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219158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时检测(四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 20 年的时间” 。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解析:选 D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袁世凯独裁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使资产阶级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

2、文化,是导致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原因,故 D 项正确。2 “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 C 材料没有体现改良主义,故 A 项错误;材料跟民主有关,故不是洋务派,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不是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故 D 项错误

3、。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 ,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得出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 A 项正确;材料说明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不是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更不是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 B、C 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与肯定的倾向,故 D 项错误。241919 年 10 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

4、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解析:选 C 学生社会地位在 1919 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 1912 年就已经被推翻,故 B 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青年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极大增强,开始采取联合的方式去谋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故 C 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增强,但究其根本原因,则还是新文化

5、运动的结果,故 D 项错误。519151918 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解析:选 C 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并不代表“尊孔复古” ,也不是封建礼教遗毒,故A、B 两项错误;伴随着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梁启超等人反思西方文化,主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使得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故 C 项正确;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并非

6、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并不是西方文化先进、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故 D 项错误。6(2017浙江 11 月选考)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 “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3解析:选 B 从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

7、研究”到“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有志于上进”可看出,新文化运动改变了研究风气,注重科学研究,故选 B 项;D 项与题意相反;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革命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排除 A、C 两项。7(2018浙江 11 月选考)1922 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 。 ”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A由学术思想向

8、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解析:选 C 首先确定题干时间为 1922 年,而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从一种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故 A 项错误;B 项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材料中“打破” “革命” “进化”可知作者在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李大钊只是在演说稿中谈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改造中国的想法,还只停留在认识层面,实践精神无从

9、体现,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15 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

10、,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摘编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4(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7 分)(2)分析材料一、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可以归纳为“仁”和“礼”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和“礼

11、”的含义;第三小问, “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 ,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第二小问,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评析。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 。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 ,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