是拟人手法。点睛:写景上技巧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然后再局部分析技巧;还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然后看看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

46、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还要注意用词的特点,比如叠词、口语、数量词等。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16 -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_,_,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透露出国家动乱以来,自己的精神状态的一句是:“_”。【答案】 (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4). 骈死于槽枥之间 (5). 自经丧乱少睡眠【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

47、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避” 、 “邑” 、 “衹辱” 、 “骈” 、 “槽枥” ,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

48、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 、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一种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 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A. 息息相关 莫可名状 苟延残喘 B. 息息相关 莫名其妙 苟且偷生C. 休戚相关 莫名其妙 苟延残喘 D. 休戚相关 莫可名状 苟且偷生【答案】C【解

49、析】试题分析: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 17 -非常的密切;“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 “息息相关”不含。“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休戚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中性的。莫可名状: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点评:对于重要实词、虚词的考查侧重近义词的辨析,注意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切记仅凭模糊的感觉做出判断。18.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有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