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216925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 修 一,第14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武装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二、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 (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

2、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革命,三、根据地建设 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_”思想。 2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_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经济,瑞金,四、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

3、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 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想一想,3如何理解“左”倾与“右”倾两个概念? 提示:“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 4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吗? 提示: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5如何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提示:井冈山精神:

5、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史 论 要 旨,(1)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找到了“_”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2)_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黄河流域。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开辟

6、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井冈山,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究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

7、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史料导读 (1)史料一揭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革命道路存在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揭示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即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三个方面。 (3)史料三说明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必然性,城市武装起义不符合中国国情。,探究一答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

8、量弱小。这一切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史论总结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3)存在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 革命

9、形势: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究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转移,史料二,问题: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重心有何变化?比较图1、图2,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史料导读 (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2)史料二中包含的中

10、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可从革命的中心区域上提炼,即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也可从革命的性质上归纳,即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到民族解放战争。,探究二答案 (1)由城市转入农村。 (2)信息一:从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抗日战争兴起。 信息二: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说明: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史论总结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

11、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考 向 研 习,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探索期(192l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认清国情:中共“二大”上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2)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进行

12、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成熟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

13、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针对训练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故A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并非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在中共成立之初

14、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D项错误。,A,真 题 研 析,1(2018北京高考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C,解析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为

15、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B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所写,而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故A项错误;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故D项错误。,2(2018天津高考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 A B C D,D,解析 据材料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可知,该政权是指中华苏维埃

16、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瑞金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故D正确。在河北省,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在陕西省,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位于江西省和湖南省的交界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3(2016全国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

17、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提高,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D项错误。,4(2015重庆高考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

18、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至1927年,与“抗日救国”主张不符,排除A项;C项表述与中国近代的历史事实不符,排除;题干宣言反映的是八一宣言,发表于1935年,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尚未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开始于1937年,D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中华民族掀起了抗日救亡运

19、动的新高潮,故选B项。,【备考方略】 1注意中国共产党在与“左”倾、“右”倾错误的斗争中选择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政策调整的内容及影响。,1(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D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B,解析 根据材料中a年到b年中共党员数量先减后增,主要组成成分由工人转为农民,a年为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b年应该为19281937年间,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后农民成为

20、党员的主要成分,故B项正确;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故D项错误。,2(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 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 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A,解析 “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

21、总暴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故A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说明共产党早已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故B项错误;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不意味着放弃城市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早在国民大革命时,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3(2018河南郑州调研)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C,解析 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材料中的地主和富农等不同阶层户数和占地数体现不出自然经济解体,故A项错误;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它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没有实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主、富农户数少但所占的土地数多,反映出近代中国农村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故可说明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与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