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9416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课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课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标要求(2017 版)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江苏课程调整方案(2018 版)本内容为“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探究自然地理问题中的应用。”教学中要重点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运用。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分册讲述了“3S”技术,比较细致。但建议教师自编教材,把 3S 技术纳入到一个章节系统学习。知识学情:本课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GIS”和“RS”上。GPS 已是家喻户晓。学情分析班级情况:高一(1)至高一(4)班学生较为活泼,上课可采用案例方式呈现。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学生能根据现象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应当采用何种

2、技术监测、处理该现象,并给出预测方案。同时在一个个案例中,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意识。3.区域认知 学生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成果判断该区域的具体状况。学习目标4.地理实践力 学生能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自然灾害问题。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习重点 GIS、RS、GPS学习难点 3S 技术的区别与其实践诵读预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展示导入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预习与填空一、遥感(RS)1原理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2主要环节2目标物 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

3、统 专业图件、统 物 体 辐 射 和 反 射 电 磁 波 收 集 传 输 信 息 处 理 信 息 分 析计数字。3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系统组成三大部分Error!2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主要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

4、城市管理。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2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合作探究一、遥感技术的运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3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2.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环境监测土地荒漠

5、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旱灾、水灾、滑坡、病虫害、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农林病害等有利于防灾减灾3.遥感在林业和农业方面的应用部门 应用 主要原理林业清查森林资源、检测火灾和病虫害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反射光谱不同农业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4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拓展延伸 1.如何区分 GIS 与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 GIS 的一种应用产品,GIS

6、是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地图只是把 GIS 的阶段性成果做成供人们查询的产品。四、“3S”技术的相互联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5图中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检测与训练1.南京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 2014 年前,构建一个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从而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更好地为 2014 年青奥会提供交通服务。届时,

7、通过该系统可清楚显示由运动员驻地前往赛场之间的路况。根据这些提示信息,司机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线路,避开拥堵路段,确保运动员按时到达比赛场地。据此回答(1)(3)题。(1)利用智能交通系统,青奥会期间组委会可以随时掌握前往比赛场馆运送运动员的车辆的具体位置,这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2)青奥会期间该智能交通系统可为青奥会服务车辆提供的智能监控、调度服务主要有( )最佳行车路线 运行车辆的车况 提供实时路况信息 动态导航服务A BC D(3)南京的智能交通管理是未来南京城市管理 GIS 的具体表现,通过图层叠加可获取城市交通信息。青奥

8、会期间为工作人员提供的从居住小区到所工作的比赛场馆的最短行车路线图,是综合了下列_而获得的 ( )南京市交通图层 南京市居民区图层 南京市公园分布图层 南京青奥会比赛场馆分布图层A BC D2.据 2012 年 9 月 19 日央视新闻 30 分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6(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 30 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3.读“黄河入海口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

9、导致黄河入海口小岛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河流沉积作用 D河流侵蚀作用(2)能够及时获取河口岛屿面积消长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课 后 小 结由 学 生 自 主 小 结 , 建 议 同 学 们 在 此 处 画 出 本 课 知 识 框 架 图 。参考答案:检测与训练:1. (1)C (2)A (3)B解析 南京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青奥会服务车辆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实时路况信息等多种服务,但不能提供运行车辆的车况信息;青奥会工作人员到工作地7点的最短路线应是综合了南京市的城市道路布局、居民区布局、比赛场馆布局状况而得出的。2. (1)A (2)C3. (1)C (2)A解析 第(1)题,黄河入海口小岛为冲积岛,是黄河携带泥沙在河口大量淤积形成。第(2)题,结合各地理信息技术特点知,能够及时获取河口岛屿面积消长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