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三十七)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2018镇海中学月考)1921 年,陈 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 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解析:选 B 材料中陈独秀举的三个例子说明了当时的青年对于西方的学习存在着误解,存在着极端化的倾
2、向,故 B 项正确。2.如图是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 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解析:选 B 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作为其阵地的新青年则成为主要的宣传刊物,这客观上表明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故选 B 项。3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 ,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的大力提倡 B思想启蒙的
3、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 D白话文通俗易懂解析:选 B 材料中白话文在中国流行开来,主 要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影响,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故 B 项正确。4 新青年自第 2 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 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 ”同时, 新青年第 1 到 3 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 ,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 。此举( )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解析:选 B “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 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 “来稿无论或撰或译
4、,皆所欢迎”等信息说明新青年对来稿采取了兼容并收的原则,故选 B 项。25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 20 年”及材料中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且其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C 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1919 年五四
5、运动爆发前)的指导思想,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A 项;实业救国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主要是宣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 体现批判传统礼教 ,故 D 项错误。61916 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由此表明他( )A否定党派运动 B主张国共合作C倡导国民运动 D厌恶政权更迭解析:选 C 材料说明国民对于 党派之争,不再关心,因此,此时的民主与反民主的斗争,并未充分动员民众,由此可知
6、他主张发动民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故选 C 项。7 “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 精神” ,先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 )A开展戊戌变法 B发动辛亥革命C掀起新文化运动 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选 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10 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
7、,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3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8、。摘编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4 分)(2)分析材料一、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 爱人克己复礼 ”可以归纳为“仁”和“礼”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 “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
9、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 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 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 ,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第二小问,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评析。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 。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 ,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 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