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儒学飞人一、报告文学简介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二、报告文学与通讯的异同1.写作对象要求是真人真事。同2.注重细节描写,反映重大社会事件。1.通讯一般不超过客观报道的界限;报告文学具有明显的文学性,可以运用文学手段进行大胆的创作。2.通讯以详尽地叙述事实、展示人物为主,形象化的手段为辅;报告文学则是用完全形象化的艺术方式表现客观事实,给人以强烈的形象感。报告文学与通讯异3.通讯的酝酿、写作、发表用时较短,时效性高;报告
2、文学构思、表达的过程要比通讯长一些,因此发表也较晚一些。三、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异同同 情节描写与人物刻画允许有一定的艺术性。报告文学与小说 异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报告文学是写实的艺术。四、报告文学的特征新闻性(真实性)报告文学以写人纪实与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真实乃是报告文学的生命。首先,材料的真实性。其次,材料的准确性。另外,情节、细节、背景和其他方面也必须是真实的。文学性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特 征政论性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作者总是带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去表现
3、它。可以从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作者也可以直接站出来品评人物或事件,作思想性、社会性的评判或哲学的、伦理的、美学的评判。- 2 -回望钱学森卞毓方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 。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
4、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 ,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钱学森的天
5、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米长、四米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 “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 ”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
6、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
7、,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 3 -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 ”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 ”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 ”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
8、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 ,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点评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这篇报告文学从六个方面介绍了钱学森: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容置疑的才能;勤奋的特点; 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粗狂而任性的个性。文章启示人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成
9、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第 15 课 儒学飞人杜维明 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8 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并荣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1996 年,杜维明出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他是新一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多年来,杜维明奔波于全球各地,以开放的心态讲授儒家哲学。在他随身携带的黑包上贴满了航空标签,人们称他为“儒学飞人” 。 在哈佛这个英语世界,杜维明还首创在哈佛儒学研究讨论会上以汉语作通用讨论语言。杜维明把儒学从书斋引到现实世界。在他的影响下,东亚研究已成为
10、哈佛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的学生中,有 25%以上希望选择与东亚有关的学科,学中文的已超过了学德文的。- 4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儒学(r) (2)恪守(k) (3)涵盖(hn)(4)偌大(ru) (5)虔诚(qin) (6)裸露(lu)(7)糟粕(p) (8)譬如(p) (9)弘扬(hng) (10)华裔(y)(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1)奔Error! (2)削Error!(3)劲Error! (4)供Error!(5)铺Error! (6)参Error!(7)看Error! (8)臂Error!2一言辨异(9)因为当时正在睡觉(jio),他一点儿感觉(ju)也没有。(10)
11、担任(rn)工程师的姓任(rn)。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三、近义辨析(1)独立 独力例句:作为一个女强人,她独力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经济上是独立的。辨析:“独立”重在表现一个、独自或不依靠他人,有时也表示自立。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侧重于“力量”的单一性。(2)总算 总计例句:经历了一天又一天的高温天气之后,6 月 29 日杭城总算是“大换脸” 。虽然雨水下得并不多,总计才 2.6 毫米,但最高气温 30.2 ,比前一天足足下降了
12、5 。辨析:“总算” ,副词,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 “总计” 动词,指合起来计算。四、成语释义- 5 -1词义理解(1)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2)焦头烂额:烧焦头部,灼烂额角。比喻十分狼狈窘迫。(3)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才或宝物。(4)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5)精神焕发:形容精力充沛旺盛。(6)情真意切:感情真挚,心意殷切。(7)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2辨析正误例句:如今,一大批年轻演员凤毛麟角。这些精神焕发的梨园新秀,正以自己的新作为,唱出山东戏
13、曲新气派。辨析:“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才或宝物。应改为“崭露头角” 。 “崭露头角” ,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精神焕发”,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用在此处得当。一、结构图解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 “哈佛,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 ,在描述杜维明先生的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时,主要涉及哪些内容?对 应 考 点 : 概 括 文 章 内 容 答:_参考答案:学术活动见下表波浪线部分,教育活动见下表直线部分。课间 主要是杜维明乘飞机到各地讲学的情形,内容是主人公如何奔波劳碌,与时间赛跑课上 主要描述他授课时的风采和课堂气氛,并在
14、其中穿插了对美国高校教育的简单介绍- 6 -课后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和自己的博士生之间的讨论,引出他的治学态度;二是主人公对自己的女儿的家教,由此将对他的教育活动的描写延伸到他的家庭生活中2.“我前边一金发女生,一举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的手臂,好像要把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的云雾里”这句话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应如何理解? 对 应 考 点 : 分 析 重 点 语 句 答:_参考答案:作者善于将日常生活的细节同作品的核心主题进行沟通。在这里,作者由对女学生外貌举止的描述转向与文化相关的主题。西方人的“金发” ,是西方人文化独特性的一种隐喻。她对
15、东方文化的关注,正表现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不断推进。3 “杜维明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做和不做,就不一样”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重 点 语 句 答:_参考答案:作者对人物语言的复述,使用较短的句子彼此并列和对照,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传神地表现出一位敬业、执著、务实的学者的风采。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4应怎样理解“我想,下次,下次,会有下一次的。我想,等我去的时候,她的中国女儿一定已经会讲中国话了”这句话? 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语 句 的 含 意 答:_参考答案
16、:在重复中强调语意,增强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前景的确信。5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 应 考 点 : 分 析 重 点 段 落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寄托作者对中国文化前景的信心。三、重点解读课文中除了塑造出极富个性气质的主人公之外,还塑造了一些神采毕现的次要人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举例分析。明确:这些人物形象是主人公形象的重要补充和陪衬。(1)如杜维明教授课堂上的学生群体形象,如同众星捧月一样,衬托出一个更富个性气质的学者形象。作者在其中突出描写了她的女学生,以她们的观点在另一个视角观照杜维明的形象。(2)又比如作者描写
17、杜维明的女儿,她热爱中国文化,又充满了西方人的质疑和“批判”- 7 -精神。(3)再如同杜维明真诚交流的外国友人,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了亲切感、尊重和好奇。这些人物形象也是本文描写主人公形象所必不可少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 岗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 20 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1980 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 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
18、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罗布泊, “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 36 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另据史书记载,在 4 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 20 万平方公里。到了 20 世纪还有 1 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
19、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 8 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 1 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 世纪 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
20、5 年至 1927 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 个村庄的 310 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新中国成立后的- 8 -1952 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 30 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 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 138 处,建抽水泵站 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
21、抽水1 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 60 年代的 1 321 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 000 公里, 320 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 5 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 3 米至 5 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
22、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作“托克拉克” ,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 750 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 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 780 万亩,现在已减少到 420 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 66%上升到 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
23、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 218 国道已有 197 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 200 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站在罗
24、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 9 -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 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下 8.8 米,平均每 6 年下降 1 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
25、了 10 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 年代的 1.165 2 万平方米缩小至 5 397 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赏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
26、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时间 30 分钟 满分 27 分)一、新闻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朱思雄 叶琦人民日报:每年发稿量近 600 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 200 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 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 “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这个人,就是高思杰。高思杰 1973 年出生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 “1997 年 7
27、 月 28 日,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 高思杰记忆犹新, “对于新闻来说,当时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就算是一篇简单的消息都要写上特别长的时间。 ”2004 年除夕夜,高思杰顶着大雪连续采访 9 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已是大年- 10 -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之深,他用雨伞紧紧护住摄像机走了数公里路,进家门时的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18 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 17 个大年夜值守。2006 年 5 月,承担采访任务的高思杰头天晚上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不影响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如期出现。数天后,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他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
28、手术。医生要求他休息 3 个月,他却只休息了 28 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在高思杰双腿上,一共留有 10 个这样的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 34 岁。在同事和同行眼中,高思杰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他是一个追逐新闻的奔跑者。“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 ”这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于是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2003 年,阜阳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29、,他不顾朋友、同事劝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走进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采访中,由于他个子高,必须使劲把头往后仰才能穿上防护服,可穿上之后,又行动不便,影响拍摄。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脸上全是汗,一趴在寻像器上,寻像器就起雾。 ”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韪回忆道,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夜把体温计放在枕头底下量四五回,眼睛一闭上有时还会做噩梦,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会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 ”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 40 多天,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从疫情发生到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何以如此?因为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记
30、录者。谈起最近正在专心制作的一篇关于“农业田管”的稿子,高思杰眉飞色舞:“阜阳是农业大市,冬小麦进入关键的越冬期,这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来年的收成和生活,我们得深入田间地头,到老乡的土地上去看看。 ”央视主持人张越曾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的可拍?我觉得主要是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他很在乎,他有兴趣,他关心他们,老百姓的苦乐问题他都放在心里,他就有话可说。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 ”高思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2003 年 7 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
31、夜晚,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他发现一个小女孩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 11 -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心里瞬时就不是滋味,我当时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坚守在灾区的 17 个日日夜夜中,他每天用镜头不辞辛苦地记录着。科学种田让 0.48%等于 1% 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有删改)相关链接2015 年 2 月
32、 14 日,高思杰 12 岁的女儿高雨桐患脑瘤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高思杰将雨桐的眼角膜捐献给枞阳、桐城的两名患者。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的肾脏又移植给了省外两名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以延续。(人民日报2015 年 12 月 25 日第九版)1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思杰发稿量很高,每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 200 多条,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 。B高思杰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心系百姓,对这片土地有深深的爱,百姓的喜怒哀乐装在他心里。C材料的链接部分提到高思杰捐献病逝女儿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虽然感人,但与这篇新闻的主旨无关。D这篇新闻
33、打乱时间顺序,以高思杰的从业经历来组织材料:文章写了“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 “扎根基层” “心系百姓”三个方面。解析:选 B A 项,概括不全面;C 项,选择这个链接是为了体现高思杰的大爱;D 项,以“思想情感”来组织材料。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高思杰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他经常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新闻的门外汉。B高思杰没按医生的要求休息足够的天数,导致静脉曲张严重,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C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高思杰奔忙的身影,他的裤腿总是沾着泥土,这和他多年
34、来始终不变的“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坚持有关。D高思杰认为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新闻工作才能做深入,做扎实。比如为了报道灾区老百姓的生活,他坚守在救灾一线 17 个日日夜夜。E “非典”时期,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 40 多天,在隔离病房无需防护,- 12 -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解析:选 CD A 项, “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错,原文是“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 ;“经常”也不准确,他说自己是门外汉,是刚进入新闻行业时。B 项,“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错,原文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E 项, “无需
35、防护”错,原文是“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 。3高思杰心中充满爱,而且是大爱。他的爱都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_参考答案:热爱工作/热爱新闻事业,对工作的狂热,拼命,不怕伤痛,不顾危险;关爱百姓,心系百姓,把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时刻记挂在心里;捐献病逝女儿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答出一点给 1 分,全答对给 4 分)二、新闻实践(15 分)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7 分)把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成绩成为评价教师、学生的主要指标,应试的方法贯穿始终,重选拔、轻评价,重共性、轻个性,重成绩、轻能力;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忽视人
36、的全面性发展。这就是目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主旨。(不超过 9 个字)(3 分)答:_参考答案:目前高考存在大问题。(2)请针对上面的教育现象提出你认为具体可行的一些建议。(4 分)答:_- 13 -_参考答案:略,建议有理、可行即可。5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被某化妆品公司以谐音“馨吻脸脖”抢注商标。某校围绕化妆品公司这一行为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50 字以内。(8 分)正方:化妆品公司的做法应当受到褒奖。它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创意新颖、风趣;同时借用新闻联播的广泛影响,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能提高化妆品的品牌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方:_参考答案:(示例一)化妆品公司的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它破坏了汉语的规范,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虽能满足部分人的好奇心理,却有悖于社会公德,是利益驱动之下的恶作剧。(示例二)化妆品公司的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这种似是而非、以假乱真的“成语新编”,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侵犯了中央电视台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是一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