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21822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细胞的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 B.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C. 脂质中均含有 C、H、O、N、P 等元素 D. 淀粉、糖原均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高温、强酸、强碱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该过程不破坏肽键;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含有 N、P;淀粉、糖原、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详解】A.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2、是 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A 错误;B. 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的,并没有破坏肽键,B 错误; C. 脂质中只有磷脂含有 C、H、O、N、P,脂肪、胆固醇、性激素等脂质只含有C、H、O,C 错误; D. 淀粉、糖原均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D 正确。2.酶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下列理由不成立的是( )A. 酶具有高效性,使细胞代谢能高效快速地进行B. 酶具有专一性,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C. 酶是细胞产生的大分子,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与细胞代谢的条件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

3、数是 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作用条件比较温和。2【详解】A. 酶具有高效性,能使细胞代谢高效快速地进行,A 正确;B. 酶的专一性保证了细胞中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中的化学反应有序进行,B 正确;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C 错误; D.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与细胞代谢的条件一致,保证细胞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各种化学反应,D 正确。3.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 14CO2,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光照,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反应最初形成的主要是 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4、)B. 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C. 3-磷酸甘油酸可直接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D. 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物是糖类【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光照时间分析,.CO 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是大量 3-磷酸甘油酸;根据表中物质,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氨基酸和有机酸。【详解】A. 由表格可知,CO 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 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A 正确;B. 由题意可知,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去向,故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 错误; C. 根据时间分析,3-磷酸甘油酸要先转化成 12种磷酸化糖类,然后才转化成氨基酸、

5、有机酸等,C 错误; D. 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光合作用除了产生的有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其它有机物,D错误。4.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装置如图所示,不会发生的是( )3A. 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B. CO2是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溶胶中产生的C. 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 O2结合生成水D. 无氧呼吸不需要 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进行果酒发酵时,进气孔应当关闭。【详解】A. 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

6、增殖,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 正确;B. 酵母菌有氧呼吸时,CO 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无氧呼吸时,CO 2是在细胞溶胶中产生的,B 正确;C.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 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 正确;D. 无氧呼吸不需要 O2的参与,且该过程中没有H的积累,H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D 错误。5.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 ATP都需要 O2B.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 ATPC. 叶绿体类囊体和线粒体内膜都有 ATP合成酶D. 只要提供 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

7、体提供 ATP【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产生 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A. 叶绿体合成 ATP不需要氧气,线粒体合成 ATP不需要光照,A 错误;B. 无光条件下,叶绿体不能产生 ATP,B 错误; C. 叶绿体类囊体膜和线粒体内膜都有 ATP合成酶,都能合成 ATP,C 正确; D. 叶绿体所需 ATP 来自本身的光反应,不需要线粒体提供,D 错误。6.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用于尾部肌肉时,使其逐渐退化并消失;作用于骨骼时,可引起四肢骨骼的重构。对于上述现象分析

8、错误的是( )A. 蝌蚪尾部退化消失属于细胞凋亡过程B. 甲状腺激素使骨骼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 甲状腺激素使不同靶细胞表达出不同功能的蛋白质D. 蝌蚪尾部的消失对青蛙适应陆地生活具有积极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是信息分子,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A. 蝌蚪尾部退化消失属于细胞凋亡过程,A 正确;B. 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但不能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 错误; C. 根据题干信息“作用于尾部肌肉时,使其逐渐退化并消失;作用于骨骼时,可引起四肢骨骼的重构”可知,甲状

9、腺激素使不同靶细胞表达出不同功能的蛋白质,C 正确; D. 蝌蚪尾部的消失对青蛙适应陆地生活具有积极意义,D 正确。7.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答案】D【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5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10、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故选A。8.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和活的 R(I)型菌,通过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及细菌分离,研究细菌的转化现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R(I)型菌通过基因突变转化为 S(II)型菌B. 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可以使活的 R(I)型菌转化为 S(II)型菌C. R(I)型菌转化为 S(II)型菌依赖于 S(II)型菌的相对浓度D. 1组小鼠中未分离出菌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小鼠自身的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为“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的相对浓度” 、 “是否加入活的R(I)型菌” ,根据表中

11、数据可知,第 3组中注射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和活的 R(I)型菌,但小鼠不死亡,且只有部分小鼠分离出 R型菌,说明 R型菌未发生转化;第 5组中小鼠死亡,小鼠中分离得到 S型菌,说明 R(I)型菌转化形成了 S型菌;据此可知,只有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的相对浓度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并且加入活的 R(I)型菌后才会发生转化,小鼠才会死亡。【详解】A. R(I)型菌转化为 S(II)型菌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 错误;B. 第 5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杀死的 S(II)型菌可以使活的 R(I)型菌转化为 S(II)型菌,B 正确; 6C. 对比 1、3、5 组实验可知,R(I)型菌转化为 S(I

12、I)型菌依赖于 S(II)型菌的相对浓度,C 正确; D. 1组小鼠中未分离出菌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小鼠自身的免疫作用,导致未发生转化,D正确。9.在研究 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均为原核生物B. 噬菌体可以自主合成 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 32P经宿主摄取后出现在噬菌体核酸中D. 艾滋病病毒与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是 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艾滋病病毒是 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详解】A.

13、噬菌体属于病毒,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A 错误;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噬菌体不能自主合成 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 mRNA和蛋白质,B 错误; C. 宿主细胞能利用培养基中的 32P,所以培养基中的 32P经宿主摄取后出现在噬菌体核酸中,C 正确; D. 人类艾滋病病毒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 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 错误。10.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是 20世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下列有关 DNA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组成B. DNA是基因的一个片段,在亲子代遗传中遵循分

14、离定律C. 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核糖核苷酸排列次序的多样性D. DNA的复制只在细胞核中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核糖体的参与【答案】A【解析】7【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DNA 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 DNA复制,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等参与。【详解】A.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组成,A 正确;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15、 DNA片段,B 错误; C. 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多样性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但不同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一般相同,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 错误; D. DNA的复制主要细胞核中进行,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D 错误。11.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用杂合体和隐性个体测交的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

16、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12.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如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社会群体调查可推断出此病的遗传特点8B. 货币状掌跖角化病的症状表现仅由基因决定的C. 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 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和“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系谱图中有女

17、患者,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 Y遗传;代男患者的女儿正常,所以该病也不可能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分析。【详解】A. 家系调查可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通过社会群体调查可以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A 错误;B. 根据题意,该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因此该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 错误; C. 从系谱图看,该病有世代遗传的特点,且男女患病率相似,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正确; D. 根据此图题图无法判断出此病的遗传方式,所以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代是否患病无法判断,D 错误。1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 E

18、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 ,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卷翅性状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 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用 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可定向产生卷翅突变体D. 若控制翅型基因用 A、a 表示,则子一代中卷翅果蝇基因型为 A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亲本果蝇都是纯合正常翅,子一代出现卷翅,故推测卷翅的出现是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性、随机性等特点,据此分析。9【详解】A. 卷翅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错误;B. 卷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

19、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错误; 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用 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导致产生卷翅突变体的过程是不定向的,也可能为残翅等其他性状,C 错误; D. 根据题干知,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 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 ,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设 aa为正常翅,雄果蝇发生显性突变,则 F1为 Aa,若正常翅为显性,发生隐性突变,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AA)杂交,则不会出现新突变的卷翅性状,D 正确。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 染色体结构

20、变异不改变碱基对的排列顺序C. 生物的变异均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D. 三倍体植株不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倒位、易位、重复,其实质是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顺序和数量的改变;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过程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导

21、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 正确;B.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这也会导致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错误; C. 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由亲代遗传给子代,C 错误; D. 三倍体植株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D 错误。15.啄木鸟能够稳固地站在直立树干上,表现出对“爬树”生活的适应(如图) ,这是长期10进化的结果。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出现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的形成B.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新物种形成C. 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

22、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 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A 正确;B.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 错误;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错误;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 错误。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B. 用脱落酸处理水

23、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11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还有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乙烯主要作用是

24、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A 正确;B. 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 错误;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C 正确; 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 正确。17.毒品极大地危害人们的健康,我们必须拒绝毒品。例如毒品可卡因会干扰人脑部神经的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阻碍多巴胺回收B. 结构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可卡因使人兴奋的原因是增加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

25、量D. 多巴胺与结构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灭活,再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将多巴胺重新吸收;而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吸收。【详解】A. 分析题图可知,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A 正确;B. 结构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B 错误; 12C. 由题图可知,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使后膜持续兴奋,C 正确; D. 多巴胺与结构特

26、异性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 正确。18.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该激素具有酶的催化作用B.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 紧张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该激素是高能化合物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详解】A. 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A 错误;B.

27、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B 错误; C. 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C 错误; D. 性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机体发育,D 正确。19.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自身抗原B. 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 促进 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B细胞

28、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据此答题。【详解】A. 根据题意,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细胞死亡而发病,该过程中胰岛素13受体不是自身抗原,A 错误;B. 该病患者的胰岛 B细胞死亡,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 错误; C. 根据题意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 正确; D. 促进 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使更多的 T细胞与胰岛 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细胞死亡,进而会加重该病,D 错误。20.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相关的叙述,

29、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分别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B. 血糖的稳态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通过相关激素间接起作用C.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D. 免疫活性物质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有:感受渗透压、传导兴奋、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还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 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来分泌相关的激素,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30、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 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同时也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 正确;B.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必须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才能间接起作用,B正确; 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最终由垂体释放,C 正确; D. 免疫活性物质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起作用,D 错误。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C. 信息传递在生物

31、的生存、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 物质循环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重复利用【答案】B14【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能量未利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

32、往复循环进行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重复利用。【详解】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 正确;B.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又包括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B 错误; C.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的生存、种群的繁衍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生物圈)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重复利用,D 正确。22.下列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33、【答案】C【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15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进行消毒等。【详解】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在染色后,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A 正确;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用无水酒精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 正确; C.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有丝分裂的变化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配制成解离液,对组织细胞进行解离,不是漂洗,C

34、 错误; D.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用酒精析出 DNA,D 正确。23.黑茶是利用微生物的酶促进茶多酚氧化的发酵茶。研究人员对黑茶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向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B. 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C. 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法进一步纯化D. 斜面培养基含大量营养物质,常温下可长期保存【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种类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所以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保存菌种一般在低温下保存。【详解】A. 制备样品悬液时应向黑茶样品中加入无菌水,A 正确

35、;B.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的鉴定或分类,B 正确; C. 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C 正确; D.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 错误。24.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 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6A.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过程中需用同种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B. 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 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 若在转 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 htPA,说明目的基因成

36、功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 连接酶、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检测转基因生物 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详解】A. htPA基因与载体需要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再通过 DNA连

37、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 正确;B. 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B 错误; C. 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C 正确; D. 若在转 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 htPA,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D 正确。二、探究题25.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 R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请回答问题:(1)乳腺细胞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_后,转化为_的癌细胞,导致癌组织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2)R 基因表达的产物为核糖体蛋白,其合成场所为_。(3)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研究了 32例正常乳腺组织(图中 A)和 36例乳腺癌1

38、7患者乳腺组织(图中 B)中 R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所示。实验选用的细胞,在_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应含有_。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以 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_,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将获得的抗体标上荧光素(荧光素在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 ,再注射到待测组织或细胞中,利用_技术,依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组织中抗原的数量和位置。通过正常细胞和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的比较,可知_。【答案】 (1). 突变 (2). 无限增殖 (3). 核糖体 (4). CO2 (5). 动物血清 (6). 抗原 (7). 抗原抗体杂交法 (8)

39、. 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如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95%空气+5%CO 2的气体环境,温度 36.50.5,pH 在 7.27.4 的无菌、无毒的环境;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对比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患者组织内 R基因的表达情况,可知,R 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详解】 (1)乳腺细胞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化为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导致癌组织体积和重量不断

40、增加。18(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 CO2培养箱中培养,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缺乏一定的细胞因子等物质,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 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以 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抗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将获得的抗体标上荧光素(荧光素在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 ,再注射到待测组织或细胞中,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依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组织中抗原的数量和位置。 通过正常细胞和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的比较,可知 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41、。【点睛】本题结合动物细胞培养和实验,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掌握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26.芍药一般为二倍体(2n=10) ,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在将二倍体芍药与四倍体芍药(4n=20)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过程中,发现其育性较低。为此,科研人员首先对新品种芍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请回答问题:(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解离漂洗后,滴加_染色 1min,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2)花粉母细胞经过_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获得雄配子,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图 1)按时间排序为_。(3)新品种芍药

42、的花粉母细胞中具有_个染色体组。结合图 2分析,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_(多选) 。19a图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b图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c图减 II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d图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答案】 (1). 龙胆紫(醋酸洋红、碱性染料) (2). 染色体 (3). 同源染色体 (4). (5). 3 (6). abcd【解析】【分析】分析图 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

43、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图 2,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表示减 II后期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中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详解】 (1)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2)花粉母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获得雄配子,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减数分裂的顺序是。 (3)将二倍体芍药与四倍体芍药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是三倍体,含

44、有 3个染色体组,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图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图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图减 II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图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故导致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abc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20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大胆推测。27.大麦种子(图 1A)萌发时,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合成淀粉酶,淀粉酶再

45、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水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1)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是由_产生的,靶细胞是_。(2)糊粉层细胞中的淀粉酶基因通过_和_完成表达过程。(3)有研究显示,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机制可能与基因表达有关。为了检验此假设,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探究。可选实验材料:A-大麦种子,B-大麦种子横切为 X与 Y可选实验试剂: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放线菌素 D(mRNA 合成抑制剂)亚铵环已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请在表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材料 加入试剂 16小时后实验组加入试剂 测定物名称实验组 1 _ ? 淀粉酶的量实验组 2 _ ? 淀粉酶的量对照组_ (填 X或 Y) 不

46、再加入试剂 淀粉酶的量(4)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据图分析:曲线 b表示加入_后生成物量的变化。综合以上结果研究者认为,在种子萌发时淀粉酶合成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通过促进21转录来促进淀粉酶的合成。对于该实验结论,你认为当前的实验证据是否充分?并说明理由(若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请解释判断依据;若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请提出改进方案。 )_。【答案】 (1). 胚 (2). 糊粉层细胞 (3). 转录 (4). 翻译 (5). X (6). (7). (8). 放线菌素 D (9). 不充分,将材料 X均分为两组,一组用赤霉素处理,一组未经赤霉素处理,然后检测比较淀粉酶基因转录的 mRNA的量【解析

47、】【分析】根据题意,放线菌素 D抑制 mRNA合成,亚铵环已酮抑制蛋白质合成,分析曲线图:a 曲线中生成物的产生速率没有受到影响,应该为对照组;加入亚胺环己酮,则蛋白质合成被抑制,但加入放线菌素 D,抑制的是 mRNA的形成,但原有 mRNA可继续指导翻译蛋白质,因此 c曲线是加入亚胺环己酮后生成物量的变化;b 曲线是加入放线菌素 D后生成物量的变化。【详解】 (1)由题干信息可知,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是由胚产生的,靶细胞是糊粉层细胞。(2)糊粉层细胞中的淀粉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表达过程。 (3)实验自变量是加入的试剂种类,因变量是检测淀粉酶的含量,由于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合

48、成淀粉酶,所以实验材料应选取不含胚的 X部分,消除胚对实验的影响。三组同时加入试剂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16 小时后,实验组 1和实验组 2分别加入放线菌素 D、亚铵环已酮,比较三组淀粉酶的含量。 (4)分析曲线图可知:b 曲线是加入放线菌素 D后生成物量的变化。 综合以上结果,研究者认为,在种子萌发时淀粉酶合成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转录来促进淀粉酶的合成。对于该实验结论,当前的实验证据不充分,应将材料 X均分为两组,一组用赤霉素处理,一组未经赤霉素处理,然后检测比较淀粉酶基因转录的 mRNA的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提取关键信息

49、、整合信息及运用信息、准确作答。28.褪黑素是哺乳动物脑部的松果体细胞在黑暗环境中分泌的一类激素。为研究褪黑素与人类肥胖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回答问题:(1)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光照刺激感受器产生_,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22再沿传出神经到达_,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对能量代谢等生命活动可起_作用。(2)褪黑素调节体重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褪黑素主要和膜受体 MT结合后,一方面通过G1蛋白抑制 AC(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从而_,抑制 PKA活性,使 CREB无法进入细胞核并与相应受体结合,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分解下降;另一方面还可通过 Gq激活PLC,催化 PIP12水解形成 IP3,提高 Ca2+ 的水平,激活钙调蛋白通过_进入细胞核,促进脂肪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