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10361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农民阶级 VS 资产阶级革命派 VS 无产阶级1.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 ,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 ”,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 。这一纲领(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解析:选 C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的是资政新篇 ,故 A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它的内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B 项错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废除封建土

2、地私有制,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达到了最高峰,故 C 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是反对外来侵略,故 D 项错误。2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选 A 材料中“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和“但对与没有任何具体规定”体现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故 A

3、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效三权分立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 C 项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成效,故 D 项错误。3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 。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C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解析:选 A 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政权,代表广

4、大人民2的利益,故题干中农民的认识是正确的,A 项符合题干要求;B、C、D 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分析,排除。深化提能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5、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中国屈辱史4.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解析:选 D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表明司法主权的丧失,故 A 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可见中国政府无法管理,故 B 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无需

6、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故 C 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 D 项正确。5 “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 ”文中的“那里”应是( )A日据时期的台湾 B北洋时代的山东C伪满时期的东北 D汪伪治下的上海3解析:选 C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 “昭和” “大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有关,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 年成立,初期称号为“执政” ,年号“大同” ,后期称“

7、皇帝” ,年号“康德” ,1945 年日本战败后伪满洲国灭亡,故 C 项正确。深化提能中国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展现,是这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高考历史试题常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新情境, “润物细无声”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反映了国际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向,备考时应重视该方向学术成果的引用;周年纪念,是近代史考查不可回避的热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因此,要正确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史。(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

8、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民族精神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6.(2019潍坊一模)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 ,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

9、” ,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 。这反映了郭嵩焘(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 B 根据“反对严夷夏之大防 ”,故 A 项错误;材料“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包含了民族平等,反对异族压迫的观念,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但并未说明中体为前提,故 C 项错误;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71902 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

10、“中华民族” 。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是(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C危机与救亡交织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 C 20 世纪初外部民族危机加深与内部救亡图存运动交织,推动“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深入人心,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只是其中一个阶段的内部原因,不够全面。深化提能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密切。近代中国百年是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抗争、探索,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程。反抗外来

11、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自由精神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诸多爱国主义精神,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12、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党史研究 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8.

13、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5B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D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解析:选 D 1922 年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的开始,故 A 项错误;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是指 1927 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仅提出了发动农民斗争,不能体现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

14、务,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共四大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主张,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相符,故 D 项正确。9 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解析:选 C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故 A 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是进行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与苏维埃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可

15、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 C 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与题目中“中国农村” “农民”的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年 是 2018 年全国卷考查的重点,计有卷的第 29 题、第 30 题,卷的第 29 题、第 30 题,卷的第 29 题,除卷的第 29 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外,其余四题均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展开。,一方面,考生要重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整合与梳理;另一方面,中共党史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材往往滞后于学术研究,对此考生需保

16、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具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归纳如下:(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6俄国革命道路 VS 中国革命道路10.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

17、正确的是( )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D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解析:选 C 题干要求将“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 “四月提纲”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但中共二大中并未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方式,故 A、B 两项错误;在当时俄国国情下提出和平夺权是符合实际的,而制定最低纲领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二者都为本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故 C 项正确;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 D 项错误。11(2018临沂检测)“俄国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

18、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 ”这里的“差异”( )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解析:选 C 材料中“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指的是两国革命的道路模式不同,而非革命性质不同,故 A 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共产国际才成立,故 B 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且使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也是将马克思主义

19、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因而两者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 C 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道路不同,但革命结果都取得了胜利,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异同点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对象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 中心 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市7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基础 都是无

20、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指导思想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相同点结果 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20 世纪世界形势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2.(2019辽宁六校联考)1929 年 2 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这说明( )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

21、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说明中共中央依旧主张城市中心论,坚持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故 A 项正确;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途径,故 B 项错误;中共中央只是批评农村包围城市,不存在性质转变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此时毛泽东没有离开领导岗位,故 D 项错误。13从 1937 年底至 1941 年 2 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 168 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 77 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 1942 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 23 家。这说明( )A西方记者秉持中国利益至上全程报道B中国抗日民族统

22、一战线引起西方重视C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西方媒体关注程度D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动员受西方肯定解析:选 C 结合所学,西方记者的报道以本国利益为前提,故 A 项错误;引起西方重视的原因在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从 1937 年底至 1941 年 2 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 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 77 人” “1942 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 23 家”可知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场受到更多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战场的关注而非国民政府的抗日动员,故 D

23、 项错误。8深化提能20 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领域 表现列强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联)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政治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经济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后期由于日本侵华及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萎缩甚至破产思想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文化思想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4、,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关于北洋军阀的性质观点一 认为北洋政府是封建专制政权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北洋政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北洋政府的本质与清政府并无二致。观点二 认为北洋政府是带有买办性质的封建政权北洋政府的社会基础复杂,不仅有封建残余,而且有君主立宪派,其中还不乏具有买办性质的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北洋军阀各派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各国在华代理人。观点三 认为北洋政府是带有封建性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北洋政府也继续推进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民

25、国初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外部原因以外,与北洋政府的政策也不无关系。当然,由于北洋政府带有严重的封建性,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限。典题印证14据下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生态整体特征表现为( )政治 动荡裂变的时局 共和制度的渐进 经济 夹缝中长出幼苗 民族工业的春天9思想 迷离彷徨的选择 博大宽容的气象 习俗 抱残守缺的遗风 移风易俗的时尚 A.锁国与开放 B坎坷与进步C危亡与机遇 D保守与激进解析:选 B 鸦片战争打破了锁国政策,与材料中“中华民国初年”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第二列体现了坎坷,第三列体现了进步,故 B 项正确;中华民国取代清政府是进步, 危亡与材料中“彷徨”

26、 “遗风”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第三列是进步而不是激进,故 D 项错误。15西南军阀中的一部分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或护国战争,有的人还曾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充当过革命的角色。但在同北洋军阀的武力对抗和纵横捭阖中,他们自身也变成了军阀。这一状况根源于( )A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瓦解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 D近代教育的半殖民地性解析:选 A 经济决定政治,近代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根源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使各派军阀能够做到割据一方,故 A 项正确;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并未瓦解,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是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故 C 项错误

27、;材料中并未涉及近代教育问题,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辩证看待北洋军阀时期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

28、出现“短暂春天”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 “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10考法(一) 纵向贯通视角考“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为何考时政热点是第一角度。如新农村建设、习总书记关于强化党的建设的讲话,或者从推动两岸统一的角度大跨度贯通知识,强化对“理论源于实践”这一唯物史观的认识;史学研究新成果是第二角度。比如抗日战争对民族主义的唤醒和鼓舞,解放战争对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影响等。考什么结合新民主主义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

29、形势,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农村工作及土地政策;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道路探索、政策调整、自身建设等;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启示。必备知识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史实。典例 (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 ,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

30、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

31、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1(1951 年 12 月)(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 分)(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 分)析题要全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

32、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长沙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等信息判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提炼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并结合土地改革后农民的行动来回答。第(3)问,

33、积极性表现和基本方针根据材料“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来提炼。第(4)问,注意站在双方的角度进行概括。答题要规范(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 分)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1 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 分)(2)进行土地改革。(2 分)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 分)(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3 分)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 分)(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2 分)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34、。(2 分)考法(二) 横向关联视角考“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考时政热点:从当今世界单边霸权和冷战思维出发,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是新的命题方向;周年纪念:2019 年是建国 70 周年、五四运动 100 周年、解放战争胜利 70周年,以此切入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命题新视角;学术研究:中国 20 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等。考什么 19171949 年,苏联或共产国际对中国或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及原因;1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比较;20 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对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的比较及原因分析。必备知识中共一大、国共合作、长征、抗

35、日战争、解放战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典例 (2018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

36、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5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据材料引文时间 1922 年,可得出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内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919 年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2)问,周

37、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据材料“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 ,可得出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据材料“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 “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 “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 ,可得出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答题要规范(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2 分)十月革命爆发;(2 分)五四运动;(2 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 分)中国共产党成立。(2 分)(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2 分)能

38、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3 分)13热点聚焦 抗战精神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体现。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也是近代中国从弱国到大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节点。在此历史背景下,近年来不仅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相应地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而且也成为高考的聚焦热点。典例 (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

39、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 分)析 题 从 哪 些 角 度 入 题 本题是提取信息说明类,在分析时应注

40、意先化大为小,发现问题,找准角度;再由表及里联系所学,思考问题背后蕴含的历史依据;最后组织论据,规范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或者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也可以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目,强调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全面、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全貌,国共两党和正面、敌后战场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14己的贡献;还可以增加“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一目,理由从加速日本投降来分析,或者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目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41、斯战争的一部分。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可以压缩“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以增加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的内容,强调中国抗战的国际反法西斯性质。三个角度只要能结合所学知识自圆其说,均可得高分。答 题 如 何 组 织 史 实 论 证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示例一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4 分)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之间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42、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8 分)示例二 建议: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目。(4 分)理由: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共同抗战的局面,这是抗战最终胜利的基础。原有目录明显缺少此项内容,这有可能导致抗战的过程显示的不完整、不全面、不真实。(8 分)示例三 建议: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4 分)理由: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对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

43、用。(8 分)示例四 建议:增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 分)理由: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中国抗战,减轻了苏美英等国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赢得了世界尊重,国际地位提高。(8 分)点评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上都为这场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在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

44、量的支持和援助,这是打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教科书受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影响后的主流观点,因此从这两个角度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不仅符合主流认识,而且15论据充分、思路开阔。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示例 建议: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的内容。(4 分)理由: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民党军队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史实。(4 分)点评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抗日战争时期

45、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尤其在抗战初期,积极抗日更是国民政府的主要方面。因此从这一角度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考生的唯物主义核心素养。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示例 建议:增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内容。(4 分)理由: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及各同盟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合作精神。(8 分)点评 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抗战恢宏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过去很多因素,这段历史却未能列入历史教科书,少有人知、熟悉。因此从这一角度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不仅更能完整反映抗日战争的全貌,也能充分体现考生的历史知识底蕴。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