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19880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水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水的净化 6年6考,一、常用水的净化方法,二、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三、硬水和软水,想一想 1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在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中,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而用氯气或漂白粉等给水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2天然水经过净化后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天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考点2 水的组成 6年4考,考点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年5考,想一想 怎样区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变化”与“性质”是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如“铁生锈”和“铁能生锈”前者是变

2、化,后者是性质。表述性质往往多一些关键的字词,如“能”、“易”、“会”、“难”、“不能”等。,考点4 物质的分类 6年2考,一、纯净物与混合物,二、单质与化合物,辨一辨 1洁净的空气、软化后的硬水属于纯净物。 ( )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 3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 ( )想一想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考点5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6年3考,附:与水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梳理,【例1】2017龙东中考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爱护水

3、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玻璃棒 ; (2)可用 肥皂水 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煮沸 ;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填序号)。 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典型例题分析,类型1 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水的组成,思路点拨(1)常见净水方法:静置沉淀、加明矾、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蒸馏、杀菌消毒等。(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是:加肥皂水,浮渣多的是

4、硬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生活中煮沸、实验室中蒸馏。(4)自制的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注意事项有关净水措施的三个失分点:(1)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的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过滤得到的清澈的水仍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2)吸附可以吸附掉难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不会降低水的硬度。(3)蒸馏所得的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杂质,是软水,属于纯净物。,变式运用1.2017苏州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 C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D

5、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不是21,故选D。,2.2017乌鲁木齐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硬水和软水可用pH试纸来区分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 硬水和软水用pH试纸无法区分,要用肥皂水,A错误;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B正确;有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氢气燃烧、碳酸分解等反应,C错误;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D错误。,3.2017临沂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也

6、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2)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填序号)。 a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b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是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 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4)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 活性炭 ,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除去臭味。,(1

7、)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有利于水的再利用,节约用水;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浪费水资源,该做法不合理。(2)温度升高,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冷凝成小液滴,因塑料膜上面中央处有小石块,中间低,塑料膜上的冷凝水向中间汇集,最终滴入小容器中,故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大容器中随着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的浓度越来越大,但氯化钠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故b错误;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蒸发越快,获得淡水的速度也越快。(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活性炭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8、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例2】 2017广州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C ),类型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思路点拨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先看该性质是否为常见的物理性质,即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点、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硬度。(2)看相应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若为物理变化则相应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反之则为化学性质。注意事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变式训练4.2017北京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

9、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A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不可以用作燃料。,5.2017广州中考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B A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B利用了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是利用铜的导电性良好,属于物理性质;D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物理性质。,6.2017湘潭中考从硝酸钾、盐酸、干冰、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4)可用于金属表面

10、除锈的是 。,(1)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碳酸氢钠;(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4)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1:水的电解,典例分析 【例】2017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 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 b中产生的气体是 O2 (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

11、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分析(1)从宏观上观察: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2)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C正确。(3)水在通电时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1.2015滨州2题3分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

12、水和软水 D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C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A错误;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B错误;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C正确;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错误。,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主要考查净化水的各种操作达到的目的、硬水与 软水的检验等,穿插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其中“活性 炭的吸附作用”、“硬水的软化”是考查的热点内容。,2.2013滨州9题3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消毒;煮沸;过滤;自然沉降。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13、 A B C D,D 应该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自然沉降能除去大颗粒杂质;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物质;消毒过程能杀死水中病菌;通过加热煮沸,可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也可杀死水中病菌,因此处理水的合理顺序为。,3.2017滨州18题6分分析下图内容回答问题。,(1)左图中海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Na (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 (2)右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 H2 ,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 正 (填“正”或“负”)极。,(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

14、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1)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右图试管A中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B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3)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B错误;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

15、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4)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4.2016滨州18题4分水在地球上 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可供 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却非常少。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 其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由于 该过程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所以 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远离陆地的海岛可以利用图示的“太阳能海水淡化

16、装置”缓解淡水不足的问题。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由于该过程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所以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间隔变大;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由于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5.2014滨州21题

17、4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填字母); A汽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常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 ;,(4)自来水消毒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有如下图所示的微观过程:(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氯(或Cl) 。,(1)汽水、矿泉水、自来水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

18、是加热煮沸,实验室中是进行蒸馏;(3)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在净水器中的作用为过滤;(4)自来水的消毒过程中,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为1价、1价,发生改变。,6.2012滨州17题6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 沉降、过滤、灭菌 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 蒸馏 的方法。 (2)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实验;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试管2中

19、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AD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1)对天然水进行沉降可将大的颗粒除去,过滤将不溶性固体除去,杀菌将水中的微生物除掉;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2)水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3)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不间断地放水刷牙都是在浪费水。,关联考题2016滨州4题D3分;2013滨州15题A3分;2014滨州17题(5

20、)1分,猜押预测1.2015泰安,8题,2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民生视角下的生态观,要求全面落实“水十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 D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B 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能减少水体污染;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命题点2 水的组成,水的组成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现

21、象、实验 结论、微观实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试题 常结合实验装置图或结合微观示意图进行考查。,7.2014滨州8题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B 水是纯净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的过程,氢原子和氧原子不会变化,B正确;水蒸发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才是化学性质,D错误。,关联考题2015滨州2题D3分;2012滨州17题(2)2分;2013滨州19题(2)2分得分要领分清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和体积比的区别。,命题点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直接考查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如溶解性、吸 附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也常将性质与用途 结合在一起考查,涉及的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一氧 化碳、硫酸、氢氧化钠、金属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8.2016滨州5题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

23、改良酸性土壤 D稀硫酸能与金属反应,可用来除锈,D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A因果关系成立;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B因果关系成立;熟石灰为碱,其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因果关系成立;稀硫酸能除锈是因为它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而不是能和金属反应,D因果关系不成立。,9.2012滨州4题3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A 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

24、,A没有直接关系;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B有直接关系;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C有直接关系;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降雨,D有直接关系。,10.2015滨州17题4分现有七种物质: 硝酸钾 小苏打 熟石灰 聚乙烯 生石灰 氯化钠 碳酸钙 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 (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 ; (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 (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1)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2)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3)聚乙烯是制作

25、食品包装袋的材料;(4)熟石灰显碱性,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11.2014滨州17题7分现有七种物质:熟石灰 氢气 过氧化氢 甲烷 尿素 硝酸铵 活性炭 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可作为最清洁燃料的是 ; (2)可用作氮肥的是 ;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5)可用作冰箱吸附剂的是 ; (6)溶解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可以用作氮肥的是尿素和硝酸铵;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作冰箱吸附剂;硝酸铵溶于水时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6、。,关联考题2015滨州10题B3分;2014滨州8题D3分;2013滨州1题D3分得分要领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好利用物质的性质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结合文字叙述的形式进行考查时,要抓住“能”、“易”、“会”、“难”、“不能”等关键词。,猜押预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氧气用作气焊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 氧气用作气焊是利用其能支持燃烧,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其能与碱性废液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物理性质;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其能与水反应,

27、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命题点4 物质的分类,该命题点常结合生活中的物质(如果汁、纯净水、空气、 氧气等)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结合生活中或教材 中涉及的物质(如硫酸、烧碱、纯碱、生铁等)考查单质和 化合物及酸、碱、盐的区分;结合微观示意图,从分子的 角度判断是否为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12.2012滨州15题3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

28、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B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不一定是氧化物,A错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C错误;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NH4NO3也属于盐类,D错误。,关联考题2014滨州21题(1)1分得分要领判断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明确组成物质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物质是否含有各种成分进行判断,常考的典型混合物有空气、煤、石油、自来水、汽水等,解答此类试题时不要受“洁净”、“新鲜”、“混合”等词语影响。判断微观示意图中物质的分类时,要观察图中的每个粒子的构成是否一样,若一样则为纯净物,否则为混合物。,猜押预测3.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中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A、D中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C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单质属于纯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6059-202-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202 Dimensions and mass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202 201.pdf DIN EN 6059-202-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202 Dimensions and mass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202 201.pdf
  • DIN EN 6059-301-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1 Sun light expos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01 2017.pdf DIN EN 6059-301-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1 Sun light expos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01 2017.pdf
  • DIN EN 6059-302-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2 High temperature expos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pdf DIN EN 6059-302-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2 High temperature expos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pdf
  • DIN EN 6059-304-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4 Flammability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04 2017《航空航天系.pdf DIN EN 6059-304-2017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4 Flammability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304 2017《航空航天系.pdf
  • DIN EN 6059-308-2015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8 Rapid change of temperat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pdf DIN EN 6059-308-2015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308 Rapid change of temperatur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pdf
  • DIN EN 6059-406-2014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406 Vibration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406 2014《航空航天系列 电.pdf DIN EN 6059-406-2014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406 Vibration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406 2014《航空航天系列 电.pdf
  • DIN EN 6059-501-2011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1 Voltage proof test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501 2010.pdf DIN EN 6059-501-2011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1 Voltage proof test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59-501 2010.pdf
  • DIN EN 6059-502-2015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2 Resistance to electrical arcs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pdf DIN EN 6059-502-2015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2 Resistance to electrical arcs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60.pdf
  • DIN EN 6059-503-2012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3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rated current injected on the sleeve G.pdf DIN EN 6059-503-2012 Aerospace series - Electrical cables installation - Protection sleeves - Test methods - Part 503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rated current injected on the sleeve G.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