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阶段检测(九)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艺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2017浙江 11 月选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解析:选 C 材料引文的意思是“他们偏爱自己平时积累的学识,只怕听到对自己学识的非议;他们凭自己所偏爱的学识去观察与自己不同的学说,只怕听到别人对那些不同学说的赞美” 。根据材料“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 ,可知
2、其观点是希望人应该吸收各家思想精华,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 项是宋明理学家的主张。2(2018浙江 11 月选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 ,富国强兵, “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选 C 材料“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意在说明理论符合实际的需要。秦国时,商鞅推行变法,奖励“耕战” ,推崇严刑峻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 C 项;儒家思想在
3、春秋战国时期未得到重用,A 项错误;道家思想在汉初得到推崇,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 B、D 两项均错误。3(2016浙江 10 月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解析:选 B 孟子的“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和荀子的“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反映的都是要求统治者要得民心和爱民,体现施政为民的思想,B 项正确。4(2017浙江 11 月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
4、学,培养五经博士, “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 )2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选 A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选 A 项。5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了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
5、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虽然佛教和道教在许多方面未能取代儒学在古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二者在哲学理论上有着胜过儒学的优越性,并风靡数百年,这说明儒学与佛教和道教相比,自身存在不足,故 C 项正确,A、B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 D 项错误。6(2018浙江 4 月选考)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C D解析:选 D “夫良
6、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明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说明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故正确;重建儒家信仰是理学兴起的目标,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无私则无心”是李贽的思想,故错误。故选 D 项。7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 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 ,形成著作 18 种 150 卷。1865 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 56 种 280 卷。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解析:选 C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距离
7、晚清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3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故 A 项错误;洋务思想是受到列强入侵冲击下的产物,故B 项错误;曾国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冲击下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 D 项错误。8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解析:选 D 据
8、材料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其总结的丰产十四字诀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 D 项正确。9(2018浙江 11 月选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它是(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C 水浒传 D 西游记解析:选 B “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指的是红楼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展示了其“大历史境界” ,故本题选 B 项。10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
9、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 B典范指引C类型多样 D崇尚自然解析:选 D 材料没有强调诗画同源,故 A 项错误;“典范指引”过于片面,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类型多样,故 C 项错误;“最好出处是自然也在悠悠的溪旁”体现了崇尚自然,故 D 项正确。11(2017浙江 4 月选考)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
10、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4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解析:选 C 山水画在创作上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B、D 两项分别是花鸟画和人物画的特征。12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是(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解析
11、:选 B 根据“法度森严” “结构布置精严” “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等信息可知该作品的字体为楷书。王羲之的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时行时草,属于行草体,且属于魏晋作品,故 A 项错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方正,法度森严,是楷书的范式,故 B 项正确;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故 C 项错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是行书中的上乘作品,且属于北宋作品,故 D 项错误。13(2018浙江 11 月选考)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到:“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
12、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 ,到处閧(哄)传四喜班。 ”据此判断( )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 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 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A BC D解析:选 B 该题的关键词在材料中最后一句的“到处閧(哄)传四喜班” ,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是京剧,且时间确定为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乾隆年间, “三庆” “四喜”等徽戏班进京,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基础上,融合秦腔、昆曲等一系列剧种优点逐渐演变而成的,故正确。京剧特点形成是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之后,排除。通过材料中“
13、哄传”等字眼可见当时人们对戏曲的喜爱,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选 B 项。14(2018浙江 4 月选考)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C楷书 D行书5解析:选 D 材料意在突出“书”在晋代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行书,该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 D 项正确;篆书是秦代流行并成为官方文字,隶书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楷书形成于汉末时期,故 A、B、C 三项错误。1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 ,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
14、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 ”这种主张( )A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B反映了理性的研究历史的精神C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D说明希腊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解析:选 C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 项错误;从材料中“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 ,可知与不受权威影响的理性研究历史的精神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 ,可知该作者既如实记录人们的言论,又不受个人思想的影响,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希罗多德对历史的态度,没有涉及对历史规律的探
15、索,故 D 项错误。16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 D理性价值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理性价值,故 D 项正确。17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开焚毁,普罗泰格拉被控“不敬神” ,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6、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解析:选 A 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不被认同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A 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不是雅典公民,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够说明神在雅典公民心目中地位很高,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统治阶级对神权的利用和态度,故 D 项错误。18(2018浙江 4 月选考)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6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解析:选 A 依据材料中“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
17、威” 、批判“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并结合 1417 世纪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可知,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故 A 项正确;政治启蒙是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故 B 项错误;禁欲主义是中世纪的神学观,是材料观点所反对的,故 C 项错误;与上帝对话是 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的主旨,而材料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性解放,故 D 项错误。19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
18、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解析:选 C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故A 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 C 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 D 项错误。20(2017浙江 4 月选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 ,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
19、于(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选 B 从学习的内容并结合“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可判断此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故选 B 项。21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解析:选 B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 A 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
20、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充分尊重,故 B 项正确;新旧教会对立,双方并没有合流,故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 D 项错误。72216 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作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 ,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解析:选 D 材料内容直接与宗教改革有关, “每个新教派都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见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 D 项正确。23(2018浙江
21、11 月选考)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C薄伽丘 D莎士比亚解析:选 A 恩格斯所说“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即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神曲通过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谴责教会的统治,反对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理想,其作者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之一,即题干中所说的“那个时代的先驱” ,故 A 项正确。24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
22、认为:“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 ”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主张将自由原则应用到财产上。 ”这些主张( )A坚持自由平等的指导思想B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C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D树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解析:选 C 材料不是强调自由平等的思想,而是说明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妨碍他人权利,故 A 项错误;“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不能反映前半部分,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 “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 ,自由与平等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故 C 项正确;材料在强调平等的同时,也强调了自由,故 D 项错误。2
23、5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这表明卢梭认为( )8A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B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C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D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解析:选 D “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体现的是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安全,也是对人自由的约束,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
24、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摘编自迟云飞无奈的沉沦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材料二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
25、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8 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4 分)解析:第(1)问,儒家思想在西汉独尊的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关键人物等角度分析作答。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衰落原因可根据材料一“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
26、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 “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等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交流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9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问,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二
27、,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在西汉独尊的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在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 ,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便利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欧洲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精神需求;儒家思想中有启蒙思想家需要的成
28、分。影响: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支持。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
29、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
30、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10明其成因。(10 分) 解析:第(1)问,从文艺复兴所关注的内容等方面分析其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分析中国的人文精神,然后结合西方的人文精神对比分析其不同所在;第二小问,结合各自环境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回答。答案:(1)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
31、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以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2)不同之处:中国:凸显现实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 西方: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成因: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君权神化,使中国缺乏宗教权威。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影响。28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
32、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
33、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11(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11 分)解析:第(1)问,注意题目的限定信息“文化区域的角度” 。根据材料
34、一“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一次融合”可以得出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根据材料一“第二次是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可知第二次融合属于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根据材料一“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第三次融合的开始”可以判断第三次融合属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第(2)问,注意题目的限定信息“以宋明理学为例” 。 “包容力”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融合来论述, “生命力”可以从中国未中断的文化发展历程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散发出的新魅力来论述。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35、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两千多年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却因其能顺势而为,适时包容其他流派思想的合理内核而生生不息。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这标志着儒家思想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因其“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等理念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南宋以后被奉为官方哲学;因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