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225878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以下是 19121913 年中国女子学校及学生数量统计表(选自陈景磐中围近代教育史)。出现该表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 女子学校数(所) 占全部学校比例() 女校学生人数(人) 占全部学生比例()1912 2 389 2.737 141 130 4.8111913 3 123 2.879 166 964 4.582A 西方启蒙思想已传入中国 B辛亥革命冲击着封建制度C.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D.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2、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 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

2、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 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3、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4、1912 年,南京临时

3、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5、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当时商品供应匮乏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2A. B. C. D.6、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有(

4、)年代项目 19481966 年1967 1976年1977 1986年1987 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学历 10.6% 11.7% 12.6% 25.3%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A. B. C. D.7、下表展示的是 19521978 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消费水平指数年份 国民收入指数全国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19

5、52 100 100 100 1001957 153 122.9 126.3 117.01978 453.4 177 212.6 157.6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水平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A.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B.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D.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3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

6、于增强民族意识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9、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新式交通工具并未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D.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 世纪 80 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 世纪中期 B.19 世纪末期 C

7、.20 世纪初期 D.20 世纪中期11、下图为民国 21 年在申报刊登的一则香烟广告。这表明当时( ) (注:“国难当头”“人人应有救国的责任”)A. 申报成为宣传抗日的主流媒体 B. 全民族抗战已成为社会共识C. 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 爱国商家利用时局营销产品412、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

8、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一 1905 年女子世界第 2 期材料二材料三“见面礼”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 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 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 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中国新闻网2013 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査白皮书(1)材料一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

9、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爱情婚姻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

10、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

11、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交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答案1.B解析:1912-1913 年正值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因辛亥革命对封建旧制度的冲击,女权运动得到发展,故而出现女校、女学生数量增多的现象,B 项符合题意;西方启蒙思想对近代中闻女权运动起到一定的 刺激作用,但这只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A 项错误;C 项是对表 格所反映的现象的概括,不是原因,排除;D 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 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2.D解析:本 题

12、主 要 考 查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迁 。 A项 中 “民 众 普 遍 接 受 ”说 法 与 史 实不 符 , 排 除 ; 材 料 未 体 现 对 西 方 生 活 习 俗 的 学 习 , 故 B项 错 误 ; 材 料 仅 仅 体 现 的 是部 分 大 城 市 婚 礼 习 俗 的 变 化 , 不 能 说 明 当 时 大 城 市 民 众 的 思 想 解 放 程 度 高 , 故 C项错 误 ; 新 式 婚 礼 形 式 的 流 行 , 一 定 程 度 上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社 会 习 俗 , 故 D项 正 确 。3.A64.C解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使中国

13、真正成为公民国家,A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制度,B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C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未建立真正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错误。5.C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深度解读与分析能力,注意联系所学知识。从“家庭出身”和 “本人成分”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时期十分看重这些,故符合。从“学历”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十分注重个人能力,故符合。从表格的整体感知,说明婚姻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故符合。另外,表格中没有体现出西方思想文化的特点,故不符合。7.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城乡差距。由 1

14、952 1978 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的消费水平都在增长,但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指数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在不断拉大,说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C 正确;材料没有国民收入的支出数据,无法体现国民收入的支出情况,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情况,不是工农业比重,体现不出重工业发展比重及其影响,B 错误;材料只提供了三个年份的国民收入指数,没有其他年份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国民收入情况,D 以偏概全,错误。8.B9.C10.C解析:19 世纪末期,无线电报技术发明,1906 年传入中国,所以无线电报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选 C 项。

15、11.D12.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国产片流通税费较高,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的成本高,因而影响放映量,造成京津地区放映外国电影更多的情况,C 项正确。13.(1)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7原因: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特征:以阶级(政治)斗争为纲。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动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6、移风易俗,重视现实生活;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因素: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时代的变迁等。14.(1)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网络;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意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 (2)原因: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解析:(1)问分析材料一古代交通事业发展概况,概括特点及影响。(2)问根据所学知识,调动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就可以解释清楚原因和启示。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