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20229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7 紫藤萝瀑布知识与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法” ,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重点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内容。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1诵读法。2自读点拨法。3做卡片,摘抄优美语句。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配文插图、文本资料。2 课时同学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奥秘。

2、大自然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总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生发出人生的哲理来。你有没有想过,一朵小花,会震颤一个人的心魄;一串鲜花,会撼动一个人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 ,跟着作者宗璞一起去观览生命的色彩,感受生命的悸动。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 弦上的梦 ,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1范读课文。2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朗读音频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

3、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2默读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课堂交流,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第 16 自然段)、忆花(第 79 自然段)和思花(第 1011 自然段)三部分组成。(2)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4、(3)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本文第 1 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得”在这里点出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她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又为全文埋了伏笔。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讨论并归纳:从三个方面写。(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

5、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3齐读第 810 自然段,思考:(1)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哪一种感觉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哪一种感觉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

6、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2)这里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本段主要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3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4)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现在

7、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5)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作者由此感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8、境的。4本文的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个体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5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和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这里是“加快了脚步” ,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9、。6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毁,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前面,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下面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同学们可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吗?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作者还写了自己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

10、顺序描写的。3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写花儿“一串挨着一串” “彼此推着挤着” “笑” “嚷嚷” ,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嬉闹。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 “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4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 “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4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

11、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5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失去小弟,使作者感到焦虑和悲伤,但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想到以前也零

12、落过,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2)“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密,这样盛,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6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

13、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文章的主旨。而这三部分又各有层次: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沉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照应前文;悟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绘以及对过去遭遇的回忆,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生命河流中航行。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

14、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描写花瀑,以“欢笑” “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突出花的情趣。写花穗时,更是全用拟人,显示花儿们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突出它们生命的盎然勃发。写花朵时,比喻和拟人交替使用,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另外,作者还运用了通感、对比的手法。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向人的心底”5,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把飘逸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把花香定格在眼前,让人感到亲切。而紫藤萝花十年前花朵稀落和现在的盛开如瀑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紫藤萝瀑布赏花繁花似锦 焦虑悲

15、痛忆花思绪万千 宁静喜悦悟花振奋精神 振奋这堂课我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法” ,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较容易地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五步品读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很是默契。18 一棵小桃树知识与技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重点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

16、托感情理想的写法。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朗读法、品评法。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1 课时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6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曾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 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 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

17、家,从事专业创作。1992 年创刊美文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 美文大散文月刊的主编等。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2理清课文线索。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小桃树的经历,另一条暗线即为作者的经历。1找出描写小桃树外形的语句,并概括小桃树的特点。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

18、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小桃树的外形特点:瘦弱。2小桃树受了哪些委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3理清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从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中,你又感受到这是一棵

19、怎样的小桃树?生长历程:埋在角落长得委屈花骨朵这是一棵可怜而又顽强的小桃树。4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结合作者经历,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作者当时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初次走上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与坎坷,是小桃树给了他启示。5作者仅仅是在描写小桃树吗?这种手法叫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之间是相似的,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作者的梦是执着的,步履是坚定的,恰如瘦弱而顽强的小桃

20、树。这种手法叫托物抒情。76怎样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不屈不挠,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7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勇敢面对挫折,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第一部分(1):我要为小桃树写点文章表达我的情感。第二部分(28):由眼前的小桃树想起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第三部分(913):风雨中顽强的小桃树。第四部分(14):表达对小桃树的感激、赞美之情。1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无论是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遭受风雨的叙述,还是各处的具体描写,都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文

21、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2明线暗线交织。文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 ,同时暗写作者自己的经历。3托物言志。文中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 ,作者借小桃树来写自己。一棵小桃树托 物 言 志 小 桃 树 : 埋 在 角 落 长 得 委 屈 花 骨 朵 ( 明 )( 瘦 弱 、 顽 强 )作 者 : 山 村 读 不 懂 干 一 番 事 业 ( 暗 )( 对 理 想 的 执 着 追 求 ) )通过教学一棵小桃树 ,感觉到对于难读、难教、难以理解的这样一类的课文,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贯穿文章的两条线入手,通过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顺应文章情感变化线索,如

22、由可怜到喜爱到感激,并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对小桃树有如此解不开的情结,是因为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相似,作者正是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勇气,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19 外国诗二首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8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

23、歌的思想感情。难点1 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2诗歌的象征手法。朗读法、比较阅读法。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2 课时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照在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我们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外国诗二首 ,就会告诉我们。普希金(17991837),19 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 。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 致大海 致恰达耶夫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

24、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短篇小说黑桃皇后 、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 、历史题材小说上尉的女儿等。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作品有白桦树 修墙 ,诗集山间 新罕布什尔 西去的溪流 又一片牧场等。1题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沃尔夫十五岁。未选择的路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25、2写作背景。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诗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短短的八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未选择的路1912 年弗罗斯特 38 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师生共同赏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学生集体朗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诗的感受。生 1:这首诗节奏清新明快,诗意简洁明了,劝说我们在生活失意时,要保持镇

26、静,要乐观向上,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现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生 2:这首诗简单易懂,与以前读过的诗相比,显得“平易近人” ,能消除我们读诗时紧张的心理。生 3:我觉得丑小鸭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代言人。丑小鸭在忧郁的日子里,镇静从容,乐观处事,终于迎来了“快乐的日子” 。当他成为一只白天鹅时,那过去遭遇的歧视、打击竟成了他亲切的怀恋。文学大家们对人生的认识,实乃“英雄所见略同” 。生 4:诗人似乎在劝说我们: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我似乎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看到诗人坚定的眼神、刚毅的表情。教师总结:同学们对诗的感悟能力

27、相当高,这首诗已叩响你的心扉,接下来让我们细心品味,深层探究另一首诗。师生共同赏读未选择的路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正音正字。2学生默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3学生齐读诗歌,体味诗情。4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诗的感受。生 1:这首诗好像在说在歧路口,该选择什么样的路。生 2:我的看法与前面这位同学不一致。诗歌不是在谈选择什么样的路,而是在谈“选择”本身,选择给人带来的困惑。生 3:诗人在谈自己的人生体验,他一旦做出选择,同时就意味着失去,对失去的事物,总是追怀再三。生 4: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有哲理韵味。教师总结: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多义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

28、一千个哈姆雷特。孰是孰非,留待下一步研讨。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10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面对逆境,诗人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来临。5

29、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那些痛苦的。6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有阴霾,在泥泞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时,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这首诗会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感叹?学生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倾吐成长的烦恼,并说说你读诗后的感悟。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力争创设一个亲切真诚、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7你对“欺骗”一词是如何理解的?“欺骗”是指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8(教师以记者的身份现场采访学生)“你

30、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却被世界各地人民广为传诵,依你看,原因是什么?”生 1:这首诗以说理为主,但并不是枯燥生硬的说教,更像是柔声相劝,亲切交谈,有丰富的人情味。生 2:全诗显得清新流畅,热烈而又深沉,有“率真” “清新”的艺术特质。生 3: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切、热诚、坦率。生 4:诗歌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我想,这应是诗歌长盛不衰的原因。9学生齐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

31、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11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那条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2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

32、道路有许多条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已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3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

33、,也越能磨炼人。4品味诗歌,鉴赏诗歌的美点。教师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首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生 1:平易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生 2:优美的意境最能吸引人。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如画面一般,形象地写出了选择的诱惑。生 3:浓郁的抒情、深邃的哲理相交融。诗人的经历是独特的,感受却是典型的,那淡淡的忧郁、惆怅,为全诗带来了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生 4:形象性、哲理性是诗歌成功的关键。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鲜明的艺术特征。教师顺势点拨: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为的是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

34、物。它是诗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和比喻是不同的。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说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它只是一种修辞,只在个别的词、句、语段中起作用。而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统摄全篇。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内容加以印证,深化对象征手法的理解。5学生齐读未选择的路 。6比较鉴赏,学生畅谈学诗的心得、体会。教师提示:这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学生自由发言。生 1:选择是很困难的,因为两首诗我都喜欢。我喜欢两首诗中积极达观的人格美。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

35、如何面对?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到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时,你该怎么办?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用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展露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格魅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多么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单单12选择少有人走的路,从中看出他有多么阔大的胸襟!这是多么坚强、充满挑战性的选择!生 2:世上没有两种花是完全相同的,我无法选择。两首诗手法各异,美妙绝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平实直率、直抒胸臆,似乎是促

36、膝谈心,给人如沐春风之感;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委婉含蓄,诗意醇厚,百品不厌。7教师总结:看来选择是困难的,不选择是令人遗憾的。两首诗各具特色,都值得我们反复吟诵,百般品味。8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些大师伟大人格的光辉照耀,有他们智慧的浇灌,我们人生的花朵一定会开放得更加绚烂夺目。学生齐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齐读未选择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面对现实生活要沉着镇静,向往未来要充满自信。第二节:永远要向往美好的未来,把过去变为亲切的怀恋。未选择的路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路,路上的风景很诱人,很美丽。第三节:着力描写未

37、选择的路,道出常人的普遍心理。第四节: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131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按常理说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本诗语言精练,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口吻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委婉、真挚坦诚,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2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未选择的路一诗,诗人抓住林中岔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

38、生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口,来阐发“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实假如生活欺骗态度 不 要 悲 伤 心 急须 要 镇 静 对 待 )相信快乐 将会来临 嘱咐 永 远 向 往 未 来一 切都 将 会 过 去成 为 怀 恋 )未选择的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这是两首外国诗,都富有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属劝诫诗。面对被生活所欺骗的状况,诗人摒弃了消极和失望,以积极和达观的态度处之,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会因此变成一种财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理解起来要更难一些,但同时想象的空间也要更大一些。诗人眷恋

39、曾经没有选择的路,正表明他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的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也许,选择的遗憾是永存的;因为有了遗憾,选择才更有价值。这正是“未选择的路”所要告诉我们的。因为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之后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于纠缠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忽视了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 “不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强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能开始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

40、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20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4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朗读法、品评法。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2 课时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1陈子昂(约 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杜甫(7127

41、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 ,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1介绍古体诗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言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登幽州台歌背景介绍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

42、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1初读古诗。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15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借机划出诗的节奏)赛读(男女小组)、齐读。2熟读并背诵两首诗。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

43、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忧愁。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 “后不见” ,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慨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情感。 “怆然而涕下”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作者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

44、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里集中体现。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3分析登幽州台歌的写作特色。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4背诵、默写诗歌。二、赏析望岳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起统领作用的词: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2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

45、景象。这是细望。3诗中“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钟”:聚集,宠爱、钟爱,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割”:明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明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4尾联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它鼓励人们树16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5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6归纳主旨。诗人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流露出了对

46、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背诵上节课学习的两首诗。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登幽州台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望岳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一、赏析登飞来峰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划出诗句的朗读节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了解作者、背景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 。今有辑本临

47、川先生文集 。写作背景:1050 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3品读诗歌(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句描写景物,句抒发情怀。(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山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前两句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3)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自己对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情怀。(4)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

48、看似浅近,其实用了典故。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二、赏析游山西村1作者及背景简介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17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2理解诗的意境。(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

49、待客人的情况。 “足鸡豚” ,形容菜肴很丰盛。(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村庄。这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