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断句及文化常识”过关检测一、文言断句和文化常识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 ”仪望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
2、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选自明史宋仪望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解析:选 D 根据句意, “擢”的主语应是宋仪望,而非严嵩,故“嵩败”后应断开,排除 B、C 两项;又“霸州兵备佥事” “大名兵备副使”均为官职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确定 D
3、项正确。2判断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的正误。(5 分)(1)“字” ,为古代男女成年举行成人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2)“嘉靖” ,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期间只有一个年号。( )(3)“御史”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 ,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一直延续到清朝。( )(4)“河东” ,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5)“石” ,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
4、石,十斗为一石。( )解析:(1) (2) “我国古代皇帝当政期间只有一个年号”说法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3) 应为“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4) (5)2参考译文宋仪望,字望之,是吉安永丰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御史。他弹劾大将军仇鸾仗着讨伐贼寇而自重,奏疏被搁置在宫禁(而不予批议)。在河东巡察盐政时,他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说:“此河发源于金龙池,流经甕城驿古定桥,与众多河流汇合,向东流一千余里,注入卢沟桥。这中间只有大同卜村有杂乱的石块,宣府黑龙湾的石崖稍微险峻,但是不超过五十里,水浅的地方只有二三尺
5、,疏通开凿十分容易。以前的大同巡抚侯钺曾经乘小船到怀来,经过卜村、黑龙湾,平安行船没有忧虑。又从怀来逆流而上,载了三十石米,抵达古定河,可以作为河道足以便利漕运的证明。 ”仪望回到朝中,揭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的情状,阮鹗被抓捕。这二人都是严嵩的心腹,严嵩因此很不高兴。严嵩失势后,仪望升任霸州兵备佥事。他请求修建涿州城墙,免除养马民户拖欠的税收。升任大名兵备副使,改任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破倭寇,于是上疏条陈加强海防建设消除后患的事宜。皇帝下诏听从他的请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4 题。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 ,大异之。举
6、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 ”疏入留中。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选自明史刘定之传 ,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
7、/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解析:选 D 从意思上看,画波浪线部分是刘定之的建议里的内容,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的意思是“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 ,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3上”的意思是“推举的标准不恰当,限制在五品以上” ,根据语境来看,前一种断句恰当。由此排除
8、 A、C 两项。从结构来看, “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中, “朝臣迁秩”是主谓结构,“举一人自代”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朝臣” , “朝臣迁秩”与“举一人自代”之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 B项。4判断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的正误。(5 分)(1)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第一名称为“解元” 。( )(2)侍从,指随侍君王左右的人或随从侍奉官员的人。( )(3)京畿,指京城及其附近的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汉魏时期始有“京畿”之称。( )(4)疏,中国古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章、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
9、帝王进言时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5)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解析:(1) 第一名称为“会元” 。(2) (3) (4) (5)参考译文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有非凡的天资。父亲教授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没让他写过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 ,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京城发大水,应诏令陈述十件事,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正道来裁断,不能随意多次改变。公卿侍从,应当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和心术而决定升降他们(的职位)。归降而散居于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应该
10、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效仿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级,推举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他。武臣的子孙,教他们用兵的计谋。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首要的事务,不要只让他们干办公务。群臣遭遇丧事,请求永远停止起复以倡导孝道。僧尼损害国家应当严厉杜绝。有钱人捐献粮食被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职。 ”奏疏呈上后被搁置在宫中(而不予批议)。宪宗即位后,晋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6 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
11、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4(选自后汉书范滂传 ,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
12、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解析:选 C “州境”指冀州地区,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 “臧污”是“知”的内容,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D项。6判断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的正误。(5 分)(1)孝廉,孝廉是汉代科举制度的科目之一,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孝悌” “清廉”之人。( )(2)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3)诏,是皇帝的命令或文告,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
13、书”或“诏令” 。( )(4)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5)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解析:(1)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2) (3) (4) 传舍又称驿舍、邮舍,是古代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5)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乡里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光禄四行。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查处此事。范滂登上车挽起缰绳,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志向。等到了冀州,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闻风都自动辞官而去。
14、调任光禄勋主事。后来皇上下诏让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民间谣谚,范滂上奏检举了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共二十余人。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党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怀抱诏书,关闭驿馆,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自行前往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出来解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范滂诀别。(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8 题。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
15、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5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选自明史徐阶传 ,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
16、礼部尚书/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解析:选 B “闻渊代” ,这里闻渊“代”的是周用, “自”可翻译为“自己” , “闻渊代自”就变成闻渊代替自己了,于理不通,所以“闻渊代”和“自”中间要断开, “自处前辈”连在一起,据此排除 A、C 两项;另外,因为徐阶“求”的内容是“出避之” ,翻译为“徐阶恳请将自己调出以避开他” ,所以“求出避之”要连在一起,中间不能断开,据此进一步排除 D项,答案选 B。8判断下列关于
17、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的正误。(5 分)(1)出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是明朝培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出阁有隆重的讲学仪式。( )(2)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 )(3)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帝因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进献。( )(4)飞鱼服,是绣有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5)礼部、吏部,皆为古代官署。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 )解析:(1) (2) 期满后不一定
18、官复原职。(3) (4) (5) 吏部只主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不包含武官。参考译文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考取进士第三名。生性聪颖机敏,有随机应变的谋略。皇太子出阁读书,他被任命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按照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对所接见的一般官员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长谈,咨询边塞腹地要害的情况,6官吏的治绩和民众的疾苦。他们都高兴自己得到了徐阶的重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去世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心里不高兴,恳请将自己调出以避开他。被命兼任翰林院
19、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皇帝观察徐阶勤于职守,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到无逸殿当值,赐给飞鱼服和宫廷内的珍贵美食、美酒,对他优礼不断。廷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身边。二、语篇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 ”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
20、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元和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傅。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
21、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孜孜献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 ”休复悚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其余量材赋职,皆叶人望,选任之精,前后莫及。议者谓垍作相,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遘疾休谢,公论惜之。(节选自旧唐书裴垍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B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
22、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C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D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7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解析:选 B 依据原文推断, “校理”是官职名,不是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所以应在“其余”前断开,由此排除 A、D 两项。 “登朝官”与“非登朝官”形成对比, “并为修撰”和“并为直史馆”句式相同,所以“并为修撰”前应断开,据此排除 C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弱冠,二十岁体犹未壮,故
23、曰弱;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故曰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B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C宪宗是皇帝的庙号。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被追尊为某宗,称为庙号。D谏官,古代掌管朝政缺失、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谏议大夫等官职。解析:选 C 庙号,不仅有“某宗” ,也有“某祖”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垍品性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B裴垍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
24、李吉甫推荐的三十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他举荐的裴度、李夷简等人,后来相继担任了宰相,而且有很好的名声。C裴垍德才兼备,颇受宪宗信任。他做翰林承旨时,做事很合皇帝心意;做了宰相之后,他提出的整顿法令、考核官吏政绩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认可,并得以施行。D裴垍特立独行,为官卓然出众。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裴垍却截然相反,他赞美孜孜进谏的人,而对从不进谏者则予以批评。解析:选 D “对从不进谏者则予以批评”错,虽然裴垍批评了严休复,但并没有内容表明严休复是一个从不进谏的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译文: (2)垍骤
25、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译文: 参考答案:(1)恰逢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国家的机要事务,全都让裴垍参与。8(2)裴垍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参考译文裴垍,字弘中,是河东闻喜人。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贞元年间,在对策中获得第一名,被任命为美原县尉。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恪守正道,不接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发现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之职被任命为平章事,诏书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对裴垍说:“宰相的职责,应该是要选
26、拔贤良优秀的人,如今我却茫然不知可否。您很有识人之明,如今的杰出人才,请您对我说一说。 ”裴垍取笔写下那些人的姓名,写了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基本都被选用了,当时人们一致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秋天,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于是皇上让裴垍代替他任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监修国史。裴垍上奏说:“登朝官(定时入朝参见皇帝之官)中五品以上的任学士,六品以下的任直学士;如果不是登朝官,不管其品级大小,一律担任校理之职;其余的名称全都强制取消。史馆所请的登朝官中的入馆者,都担任修撰;不是登朝官的,都担任直史馆之职。依循这些长期作为固定的制度。 ”皇帝都听从了他。元和五年,(裴垍)患了中风病。宪宗大为嗟叹惋
27、惜。第二年去世,皇帝为他停止朝会,赠予助丧葬的物品及礼仪加等,追赠他为太子少傅。当初,裴垍担任翰林承旨,恰逢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国家的机要事务,全都让裴垍参与。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很合乎皇帝的旨意。等到做了宰相以后,恳请皇帝整顿法令制度,考核官吏政绩,皇帝都认真听取并采纳。裴垍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私事来求他。谏官议论时政得失,按旧例,掌权的人大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从拾遗之职改任补阙之职,等到他们朝见谢恩时,裴垍在朝廷上对他们说:“独狐郁和李正辞二人勤勉不懈,进献忠言,严补阙的业绩,也许和他们有所不同。 ”严休复惶恐惭愧地退了下去。裴垍在翰林院时,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任用韦贯之、裴度担任知制诰之职,提拔李夷简担任御史中丞,这些人后来都相继担任宰相,都有很好的名声。其余的人,他也能量才授予官职,都合乎人们的期望,选拔和任用人才的精准,其前其后,没有人能与他相比。议论的人认为裴垍担任宰相,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在当时朝廷中没有宠幸之人,各种政事逐渐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可是他因患病辞职休养,大家都认为十分可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