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 2018 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 I 卷(48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一、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 ,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 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2、分封制瓦解。材料中齐国诸侯没有按照周天子崇尚的服饰颜色进行穿戴,说明春秋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故 C 正确;A 中丧失殆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中走向统一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D 项“彻底”说法错误。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门第社会违背历史潮流B. 察举制打破了官僚政治体系C. 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D. 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要追溯到汉代的察举
3、制,但其主要是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举荐依据,这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从这个角度讲- 2 -肯定了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 正确;A 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排除;察举制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选官依据,品行取代血缘世袭,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B 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好坏比较,无法得出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的结论,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联系所学察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
4、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这种官制的设置导致A. 宗法制度强化B. 宰相总揽庶政C. 君主专制加强D. 外戚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这与题干描述不符,A 错误;题干说的是架空和取代重臣,不是加强宰相权力,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皇帝为了加强专制权力,往往启用身边的品级较低的亲信,架空位高权重的政府大臣,诸如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的出现,都符合这一规律,故选 C;D 架空和取代重臣不一定
5、必须是利用宦官和外戚,D 错误。4.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六部取代九卿,说明了A. 行政效率的提高B. 贵族政治的衰退C. 中央集权的强化D. 皇权专制的弱化【答案】B【解析】- 3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 ,具有贵族政治的特点,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体现贵族政治的衰落,故 B 正确;六部取代九卿无法体现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 A;六部和九卿都是中央官制
6、,属于君主专制问题,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 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专制逐步加强,D 错误。5.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 ”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巩固统一帝国B. 维持地方治安C. 转运地方财赋D. 抑制武将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元朝疆域辽阔,急递铺传达官方文书,保证政令通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 A 正确;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
7、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排除 B;宋代转运使负责地方财赋运到中央,而且材料未涉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排除 C;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没有抑制武将势力的作用,排除 D。6.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 ,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 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 “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 “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截然不同”等字眼意在强调都城布局其实已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 4 -代的都城一直体现皇权至上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7.隆庆元
9、年(1567 年)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据此可知A. 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 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 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可知,明朝开放海禁,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有利于百姓和政府收入增加,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故
10、B 正确;明朝末年推行海禁政策,故“始终”表述错误,排除 A;材料只是反映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无法体现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排除 C;材料反映明朝开放海禁,百姓部分通过对外贸易致富,部分贫穷的百姓也追逐富人开展对外贸易,材料并非反映贫富分化加剧,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8.185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11、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 勒索大量赔款B. 协定关税C. 开放通商口岸- 5 -D. 割占香港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学生容易因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理解不够准确和审题不清而误选 C。开放通商口岸能满足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但如果不迫使中国降低关税,这样的需求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满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9.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 ”这次“换约”事件A.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使列强侵略势
12、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换约”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了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故 B 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 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 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外国办厂合法化,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 ,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10.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 18551858 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
13、图。出现图中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6 -A. 自然经济的解体B. 列强入侵的破坏C. 江南战乱的影响D. 经济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江西人口减少无关,排除 A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并未进入江西,排除 B;材料中“18551858 年”正值太平天国时期,战乱导致江西人口减少,故选 C。11.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年份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1925 年 6.5 20.7 3.8 2.91928 年 7.2 15.8 3.4 2.11931
14、 年 9.3 7.9 2.9 1.6A.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 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 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 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 C 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1925 年到 1931 年重工业机械的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但体现不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均衡,故 A 项排除;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占绝对多数,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 1925 年以后经- 7 -济发展,不是一战以后的萧条,排除 D 项。12.1964
15、年 1 月 27 日,中法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A. 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召开B. “一个中国”成为国际共识C.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D. 欧洲一体化上升到政治层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964 年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霸权,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仇视社会主义中国,中法建交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故 C 正确;1954 年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排除 A;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16、位, “一个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共识,排除 B;1993 年欧盟建立,欧盟是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1964 年欧洲一体化还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排除 D。13.下图是 1956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960 年工业峰值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B. 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C. 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 “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过程中经济发展原因的理- 8 -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 1953 年195
17、7 年故 A 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 B 项错误;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1960 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考点:新中国经济点评: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 “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14. 据统计,19781998 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8、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 22.4%上升到 38.3%,19801998 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 0.02%上升到 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 0.48%上升到 19.9%。这说明A. 工业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 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工业结构中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乡个体工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故 A 项正确;乡镇企业、国有工业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故 B、C 项不正确;材料只讲到工业类型,没有涉及产业结
19、构,故 D 项不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5.著名古希腊史专家弗罗洛夫说,由于充当领袖的贵族的个人私欲必然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距离,而由此引起的两者间的冲突,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这反映了在雅典A. 不可能出现贵族专权的局面B. 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C. 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D. 不能存在居领导地位的权威【答案】C- 9 -【解析】材料反映贵族与平民的冲突, “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 ,说明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故选 C;雅典民主政治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沦为个人争
20、夺权利的工具,所以排除 AD。民主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本意是要集思广益,并不一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排除 B。16.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 强调法律至上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保护私有财产D. 限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详解】 十二铜表法既限制了贵族的权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古罗马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从材料中,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目的也是为了限制权力的滥用,故 D 正确;法律至上不是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排除
21、A;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错误;“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排除 C。17.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B.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C.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对于契约从不同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实际生活中的需要,这有利
22、于罗马法在实际操作的运用,故 A 项正确;B 选项中民主制度材料没有提及,此时已经到了罗马- 10 -帝国时期,而不是共和国时期,故排除 B 项;C 选项中程序繁琐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的特点,故排除 C 项;D 选项中身份平等不是罗马法宗旨和目的,故 D 项错误。18. “15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 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 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 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D. 彻底否
23、定了宗教神学说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 A、C 两项,而 D 项与此无关。所以选 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航海家。19.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 ,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 共和制和议会制B.
24、君主制和共和制C. 立宪制和共和制D. 君主制和议会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是指对君主的尊重和崇敬,保留君主制,排除 AC 项;“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是指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排除 B,所以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权力运作方式- 11 -权力机关 地位 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国家元首 国王 “统而不治” ,国家象征 形式上任命行政机关政府首脑 首相 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形式上对国王,实
25、际对议会负责行政机关 责任制内阁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立法机关议会(上下两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不对国王负责20.“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 ”(狄更斯双城记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三角贸易B. 工人运动C. 工业革命D. 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狄更斯的双城记是描述法国大革命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故事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作者揭露那些丑恶的面孔和乱象,同时对美好、勇敢永存的信任和期待,出现书中
26、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 C 正确;狄更斯是 19 世纪初期的现实主义作家,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三角贸易指 16 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 A;狄更斯的作品主要揭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端,工人运动、经济危机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 BD。21.“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 12 -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B. 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
27、 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D. 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答案】D【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最高法院不是权力中心,故 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联邦和各州拥有独立的立法权,而材料中的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故 B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各级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故 C 项排除;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体现了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故 D 项正确。22.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
28、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A. 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 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 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 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由“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在流水线上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故 A 项正确;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偏离题干主旨,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集中规模化生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劳动力的严重短缺,故 C 项排除;标准化生产已经开始,故 D 项排除。23.1969 年
29、9 月至 12 月,中国出现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的活动;在京的中央大批党政机关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吉林市计划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农村,许多高校也紧急迁出城市,如北京大学师生疏散到汉中和江西鄱阳湖畔,中国科技大学迁往合肥等。这一现象的- 13 -出现A. 反映了外交局面的转变B. 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C. 表明“左”倾思想泛滥D. 支援了落后地区的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六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判断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这一现象,故 A 正确;60 年代末我国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的活动,是外交形势变化的结果,并非为了促进教育的
30、均衡发展、支援了落后地区的建设,排除 BD;材料反映中国根据外交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政策调整,并非“左”倾思想泛滥,排除 C。【点睛】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苏就开始从新闻舆论的论战发展到军事冲突。特别是六十年代后期的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导致中苏关系跌到冰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当时中苏关系的这一变化密切相关,据此确定本题答案。24.下图是纽约时报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新闻标题 时间外蒙古试图赶上 20 世纪的发展 1959 年 8 月 3 日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1959 年 11 月 8 日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1960 年 7 月
31、2 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1960 年 7 月 1 日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1962 年 11 月 25 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1967 年 8 月 17 日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1969 年 3 月 31 日- 14 -A. 资本扩张日益加速B. 经济一体化发展受阻C. 文明的同质化趋势D. 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科技文明在世界各个地区扩展,外蒙古、肯尼亚、埃及、巴布亚、日本、越南等国的物质文明和文化都受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巨大影响,体现了文明的同质化趋势,故 C 正确;材料无
32、法体现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故 A 错误;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联合,材料反映了文明的同质化,B 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化指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的实力相当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 错误。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有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计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 “勾押官”各三四员, “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
33、、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 “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 ”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 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
34、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 15 -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
35、民住房问题的启示。【答案】 (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程序严格等。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房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2)原因: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启示: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解析】(1)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可以看出宋朝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另有
36、修造指挥各五百人” ,可以看出管理廉租房的各级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 ,可以看出账目管理周密;“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货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 ,可以看出,宋朝对廉租房资格审查程序严格。背景需要结合所学来回答,考生可以从经济(如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坊界限的打破)、政治(如科举制度和文官政治的推动) 、思想(如儒家治国理政思想)和现实需求(如人房矛盾突出)等方面来回答。(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国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的
37、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第二小问启示,根据宋朝的廉租房建设,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中介绍的- 16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或者提供房屋租金补贴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以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是一部描绘渭河平原 50
38、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西安周边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白、鹿两大家族,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休。 “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 ,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鹿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被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9 年 5 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的
39、相关史实,从上述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公示禁止缠足。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的移风易俗。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
40、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 ,可提取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回答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即可。- 17 -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他就是李鸿章。大清官员在对待外夷方面,态度随着大清武力的一败再败而逐渐发生改变,大致的规律是前倨后恭!而李鸿章却变化不大,总的来讲,是一直坚持“倨” 。李鸿章旅游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都能着迷,并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但他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一件东
41、西他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毕竟是清的栋梁,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傲慢的!“无甚可观四个字,代表了当时整个民族的视野。(1)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在外交上一直坚持“倨”的原则。(2)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认为英国下院辩论“无甚可观”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 (1)表现出中国人的坚硬骨气,表现出民族气节;是他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表现;依然表现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2)背景:近代中国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政治不了解;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体用观念的深刻影响。影响:阻碍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间接加深了中国沉沦程度。【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论,要遵循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原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和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的洋务派对西方民主政体的排斥根源于他们的阶级属性,根源于他们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本目的,回答时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和中国沉沦程度方面进行分析。-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