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四川省眉山市 2016 级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1.传说中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 “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但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下,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大禹的不少事迹都存在后人附会的现象。这表明A. 神话传说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B. 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后人附会之说C. 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D. 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答案】D【解析】【详解】神话传说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是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故排除 A 项;英雄人物的事迹虽然有后人的附会之说,但也有真实事迹,B 项说法不
2、符合实际,故排除;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虽然“禹凿龙门”的故事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表明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故选 D 项。【点睛】神话传说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它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据下图可以推知,当时A. 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 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 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 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C- 2 -【解析】【详解】题意中图片的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地区的交流多少,故排除
3、 A 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故排除 B 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 C 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故排除 D 项。3.唐代对参加科举考试的报考者出身限制非常宽松,但对道德品行却有严格要求;在官员晋升的考核指标中,道德水平是最重要的一项;监察部门也经常考察官员之“善恶”和“德行孝悌” 。这反映出当时A. 官员道德日趋败坏B. 道德教化备受重视C. 监察机构职权广泛D. 科举选拔轻视成绩【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科举考试对报考者道德品行要求严格并不能说明官员道德日趋败坏,A 项说
4、法属于主观臆断,故排除;选官考试将报考者的道德品行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说明道德教化备受重视,故选 B 项;监察部门考察官员的“善恶”和“德行孝悌”属于对官员的监察,并没有体现职权的广泛,故排除 C 项;科举考试重视道德品行,对报考者出身限制宽松,但并不能说明其轻视选拔成绩,故排除 D 项。【点睛】对“道德品行有严格要求” 、 “道德水平是最重要的一项” 、 “考察官员之善恶和德行孝悌 ”都体现了唐代对道德教化的重视。4.清代在交通要道芜湖设置户关对过往船只征税,税额按船的梁头大小和船只宽窄计算,税船不税货。户关的实征税额往往超过预定的“正额” ,如雍正四年征银 26 万两,超过定额 3万两;雍正
5、九年征银 38 万两,超过定额 6 万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流通的频繁B. 苛捐杂税的沉重C. 高产作物的推广D. 交通运输的进步【答案】A【解析】- 3 -【详解】户关税船不税货,实征税额超过预定“正额”说明当时商品流通频繁,因此导致税额增多,故选 A 项;清代设置的户关是对过往船只征税,所以税额超过预定“正额”并不能说明是苛捐杂税的沉重,故排除 B 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高产作物的推广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故排除 C、D 项。【点睛】芜湖设置的户关只对过往船只征税,所以实征税额超过预定“正额”只能说明过往船只增多,由此表明商品流通频繁。5.1874 年由江南制造局编译馆译刊的四裔
6、编年表被认为是晚清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作。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这一方法A. 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B. 融合了中西不同时间观念C. 推广了西方纪年方式D. 接受了近代世界空间知识【答案】B【解析】【详解】该书在介绍西方历史时依旧采用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因此不能说明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故排除 A 项;根据“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可知这一方法融合了中西不同时间观念,故选 B 项;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
7、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不能说明是推广西方纪年方式和接受近代世界空间知识,故排除 C、D 项。6.1921 年 2 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 ”这一论述反映了A. 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 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 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 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答案】C- 4 -【解析】【详解】1921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排除 A 项;题意只反映
8、了蔡和森对非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排斥,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故排除 B 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种思想持排斥态度,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故选 C 项;根据“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可知题意反映的并非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故排除 D 项。7.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A. 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B. 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C. 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D. 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答案
9、】A【解析】【详解】毛泽东像的畅销反映了农民对毛泽东的认可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认同,故选A 项;毛泽东像的畅销不能体现对土地改革的促进,故排除 B 项;毛泽东像的畅销是农民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不是中共的理论宣传,故排除 C 项;导致左倾路线全面实施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D 项。8.下图为创作于 1953 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 。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 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答案】B- 5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 年农民售余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不是农村市
10、场的活跃,故排除 A 项;1953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农民将余粮出售给国家有利于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体现了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故选 B 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于 1953 年以前,故排除 C 项;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故排除 D 项;【点睛】本题的关键词在于“1953 年” ,我国于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所以此时售余粮是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的表现。9.据下图可推知,这一时期我国我国城镇不同部门就业比重变化示意图(19782004)注: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包括城镇就业中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以大量从
11、事非正规就业的农业转移劳动力为主的未纳入统计部分的从业人员三部分。A. 非正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B. 传统正规部门遭遇发展瓶颈C.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D. 新兴正规部门发展速度缓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非正规部门就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1998 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但根据比重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最大,故排除 A 项;传统正规部门就业比重持续走低,但无法体现遭遇瓶颈,故排除 B 项;根据题干注释内容可知,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包括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所以非正规部门就业所占比重的提升反映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 6 -镇,故选 C 项;新兴正规部门就业比重增
12、长缓慢,而不是部门发展速度缓慢,故排除 D 项。【点睛】表格内容反映的是非正规部门、传统正规部门和新兴正规部门就业比重变化的情况,就业比重的变化与部门发展速度和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没有必然关系。10.苏格拉底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后,其好友劝他逃亡,而他却说:“假定我准备从这里逃走,雅典的法律就会来质问我:如果一个城邦已公开的法律判决没有它的威慑力,可以为私人随意取消和破坏,你以为这个城邦还能继续生存而不被推翻吗? ”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 赞赏陪审法庭的公平审判B. 对雅典城邦的高度认同C. 宣扬公民个人的道德约束D. 否认私人权利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详解】题意反映的是苏格拉底对雅典城邦
13、和城邦法律的尊重,而没有说明他认为陪审法庭是公平审判,也无法体现他的赞赏态度,故排除 A 项;根据“如果一个城邦已公开的法律判决没有它的威慑力,可以为私人随意取消和破坏,你以为这个城邦还能继续生存而不被推翻吗”可知反映了苏格拉底对雅典城邦的高度认同,故选 B 项;苏格拉底的观点是对雅典城邦法律的遵守,而不是宣扬个人道德约束和否认私人权利的合法性,故排除 C、D 项11.1808 年,美国纽约州授予汽船投资商和发明者在本州水域 30 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引起其他州报复性的仿效,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最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此作出判决, “宪法只授予国会管理州际贸易的权力” 。这一判决A.
14、 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边界B. 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C. 削弱了州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D. 修改了宪法确定的权力架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宪法只授予国会管理州际贸易的权力”可知意在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过多干预,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边界,故选 A 项;最高法院的判决是对美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进行裁决,与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无关,更不是削弱了州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故排除B、C 项;美国的三权分立架构并没有因为最高法院的这次判决而发生改变,故排除 D 项。- 7 -【点睛】美国的分权制衡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司法和立法层面上,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存在着分权制衡。 “宪法只授予国会管理州际贸易的
15、权力”即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的划分。12.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1947 年 2 月 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1947 年 7 月 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1947 年 8 月 苏联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1947 年 12 月 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供货和支付协定1948 年 2 月 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49 年 1 月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A. 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B. 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C. 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D. 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苏联与
16、东欧各国之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以及最后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内部形成了贸易合作共同体,但不能据此推断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更不能证明各国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故排除 A、B 项;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不能说明东欧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故排除 C 项;1949 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 D 项。【点睛】1947 年 6 月,美国提出了复兴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既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措施,也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1949 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后
17、来又有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加入,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8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从 17 世纪末起便在非洲从事奴隶贸易。1807 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随后在西非沿海建立了几个殖民据点。19 世纪中期,英国与非洲国家和部落签订了不平等通商条约,加紧对非洲的侵略。19 世纪末,欧洲对非洲的争夺和瓜分走向高潮。英国也加紧了对非洲侵略和扩张的步伐,力图建立“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殖民帝国。从 1890 年到 1900 年,英国对非洲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到 20 世纪初,英国在非洲夺占了 20 个殖民地和附属国,占非洲土地面积的 29%
18、。摘编自何芳川总主编非洲通史材料二 1955 年亚非会议上,新中国与非洲国家有了直接交流。此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非洲国家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台湾、人权等问题上都支持中国。50 年来,中国对非洲援建了近 900 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并免除了 31个非洲国家共计 105 亿元人民币的债务。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投资,而非洲石油、木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源源不断进口到中国。中国还为数万名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提供奖学金,并派出一万余名医疗人员赴 47 个非洲国家援助。除此之外,3000 多名中国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大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工作。摘编
19、自艾周昌、沐涛主编中非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 1720 世纪初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历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现代中非关系与近代英非关系的差异。(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非合作的意义。【答案】 (1)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英国在非洲从事奴隶贸易,建立殖民据点。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非洲带来灾难。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非洲开展不平等的通商贸易。为本国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将非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动侵略战争,和其他列强一起瓜分使英国得以在非洲建立庞大
20、的殖民帝国,巩固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也使非洲进一- 9 -非洲。 步陷入困境。(2)英国 中国交往原则 奉行英国利益至上; 奉行合作共赢;(3)意义:推动了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7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英国在非洲主要是进行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此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 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通过商业贸易对非洲进行经济侵略,和非洲国家与部落签订了不平等通商条约,将非洲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入
21、 20 世纪,随着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力图在非洲建立殖民帝国,通过发动侵略战争,英国得以在非洲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巩固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也使非洲进一步陷入困境。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概括即可。(2)根据“中国与非洲国家有了直接交流。此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非洲国家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台湾、人权等问题上都支持中国。 ”可知现代中非关系是合作共赢的,而近代的英非关系则是通过压榨掠夺非洲来维护英国利益,即英国利益至上。(3)根据“50 年来,中国对非洲援建了近 900 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并免除了 31 个非洲国家共计 105 亿元人民币的债务。20 世
22、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投资,而非洲石油、木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源源不断进口到中国”可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推动了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古代医学名著简介(部分)著作 作者简介 成就- 10 -黄帝内经假托黄帝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疾病变化和治疗法则,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和体系。神农本草经假托神农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总体药理与药物并论,反映出中药学初步形成体系。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人,被尊为“医圣” 。系统论述了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开创
23、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唐本草 苏敬等 23 人奉敕编撰。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本草学成就,现存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王维一,北宋人。 奉旨设计铸造两个铜制人体针灸模型,并著此书相辅并行。洗冤集录宋慈,南宋法医学家,长期任提典刑狱官。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人,曾任皇家太医院判。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本草知识和经验,是集大成的药物学著作,由朝廷颁行。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 2 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1:看法:中医
24、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说明: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如和阴阳五行理论结合的中医学理论,针灸等。中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如黄帝内经 诸病源候论等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体系;伤寒杂病论论述的中医“辩证施治”等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1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本草纲目等则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洗冤集录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还有许多著作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对中华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医学都受中医影响巨大。评分要
25、求:所提看法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 2:看法:中医成就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说明:中医是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虽假托黄帝、神农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古代中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如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铜人俞穴针灸图经是奉旨设计铸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中国古代不少王朝对医学十分重视,设有相关机构。如李时珍曾任皇家太医院判。评分要求:所提看法
26、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详解】表格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促进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要素和古代医学的特点。如中国古代医学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包括与阴阳五行结合的中医学理论、针灸等;如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的独立体系,即黄帝内经 诸病源候论等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体系;伤寒杂病论论述的中医“辩证施治”等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本草纲目等则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如中医的成就既是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有政府力量的支持。本
27、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引用材料准确,言之成理即可。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涂黑。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36 年 7 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规定营利所得起征点为 2000 元,报酬所得起征点为月入 30 元。条例颁布后,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1937 年 1 月,上海律师公会成立所得税暂行条例研究委员会,一面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减免,一面表示, “本公会拥护良税,素不后人” 。1937 年 1 月 1 日,营利事业及存款利息所得税全面开征。1943 年 1
28、- 12 -月,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 ,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 年 2 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根据财政部统计,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 1937 年占比 4.15%上升到 1940 年占比 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摘编自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作用。【答案】 (1)特点:以立法方式推进;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适时调整起征点和税率。(2)作用:推动了税收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战时经济发展
29、,为抗战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强化了国家意识。【解析】【详解】 (1)根据“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 ,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 年 2 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可知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进,向社会公布并讨论,逐步扩大了征税的范围,适时调整了起征点和税率。(2)根据“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 1937 年占比 4.15%上升到 1940 年占比 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政府的所得税改革推动了税收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
30、收入,为抗战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强化了国家意识。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5 年起,关东军以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1939 年关东军决定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占领哈拉哈地区作为入侵苏联的跳板,进而实现“北进计划” 。5 月,日本挑起了冲突。苏联派朱可夫元帅指挥苏蒙军队,朱可夫指挥各军兵种之间密切配合,动用集结的大规模步兵和炮兵正面作战,同时动用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包围了日军侧翼,并最终在一场歼灭战中击溃日军。战争中,苏军首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实施了空降作战,采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
31、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等。诺门罕战役双方参战兵力达 10 多万人,日本参战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对俄(苏)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他们认为在对美英开战未取得胜利时不应与苏联交手。9 月 9 日,日本提出停战要求,15 日,双方签订停战协- 13 -定。据杨大卫诺门罕战争:日本第一次惨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诺门罕战役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诺门罕战役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答案】 (1)背景:日俄(苏)在近代曾多次开战,双方在中国东北和蒙古一带存在利益纠纷。二战爆发前,日本当局为“北进” “南进”策略摇摆不定;为试探苏蒙
32、军事实力,日本挑起了战争。(2)政治意义: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迫使日本放弃“北进”侵苏政策,而选择“南进”侵美政策,将美国拖入战火。军事意义:使苏联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升了苏军士气,消除了日本对苏(俄)的心理优势;锻炼了苏军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检验了各种新装备和新战术。【解析】【详解】 (1)根据“1935 年起,关东军以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1939 年关东军决定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占领哈拉哈地区作为入侵苏联的跳板,进而实现北进计划 ”可知日本发动诺门罕战役的历史背景为日俄(苏)在中国东北和蒙古一带存在利益纠
33、纷;二战爆发前日本当局策略摇摆不定;而且为了试探苏蒙军事实力,日本挑起战争。(2)根据“本参战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对俄(苏)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他们认为在对美英开战未取得胜利时不应与苏联交手”可知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诺门罕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使日本放弃“北进”侵苏政策,而选择“南进”侵美政策,将美国拖入战火。从军事意义上来说,使苏联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升了苏军士气,消除了日本对苏(俄)的心理优势;锻炼了苏军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检验了各种新装备和新战术。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刘鸿生是近代中国具有强烈的同业合并意识并成功付诸实践的企业家。他在
34、 1927年到欧美各国游历时深感其同业联合之发达,便力图仿效,组建行业托拉斯。1930 年,在面对国际火柴托拉斯瑞典火柴公司摧毁性竞争之下,刘鸿生成功促成江浙实力最强的鸿生、中华、荧昌三家火柴公司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合并后,刘鸿生长期担任公司总经理,而同时采用董事会制度使原中华、荧昌两公司得以把握公司大政方针,解决了公司合并中的权力- 14 -分配问题。他在效仿美国“科学化管理” ,采用分科制度的同时,又逐步实现了事权统一,建立了所谓的“分科集权制” ,解决了管理难题。到 1930 年,该公司火柴产额占全国火柴产额的 26.13%。1930 年 11 月,瑞典火柴公司也被迫与其达成共同协定售
35、价和销额的妥协。摘编自江满情论刘鸿生的同业合并思想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鸿生成功实现“同业合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鸿生的“同业合并”实践。【答案】 (1)原因:民族火柴业难以应对外国公司的竞争,面临严重危机;国民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爱国群众运动与社会舆论环境的推动;刘鸿生效仿欧美同业合并的成功经验;刘鸿生自身突出的管理才能等。 (2)评价: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民族工业自身特点进行了制度创新。集中并加强了民族火柴工业的力量,挫败了国际火柴工业巨头的摧毁性竞争,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并没
36、有带领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解析】【详解】 (1)根据“到欧美各国游历时深感其同业联合之发达,便力图仿效,组建行业托拉斯” 、 “国际火柴托拉斯瑞典火柴公司摧毁性竞争” 、 “刘鸿生成功促成江浙实力最强的鸿生、中华、荧昌三家火柴公司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鸿生成功实现“同业合并”的原因主要是民族火柴难以应对外国公司的摧毁性竞争,国民政府的支持、爱国群众运动和社会舆论的推动,刘鸿生仿效欧美和他突出的管理才能等。(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刘鸿生的“同业和并”效仿欧美经验,依据中国民族工业的自身特点实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民族火柴工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在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 “同业和并”并不能实现民族工业 的独立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