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218919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1.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液态烃,故地沟油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汽车燃油。B. 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 白铁(镀锌铁)比马口铁(镀锡铁)铁板更易腐蚀。D. 光导纤维的成分是晶体硅。【答案】B【解析】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含有许多有毒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汽车燃油,故 A 错误;B胶体中胶粒吸附带电微粒而带电,在通电情况下,胶粒能定向移动,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能发生电泳的性质,故 B 正确;C锌较活泼,镀锌铁难以腐蚀,而铁比锡活泼,镀锡铁更易被腐蚀,故 C 错

2、误;D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二氧化硅晶体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折光性,能传递光信号,用作光导纤维,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关键:物质的性质、成分及性质与应用的关系,易错点:D,注意判断二氧化硅组成、性质和应用,比较硅的性质与应用。2.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温下,1L0.1 molL -1CH3COONa 溶液中 CH3COO-离子数目为 0.1NAB. 标准状况下,11.2LHF 含有 0.5 NAHF 分子C. 将含 0.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 0.1

3、 NAD. 含 19.6g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 SO2的分子数为 0.1 NA【答案】C【解析】A、CH 3COO-部分水解,常温下,1L0.1 molL-1CH3COONa 溶液中 CH3COO-离子数目小于0.1NA,故 A 错误;B、标准状况下,11.2LHF 是液态,不是气体,故 B 错误;C、每个胶体粒子由成千上万个氢氧化铁粒子构成,将含 0.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 0.1 NA,故 C 正确;D、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生成 SO2的分子数少于 0.1 NA,故 D 错误;故选 C。23.EDTA 是

4、一种重要的络合剂。4mol 一氯乙酸和 1mol 乙二胺(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1molEDTA 和 4molHCl,则 EDTA 的分子式为( )A. C10H16N2O8 B. C10H20N2O8 C. C8H16N2O8 D. Cl6H20N2O8Cl【答案】A【解析】一氯乙酸结构简式为 CH2ClCOOH,分子式为 C2H3O2Cl,乙二胺的分子式为 C2H8N2,4mol 一氯乙酸和 1mol 乙二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1mol EDTA 和 4mol HCl,有4C2H3O2Cl+C2H8N2EDTA+4HCl,由质量守恒可得 EDTA 的分子式为 C10H16N2

5、O8,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根据反应的关系式,利用质量守恒计算。4.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A将混有 Ca(OH)2杂质的 Mg(OH)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饱和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除去 Mg(OH)2样品中的Ca(OH)2B取少量 KClO 3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检验 KClO3中的氯元素C向某溶液中滴加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或 SO 32

6、-D向盛有 1mL 0.01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5 滴0.01molL-1 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0.01molL-1 NaI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常温下,K sp(AgCl)K sp(AgI)A. A B. B C. C D. D3【答案】A【解析】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镁大,所以加入足量的氧化镁溶液充分搅拌后,可以把氢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镁,过滤、洗涤后得到氢氧化镁,A 正确;B.氯酸钾的氯元素是+5 价的,不与硝酸银反应,B 不正确;C. 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这样的盐可能是碳酸盐,但不可能是亚硫酸盐,因为在酸性条件下

7、,亚硫酸钡可以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盐酸,C 不正确;D. 因为硝酸银溶液过量,所以肯定有黄色沉淀产生,无法证明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的大小关系,D 不正确。本题选 A。点睛:要证明碘化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小,应该在足量的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少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若有,则证明氯化银容易转化为碘化银,所以碘化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小。5.用铅蓄电池电解甲、乙电解池中的溶液。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s)+PbO 2(s)+2H2SO4(aq) 2PbSO4(s)+2H2O(l),电解一段时间后向 c 极和 d 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

8、剂,c 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极为阴极B. 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 2(s)+4H+(aq)+SO42-(aq)+2e- PbSO4 (s)+2H2O (l)C. 若利用甲池精炼铜,b 极应为粗铜D. 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当析出 6.4 g Cu 时,两池中共产生气体 3.36 L(标准状况下)【答案】C【解析】4试题分析:A. 电解一段时间后,向 c 极和 d 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 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 C 极附近有碱生成,即该电极上氢离子放电,该电极是阴极,则 d 极是阳极,A 项错误;B. 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

9、)+SO 42-(aq)-2 e-=PbSO4(s) ,B项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d 极是阳极,c 极是阴极,a 是阴极,b 是阳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 b 极应为粗铜,C 项正确;D.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电解池中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铜,乙电解池中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当析出 6.4 g Cu 时,转移电子是 0.2mol,所以生成 0.1mol 氯气、0.1mol 氢气、0.05mol 氧气,所以两池中共产生气体 5.6 L(标准状况下) ,D 项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等知识。6.四种短周期主族元

10、素 A、B、M、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 和 A 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 2:1,B 和 M 的电子数之差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 NMBAB. A、M、N 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N 的气态氢化物C. 由 A 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沸点都很高,硬度都很大D. M、N 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答案】B【解析】四种短周期元素 A、B、M、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A和 B 元素原子核质子数之比为 1:2,B 和 M 的电子数之差为 4,B 的质子数最大为 8,A 的质子数从 1 开始依次讨论

11、:若 A 是 H 元素,则 B 是 He 元素、M 是 C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最外层电子数是 12,不存在这样的元素,故舍去;若 A 是 He元素,则 B 是 Be 元素、M 是 O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最外层电子数是 9,不存在这样的元素,故舍去;若 A 是 Li 元素,则 B 是 C 元素、M 是 Ne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最外层电子数是 6,且 N 原子序数大于 M,所以 N 为 S元素,符合题意;若 A 是 Be 元素,则 B 是 O 元素、M 是 Mg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12、 最外层电子数是 9,不存在这样的元素,故舍去;若 A 是 B 元素,则B 是 Ne 元素、M 是 Si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最外层电子数是 4,为Si 元素,M 和 N 不能是同一元素,故舍去;若 A 是 C 元素,则 B 是 Mg 元素、M 是 S 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N 最外层电子数是 7,为 Cl 元素,符合题意;若 A是 N 元素,则 B 是 Si 元素、M 是 Ar 元素,N 为短周期元素,所以没有符合条件的元素,故5舍去;则 A若为,其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BMNA,故 A 错误;BA 能形成氢化物,则 A 是 C 元素,M 是

13、S 元素、N 是 Cl 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这几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的是 C 元素,所以其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故 B 正确;CN 元素单质可能是 S 或氯气,硫或氯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 C 错误;D如果 M 是 Ne 元素、N 是 S 元素,M 没有氧化物,故 D 错误;故选 B。点晴: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熟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根据根据所给元素之间的数据关系,将问题分成几种情况,一一排除,题目难度中等。7.常温下,0.1molL 1 某一元酸(HA)溶液中 c(OH )/c(H )110 8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110 3 molL1B. 由 pH3 的 HA 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 )c(A )c(H )c(OH )C. 浓度均为 0.1mol/L 的 HA 和 Na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则 c(A )c(HA)c(Na )c(H )c(OH )D. 0.1molL1 HA 溶液与 0.05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 )c(Na )c(A )c(OH )【答案】D【解析】A、溶液中 c(OH )/c(H )=110-8,由 Kw=c(H )c(OH )=10 -1

15、4,解得 c(H )=10 -3molL1 ,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等于溶液中的 c(OH )=10 -11molL1 ,故 A 错误;B、由 pH=3 的 HA 是弱酸, 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酸过量,溶液相当于是较多的酸和少量盐的混合物,溶液呈酸性,故 C(A-)c(Na+)c(H+) c(OH-),故 B 错误;C、浓度均为 0.1mol/L 的 HA 和 Na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说明 HA 电离大于 NaA 的水解,c(A -)c(Na+)c(HA),故 C 错误;D、0.1molL -1HA 溶液与 0.05 molL-1NaOH 溶

16、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H+、Na +,阴离子有 A-、OH -,根据电荷守恒:c(H +)+ c(Na+)= C(A-) +c(OH-),故 D 正确;故选 D。8.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6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 的名称是_。(2)写出 NaNO2和(NH 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_。(3)C 的作用是_,D 的作用是_,是否可以把C 与 D 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4)写出 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答案】 (1). 微热 b,这时

17、G 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 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分液漏斗 (3). (NH4)2SO42NaNO 2 2N2Na 2SO44H 2O (4). 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 (5). 除去水蒸气 (6). 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7). N23Mg Mg3N2 (8).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解析】(1)利用装置内气体热胀冷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18、:微热 b,这时 G 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 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a 为分液漏斗;(2)NaNO 2和(NH 4)2SO4反应生成氮气、硫酸钠与水,配平后方程式为:(NH 4)2SO4+2NaNO2 2N2+Na 2SO4+4H2O ;(3)装置内含有氧7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的氧化物,C 的作用是 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 ,D 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D 干燥氮气,除去水蒸气,防止对 E 装置反应的影响,不可以把 C 和 D的位置对调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装置 E 中氮气与镁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镁,反应方程式为: N2+3Mg

19、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 ,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9.2Zn(OH)2ZnCO3是制备活性 ZnO 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 ZnO,含少量Cu2 、Mn 2+等离子)为原料制备 2Zn(OH)2ZnCO3的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NH 4)2SO4,NH 3H2O 的混合溶液中存在 c(NH4+)2c(SO 42 )时,溶液呈_(填“酸” 、 “碱”或“中” )性。(2) “浸取”时为了提高锌的浸

20、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任写一种) 。(3) “浸取”时加入的 NH3H2O 过量,生成 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4) “沉锌”的离子方程式为_。(5) “过滤 III”所得滤液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6)已知:HCN 的电离常数 Ka=4.91010 ,H 2S 的电离常数 Ka1=1.3107 , Ka2=7.01015 ,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H2S 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常用 H2S 将 Mn2+转化为 MnS 除去,向含有 0.020 molL1 Mn2+废水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 气体,调节溶液的 pH=a,当 HS浓度为 1.010

21、4 molL1 时,Mn 2+开始沉淀,则 a=_。已知:K sp(MnS)=1.41015 【答案】 (1). 中 (2). 适当加热、粉碎锌焙砂、搅拌等 (3). Mn2+H 2O22NH 3H2OMnO 22NH 4+2H 2O (4). 2Zn2+6HCO 3 2Zn(OH)2ZnCO35CO 2H 2O (5). (NH4)2SO4 (6). CN +H2S=HCN+HS (7). 58【解析】制备 2Zn(OH)2ZnCO3流程为: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 ZnO,含少量 Cu2+、Mn 2+等离子)为原料中加入硫酸铵、氨水、双氧水,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过滤后在滤液中加硫化铵

22、,再过滤,除去铜离子,蒸氨除去多余的氨气,加入碳酸氢铵得到 2Zn(OH)2ZnCO3和二氧化碳气体,过滤得 2Zn(OH)2ZnCO3,滤液为硫酸铵溶液。(1)(NH 4) 2SO4与 NH3H2O 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H 4 )+c(H )=2c(SO 42 )+c(OH ) ,25,c(NH 4+)=2c(SO42-)时,c(H )=c(OH ) ,pH=7 是显中性的溶液。(2)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浸取”时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为搅拌、适当加热,粉碎锌焙砂等。 (3) “浸取”时加入的 NH3H2O 过量,溶液呈碱性,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 MnO2,反应

23、的离子方程式为 Mn2+H2O2+2NH3H2O= MnO2+2NH 4+2H2O, (4)“沉锌”的过程为溶液中的锌离子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生成 2Zn(OH)2ZnCO3, “沉锌”的离子方程式为:3Zn 2+6HCO3-=2Zn(OH)2ZnCO3+ 5CO 2+ H 2O ;(5) “过滤 3”所得滤液为硫酸铵溶液,可循环使用,其化学式为 (NH 4)2SO4 。 (6)己知:HCN 的电离常数Ka=4.910 -10, H 2S 的电离常数 Ka1=1.310 -7,Ka 2=7.010 -15,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H2S 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N- +H2S=HCN

24、+HS-。当 Qc=Ksp(MnS)时开始沉淀,调节溶液的 pH=a,H 2S 电离常数:Ka 2=7.010 -15,HS 浓度为 1.010 -4molL-1时,则Ka2= ,则 7.010 -15= ,则 c(S 2 )=710 a-19molL-1,所以Ksp=c(Mn 2 )c(S 2 )=710 a-19molL-10.020molL-1=1.410-15,解得 a=5。10.研究 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一定条件下将 CO2和 H2转化为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的相关反应有:CO2(g)H 2(g)= CO(g)H 2O(g) H 141KJmolCO(g

25、)2 H 2(g)= CH3OH(g) H 290KJmol则由 CO2和 H2转化为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在一定温度下,向 2L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CO2、3molH 2,发生反应CO2(g)3H 2(g)=CH 3OH(g)H 2O(g) H 30测得 CO2(g)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9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A单位时间内有 3n molHH 键断裂,同时又有 2n mol OH 键断裂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体系中 n(CO 2)n(H 2)11,且保持不变DCO 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下列措施能使 n

26、(CH 3OH)n(CO 2)增大的是_。A升高温度B恒温恒容下,再充入 2molCO2、3molH 2C使用高效催化剂D恒温恒容充入 He(g)使体系压强增大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K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若使 K的值变为 1,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A增大压强 B恒压加入一定量 H2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3)捕捉 CO2可以利用 Na2CO3溶液。用 100mL 0.1molLNa 2CO3溶液完全捕捉 0.44gCO2气体(溶液体积不变) ,所得溶液中 c(HCO 3 )c(CO 32 )c(H 2CO3)_molL(4)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

27、的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汽车动力和发电设备,正以势不可挡之势挤入汽车工业和电力工业写出甲醇燃料电池碱性电解质(铂为两极.电解液为 KOH 溶液)的负极电极反应:_【答案】 (1). CO2(g)3H 2(g)=CH 3OH(g)H 2O(g)H49 kJ/mol (2). C D (3). B (4). 0.198 (5). D (6). 0.2 (7). 2 CH3OH 12e 16OH 2CO 3 2 12H 2O【解析】(1) 在一定条件下将 CO2 和 H2转化为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的相关反应有: CO 2(g) 10+H2(g) CO(g)+H2O(g) H 1=+41KJ/mol,C

28、O(g) +2H2(g) CH3OH(g) H 2=-90KJ/mol,依据盖斯定律+则由 CO2和 H2转化为甲醇蒸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 CH3OH(g)+H2O (g) H=-49kJ/mol;(2)A单位时间内有 3n molH-H 键断裂,同时有 2n mol O-H 键断裂,没有指明是水中的 O-H 键还是甲醇中的 O-H键,不能判定平衡,故 A 不选;B气体的质量、体积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不能判定平衡,故 B 不选;C反应物的起始量不同,体系中 n(CO 2)/n(H 2)=1:1,且保持不变,符合特征“定” ,为平衡状态,故 C

29、选;DCO 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符合特征“定” ,为平衡状态,故 D 选;故选 CD;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 A 不选;恒温恒容下,再充入 2molCO2、3molH 2,相当于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使 n(CH 3OH)/n(CO 2)增大,故 B 选;C、使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 C 不选;D、恒温恒容充入 He(g) ,平衡不移动,故 D 不选;故选 B。结合起始量及图象可知,CO2(g)+3H2(g) CH3OH(g)+H2O (g) 开始 1 1.5 0 0转化 0.25 0.75 0.25 0.25平衡 0.75 0.7

30、5 0.25 0.25K= = 0.198;若使 K 的值变为 1,应使平衡正向移动,且 K 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只有降低温度,故选 D。 (3)100mL0.1molL 1 Na2CO3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0.1L0.1molL1 =0.01mol,0.44gCO 2CO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发生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二者恰好反应生成 0.02mol 的NaHCO3,由物料守恒可知,c(HCO 3 )+c(CO 32 )+c(H 2CO3)=c(Na )= =0.2molL1 。(4)在甲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燃料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

31、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 2CH4O+16OH -12e =2CO32 +12H2O。11.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11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B 反应所需的试剂_,AB 反应类型为_。(2)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1 mol 柳胺酚最多可以和 2 molNaOH 反应 B. 可发生水解反应C. 不能发生硝化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3)写出 BC 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化合物 F 的结构简式_。(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写出 3 种) 。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能发生

32、银镜反应(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_。【答案】 (1). 浓硝酸/浓硫酸 (2). 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3). B、D (4).(5). (6). 、 、 、(其中三种) (7). 12【解析】试题分析:由流程可知,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A(氯苯) ,然后氯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 B(对氯硝基苯) ,对氯硝基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 C(对硝基苯酚钠) ,C 经酸化转化为 D(对硝基苯酚) ;D 经还原生成 E(对羟基苯胺) ,由柳胺酚的结构及 E 的结构可知,F 为邻羟基苯甲酸。(1)写出 A

33、B 反应所需的试剂浓硝酸/浓硫酸, AB 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2)对于柳胺酚的说法,A柳胺酚分子中有 2 个酚羟基和 1 个酰胺键,它们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 1 mol 柳胺酚最多可以和 3mol NaOH 反应,A 不正确; B柳胺酚分子中有酰胺键,可发生水解反应,B 正确;C柳胺酚分子的苯环上还有可以被取代的 H 原子,所以能发生硝化反应 ,C 不正确;D柳胺酚分子的苯环上还有可以被取代的 H 原子,所以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 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 B、D。(3)BC 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NaClH 2O。(4)写出化合物 F 的结构简式 。(5)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能发生银镜反应,要求分子中有醛基;同时符合这些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可以任意写出其中 3 种。(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首先,苯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苯,乙苯再与氯气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得到一氯代乙苯,一氯代乙苯再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乙烯,最后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目标产品。具体合成路线如下: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1 840-2-200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Digital Radio Microphones Operating in the CEPT Harmonized Band 1 785 MHz to 1 800 MHz Part 2 _1.pdf ETSI EN 301 840-2-200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Digital Radio Microphones Operating in the CEPT Harmonized Band 1 785 MHz to 1 800 MHz Part 2 _1.pdf
  • ETSI EN 301 841-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Physical layer and MAC sub-la.pdf ETSI EN 301 841-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Physical layer and MAC sub-la.pdf
  • ETSI EN 301 841-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Physical layer and MAC sub-la_1.pdf ETSI EN 301 841-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Physical layer and MAC sub-la_1.pdf
  • ETSI EN 301 841-2-2004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pdf ETSI EN 301 841-2-2004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pdf
  • ETSI EN 301 841-2-2004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_1.pdf ETSI EN 301 841-2-2004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_1.pdf
  • ETSI EN 301 841-3-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zed EN covering the es.pdf ETSI EN 301 841-3-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zed EN covering the es.pdf
  • ETSI EN 301 841-3-2016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pdf ETSI EN 301 841-3-2016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pdf
  • ETSI EN 301 841-3-2016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_1.pdf ETSI EN 301 841-3-2016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2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3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_1.pdf
  • ETSI EN 301 842-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4 radio equipme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EN for ground.pdf ETSI EN 301 842-1-2015 VHF air-ground Digital Link (VDL) Mode 4 radio equipme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ground-based equipment Part 1 EN for ground.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