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2018-2019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 30题,每小题 2分,共计 60分)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分封制的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
2、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经济大发展,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物质的富足,排除 B;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C;贵族墓葬出土的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遭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选D。2.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答案】C【解析】根据“郡尉
3、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结合所学,秦朝实行- 2 -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正确;A 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联系所学郡县制的特点分析解答。3.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A. 郡国并行制B. 察
4、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 ,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由中央组织进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有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 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 A;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品德,不符合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B;九品中正制选官依据是门第,不符合“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 ,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4
5、.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许英商任意与华人贸易,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 ”这一“条约”:A. 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B. 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D. 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清道光二十二年” “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 ,结合所学,道光年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 3 -定,故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开放中国的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A 正确;天津条约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马关条
6、约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辛丑条约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道光二十二年” “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 ,联系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5.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牙山战役,是黄海海战,是辽东战役,是威海战役。黄海战役日本舰队打败北洋水师,为“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故 B项正确,ACD 错误。6.据记载,1859 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
7、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 。这实质上反映了:A. 太平天国主要将领文化素质低B. 洪仁玕与主要将领间的矛盾尖锐C. 频繁的战争使其书籍无法推广D. 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的需求【答案】D- 4 -【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其主要将领也属于农民阶级,而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不符合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故导致了他们“不屑看”的结果,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反映的本质,不能说明“不屑看”的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 皆不屑看也 ”,联系所学资政新篇的内
8、容和影响分析解答。7.学者冯天瑜认为某一历史事件“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该历史事件指的是:A. 维新变法B. 辛亥革命C. 中共诞生D. 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 ,判断该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 B;ACD 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牢记辛亥革命的意义。8.“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
9、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材料描述的运动:A.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答案】B【解析】根据“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 “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 5 -社会运动的舞台” ,结合所学可知,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首先从北京学生运动开始,以后,工人、商人纷纷响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 与
10、“学生运动”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 “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 ,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9.中国国民党曾报告某一事件为“暴动” 。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这件事是指: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土地革命D. 红军长征【答案】A【解析】根据“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结合所学,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故
11、 A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暴动” ,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 ,结合南昌起义的特点分析解答。10.“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 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 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 10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该会战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D【解析】依据“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 6 -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
12、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 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结合所学武汉会战的作用分析解答。11.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解放战争” 。根据所学可知, “打出去”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配合陕北、山东战
13、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B正确。A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南昌起义,排除;C 是三大战役;D 是渡江战役。12.1948年 12月 5日召开了由各纵队司令参加的总前委会议,下达总攻黄维兵团命令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在双堆集消灭他的土木系十八军,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红宝石!”材料反映的是:A. 辽沈战役B. 平津战役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1948 年 11月辽沈战役结束,故 A项错误;平津战役在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展开,而双堆集在安徽淮北,故 B项错误;根据“邓小平” “黄维兵团” “双堆集”
14、 “十八军”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役,故 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 1949年 4月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8 年 12月” “邓小平” “黄维兵团” “双堆集” “十八军” ,- 7 -联系所学淮海战役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分析解答。13.“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四大特征是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统一战线” ,结合所学可知,1954 年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代
15、行全国人代会的职权结束,成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B 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统一战线” ,排除 A;CD 不符合“统一战线” ,排除。14.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 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呈现出渐进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
16、据题干中“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信息可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故正确;根据题干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 280多万人,- 8 -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的信息可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故正确;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渐进性特点,故错误。故选组合,故排除 BCD,选 A。15.新中国某部法律中提到:“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该法律应该是:A. 临时约法B. 共同纲领C. 1954年宪法D. 1982年宪
17、法【答案】D【解析】1982年宪法修改之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D 正确;A 是辛亥革命时期;B 是新中国建立之前;C是 1954年。16.“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在此次外交活动中,我国: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A;195
18、4 年日内瓦会议是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B;由材料“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结合所学,该会议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密切相关,故选 C;1972 年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D。17.下图是某高二学生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的封面照。结合封面照推断,书名最有可能是:- 9 -A. 中美关系史B. 战后中日关系史C.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D.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时间 1971和“乔的笑” ,
19、结合所学,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发出开心大笑,故 C正确;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ABD 与 1971年“乔的笑”无关,排除。18.1988年 12月 6日,第 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 1990年至 2017年 7月,中国先后参加 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 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A. 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
20、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自 1990年至 2017年 7月,中国先后参加 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 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 C;材料无法体现“反霸维和” “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排除 AB;D 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 -19.某区域性合作组织的章程有如下表述: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组织精神;坚持安全合
21、作与经济合作并重,安全先行。该组织是:A. 上海合作组织B. 欧洲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组织精神,因此本题选择 A选项。B 选项欧盟的精神中不会包含“多样文明” ;C 选项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D选项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精神都与此无关。20.1987年 11月 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 “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A. 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 直接通邮、通商、通航C. 达成“一个中国”共识D. 实现
22、了 30年来的真正停火【答案】A【解析】根据“1987 年 11月 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 ,结合所学可知,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A 正确;2008 年直接通邮、通商、通航,1992 年达成“一个中国”共识,1979 年实现了 30年来的真正停火,BC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1.“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 ”这种变化始于:A. 梭伦B.
23、 克利斯提尼C. 伯利克里- 11 -D. 苏格拉底【答案】B【解析】根据“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 ,结合所学,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血缘部落,设立地域部落,打击了士族贵族势力,B 正确;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没有涉及“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 ,排除 A;伯利克里不符合“始于” ,排除 C;苏格拉底是哲学家,没有涉及“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 ,排除 D。22.罗马诗人维吉尔指出:希腊人也许是更优秀的雕塑家、雄辩家和思想家,但唯有罗马人才懂得如何统治一个帝国。维吉尔此言论基于:A. 罗马有更完备民主制度B. 罗马法
24、的适时调整C. 雅典民主制不利于扩张D. 希腊人尚浮华不务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是靠不断的适时调整罗马法来统治帝国的,即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是对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3.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A. 通过权利法案B. 责任内阁制形成
25、C. 君主“统而不治”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 12 -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形式确立起来,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作者认为这是英国现代化的开始,故 A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后,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 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排除;1832 年英国议会的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 D错误。 24.美国联邦党
26、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他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 ”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A. 三权分立制B. 民主共和制C. 责任内阁制D. 联邦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 ”反映独立之初的美国各州相对独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威,美国实行联邦制,故选 D。三权分立制反映的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 A;民主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 ,与材料无关,排除;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 C。2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评述。其中对某国的评
27、述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下列对该国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国家元首可以完整行使立法权B. 政府首脑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C. 拥有代议制机关,但权力受限制D. 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传统浓厚【答案】C【解析】“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应该指的是德国的政体,据此可知 C符合德国,故选 C;A 是君主专制国家的特征,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B 是美国的特征,故排除;D 是英国政体的特征,故排除。26.“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材料认- 13 -为巴黎公社:A. 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B. 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
28、制度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1871 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一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故选 D;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结合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27.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是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作的报
29、告。该报告提出俄国应立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主张和平夺取政权。据此判断该报告出现时间应是A. 1917年 2月B. 1917年 4月C. 1917年 11月D. 1918年 4月【答案】B【解析】【详解】1917 年 4月,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又称四月提纲 )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排除 ACD,选 B。28.有学者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 20世纪 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
30、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 ”这里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A. 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B. 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 14 -C. 冲击了华沙条约组织D. 不利于欧洲走向联合【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20 世纪 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 ,结合所学,1947 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同时,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故选 B;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华沙条约组织是军事政治集团,与“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无关,排除 AC;马歇尔计划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但这不是主要作用,排除 D。29
31、.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是:A. 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B. 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C. 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D.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答案】A【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中“Cold War”意味冷战格局下,左右两边处于对峙情况,根据“H、Z”“BOMB“可知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是美苏两国,译文提示双方都不会使用核武器,反映了美苏在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A 正确;B 不符合史实,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排除 D。点睛:冷战阴影下,虽然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 ,但美苏双方实力均衡,都不
32、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0.2017年 12月 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 15 -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 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A.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在这次会议中都投了支持
33、票,这种局势是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体现,也表现出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 C选项。A 选项错误,与材料叙述的情况相悖;B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这一内容和特点;D 选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表现的不是巴以冲突,而是会议过程的内容。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 5题,每题 2分,共 10分)3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答案】正确【解析】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
34、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故答案为:正确。3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直至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答案】正确【解析】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故本题正确,选择 A。33.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结束了政治- 16 -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答案】错误【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故本题答案为:错误。34.到 1832年,英国大约有 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
35、工业城市得到 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 1832年,英国大约有 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因此这种说法正确。35.1967年欧共体成立,西欧开始走上了联合的道路。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标志着西欧开始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故答案为:错误。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 2题,每题。 )36.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
36、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
37、致溢,小者荒淫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四 若元(元朝) ,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
38、制度?有什么意义?(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答案】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4)状况: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趋势: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解析】(1)原因:由材料一中的“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才
39、实行的分封制,故原因是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 18 -(2)制度:由材料二中的“皆为郡县”和“置诸侯不便”可知实行的是郡县制。作用: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也有利于巩固统一。(3)原因:由材料三中的“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可知原因是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由“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荒淫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可得出最终导致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4)状况:由材料四中的“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
40、西北则过之” 、 “有难以里数限者”等信息可知是疆域辽阔。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更好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趋势:题目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由材料中所涉及的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和行省制等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37.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 。 “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6 年 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
41、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张建华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到 20世纪 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完成下列
42、要求:- 19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4)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答案】 (1)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 。(2)影响:造成欧洲的分裂;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3)影响: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4)应对:深化改革开放
43、,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积极发挥大国作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解析】(1)原因:“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一个是因为苏联足够强大,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双方无法建立起合作关系,苏联必然成为美国的对手。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领域实行“马歇尔计划” ,在军事领域建立“北约” 。(2)从“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淡化了法德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欧洲一体化。此外,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同样造成了欧洲的分裂。(3)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
44、来的确定性”得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从“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应对冷战采取的是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在国际事务积极发挥大国作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由此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 1题,10 分) 。38.一百七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为探索人类理想社会,曾提出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
45、么?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0 -(2)中国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推动世界政治进步有何积极意义?(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在此背景下,20 世纪 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是什么?(4)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和文明进步。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当代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请你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答案】 (1)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事件:十月革命。(2)
46、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显著特征:美苏长期冷战对抗。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要论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4)趋势: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建议: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解析】(1)标志:根据所学,1848 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事件: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2)意义:根据所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回答即可。(3)显著特征: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是美苏长期冷战对抗。基本准则:1953 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4)趋势: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和文明进步,顺应了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议:根据所学,可从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21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