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22026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四单元测评(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78年 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其为“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2.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小刚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解放思想、实事

2、求是D.实行改革开放3.20世纪 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 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4.某陈列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5.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又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6.中国在改革开放

3、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国企改革的展开2C.中共十四大召开 D.包干到户的实施7.“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8.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 20世纪最后 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 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A.增设海南岛

4、经济特区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9.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381.41 154.44 722.939 6001984年1990年2000年2015年引进外资270.51 028.95 935.61 262.7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0.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于 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1.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12.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新发展理念中除了“协调、绿色”外,还有哪些( )创新 开放 共享 民主3A. B. C. D.13.从 1984年到 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1

6、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1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A. B.C. D.15.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C.由中葡联合管理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16.“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7、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D.香港、澳门回归17.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拟定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名称: 内容:20 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7年 7月 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 12月 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418.右边漫画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另一个孩子”很可能是 ( )A.

8、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19.2017年,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0.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所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方式解放 B.“两个凡是”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八项主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21题 12分,第 22题 12分,第

9、23题 16分,共 40分)21.改革开放 30多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思索,是自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回味无穷的话语】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材料二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当年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激动人心的数据】材料三 1978 年,我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 3624亿元,1986 年突破 1万亿元,2000 年突破10万亿元,2006 年突破 20万亿元,2007 年达到 246619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名列世界第四位。(1)哪一年我国作出了实行改革

10、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说明材料一中论断的正确性。(4 分)5(2)材料二所述“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的“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4 分)(3)材料二表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备什么精神?(2 分)(4)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2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6材料二 1979 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 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11、,当年就有 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 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 年 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 年 6月 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截至 2013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已近 77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近 1200万人次。(1)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6 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2、。(6 分)723.“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个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是当然自由,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4 分)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

13、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 分)现代“梦想照进现实”8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 年 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

14、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 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 1990年)小康(到 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 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4 分)(4)结合“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4 分)参考答案第三、四单元测评一、选择题1.C 2.B93.B 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农村政策的变化,农村由实行人民公社转变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国家、集体所有,A 项错误;C

15、、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B项。4.D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生最早,发生最晚,据此直接确定 D项正确。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6.C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此,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并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7.D 根据材料中“成功吸引了外国投资”“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等信息判断,这是经济特区创立后带来的影响,即发挥的作用,故选 D项。8.C 9.B 10.D 11.B 12.A13.C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收入的增长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 项正确。

16、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均可排除。14.A15.B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澳门回归祖国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16.D 根据诗歌中的“紫荆”“白莲”“一国两制”这三个关键信息,可知诗歌中的“喜事”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故选 D项。17.D18.C 西藏在 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与漫画无关;香港、澳门是漫画中“母亲”怀抱中的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是台湾。选 C项。19.B 根据题干材料中“2017 年”“某旅游公司设计”“美食”等信息,可知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些旅游项目的实现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由此判断A、C、

17、D 三项符合材料信息;B 项是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的结果,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 B项。20.C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1)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的形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过去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弊端,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精神。(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2.参考答案(1)“一国两制”。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18、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变化:由隔绝状态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有理即可)1023.参考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3)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